我與中國民主同盟

《我與中國民主同盟》是2011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漱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與中國民主同盟我與中國民主同盟

本書是梁先生在抗日戰爭到建國前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個民盟領袖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感、所思所想:發起統一建國同志會、民盟的成立、赴港創辦《光明報》、訪問延安、赴昆明調查李聞案、國共和談的經過、國共和談破裂的原因……民盟早期參政的重要歷史事件一一進行了梳理。從第三方的視角,看特殊時期的中國、看特殊時期的國共兩黨,生動而具體,客觀而真實。

通過本書我們不僅能充分了解早期的中國民主同盟,及其政治立場和政治作用;還可以看到一代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政治生涯的特殊一面。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後以漱溟行世。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

梁漱溟是民盟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民盟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民盟常務委員、民盟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梁漱溟就開始為實現團結抗戰奔走於國共兩黨;抗戰勝利後,又為和平統一建國在兩黨之間奔走。從1938年到1946年,前後整整九年。“我的生命就寄於責任一念。”梁漱溟懷著強烈的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敢於擔當、勇於自任,於國家危亡之時,不避艱險,挺身而出,為國是奔走。也為民盟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曾被張君勱譽為“民盟之父”。

本書亮點

1、民盟眼中的國共;

2、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一面;

3、最詳細最客觀的民盟早期歷史梳理;

4、國共暗戰,民盟斡旋。

目錄

第一輯 盧溝橋炮聲響起之後

盧溝橋炮聲響起與“八一三”前後2

國防參議會5

一九三八年初訪問延安12

山東鄉村工作人員抗敵工作指南24

記一九三九年敵後之行30

統一建國同志會47

為我軍自相火併事詢問案53

為“絕對避免內戰”的一個提案54

“皖南事變”發生後一段努力經過58

赴香港創辦民盟言論機關《光明報》前後70

《光明報》發刊詞80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機關報《光明報》言論公約82

釋本報言論公約83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宣言85

附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對時局主張綱領88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成立89

答國訊記者問91

香港脫險寄寬恕兩兒94

記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06

答國民黨政府見召書116

中國民主同盟述略120

第二輯 八年抗戰爭勝利之後(上)

說明民盟主張:政治民主化 軍隊國家化

——民盟重慶支部茶話會上的講話134

政府應保障人權 承認黨派合法地位

——政治協商會議茶話會上的講話135

中國民主同盟關於軍事問題的提案136

梁漱溟對中國民主同盟提案的說明138

附錄:關於軍事問題的協定139

八年努力宣告結束141

今後我致力之所在144

延安歸來147

1946年3月訪問延安的談話紀要152

特務不取消民盟不參加政府157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就當前時局在滬招待記者會上的談話159

中國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在滬報告李聞暗殺案調查經過162

中國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說明民盟對中共態度164

談國府委員名額分配問題165

回憶參加調查國民黨暗殺李聞案168

附錄:當年《大公報》的幾則專電173

我參加國共和談的經過174

中共臨末為何拒絕和談220

過去內戰的責任在誰?223

過去和談中我負疚之一事228

就中央社報導辭去民盟秘書長一事的談話240

第三輯 八年抗戰爭勝利之後(下)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致國共兩黨領導人電244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再提東北和平建議245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請蔣介石早日返京電246

中國民主同盟抗議西安慘案247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下關慘案致國民黨代表函249

中國民主同盟為西安王任李敷仁兩同志遇害

向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函251

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就當前時局在滬招待記者會上發表談話253

中國民主同盟為李公朴被害發表聲明257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李聞案向政府提出嚴重抗議258

中國民主同盟就蔣介石“文告”發表談話260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李聞案宣判事致政府代表函261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張瀾主席被毆事致蔣介石抗議函263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張瀾主席被毆事致張群等電264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為國民黨政府

拖延李聞血案再致蔣介石函265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對召開國大事致蔣介石電266

中國民主同盟政協代表說明對時局態度268

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在滬招待記者說明三個問題269

李聞案調查報告書271

回顧八年奔走295

附錄部分(之一) 有關書信輯錄

致羅努生、周新民(1947年)306

致章伯鈞等(1947年)308

致黃炎培(1947年)309

致民盟總部某先生(1947年)311

致民社黨、青年黨(1947年)312

致民盟主席張瀾先生(1949年)313

附錄部分(之二) 為《光明報》所撰文字選錄

從“九一八”紀念而有的聯想316

民主是什麼——什麼是民主?317

政治上的活路與絕路319

結束黨治怎樣講321

論黨治323

統一之道果何在?325

民主與黨治——讀孫哲生先生談話書後327

納粹作風的總檢討330

從國民參政會說到民意機關334

再論國民參政會338

附錄部分(之三) 有關的回憶輯錄

回憶隨梁先生在香港《光明報》工作(李炳海)343

梁先生在淪陷前後的香港(薩空了)347

追憶梁漱溟先生為維護重慶民盟組織

與營救被捕盟員奔走經過(楊復全)355

哀悼梁漱溟先生(葉篤義)363

玄武湖上一席談(何濟翔)368

“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

——南京和談與梁漱溟的折衷方案(趙錫驊)370

民盟被迫解散的前前後後(葉篤義)378

編後記(梁培寬)383

代序

“我的生命就寄於責任一念”
——寄曉青甥

青:

你不夠了解我!我這裡沒有旁的念頭,只有一個念頭:責任。譬如我文內說:“抗戰中奔走團結,勝利後爭取和平,逐逐八年,不敢惜力;一旦料知和平無望,即拔腳走開,三年不出;要無非自行其所信,一貫而不移。”其所行如此而不如彼者,自是其所知所信如此;而其所以能堅持乎此,力行乎此,不怠不懈者,那就是責任心了。在我這裡雖不能無人情,卻不許有俗腸。像小資產階級的向上爬心理,可說自幼沒有。像小資產階級的逐求趣味心理,像革命黨人的仇恨反抗情緒,在我這裡如不能說完全沒有,亦只是洪爐點雪。我的生命就寄於責任一念。處處皆有責任,而我總是把最大的問題擺在心上。所謂最大的問題,而我亦沒有把中國問題只作中國問題看。不過作為一個中國人要來對世界人類盡其責任,就不能不從解決中國問題入手。在最大的問題中,我又選擇最要緊的事來做。例如:抗戰之時,莫要於團結,就致力於團結;當建國之時,莫要於和平,就致力於和平。一旦和平似乎有成(1946年1月底),而事情有比參加政府更要緊的,馬上就轉移其致力之點。又一旦料知和平無望(1946年10月底),而事情有比武裝反蔣更要緊的,同時自己又不贊成武裝鬥爭,亦就馬上轉移其致力之點。總之,從來不做第二等事。由於總在最大問題中追求其最要緊的事情,久而久之,我所關心的,旁人往往不如我關心;我所能做的,旁人往往不如我能做,好像責任集中於我一身。既有“四顧無人”之概,不免有“捨我其誰”之感。像這樣數千年悠久歷史之下,像這樣數萬萬廣大人群之中,而“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這句話,只有我一個人最親切;責任演到這步豈是偶然?固然沒有什麼“天”降之命,而正有其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者在。是事實如此,不是我自負。自然如你所云“背了包袱”是要不得的,但你如其離開這個有特殊任務在身之念,又怎能了解我!

這是不免於自大的;這樣說話是難免引起人家反感的。然而我的生命正在此。我在危難中所以不怕死,就是覺得我不會死。特別是像香港脫險之時,那時《中國文化要義》還沒有寫出來,萬無就死之理的。現在雖然不同那時,然而亦還有沒有做完的事(非我做不可的事)。這話不對旁人說,但對你卻希望你了解,而不怕你說我說大話。

漱溟

10月21日

註:這是1951年先生寫的一封家書,寄給外甥鄒曉青的。鄒曉青是先生的大妹妹之長子,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參加愛國進步運動,1938年赴延安,1951年時工作於《東北日報》(瀋陽)。

精彩內容節選

毛澤東的會談

在延安談話最多的是和毛澤東先生,前後共談八次。有兩次不重要,一是他設宴招待的一次,又一次是臨走之前,他來送行。其餘六次,每次時間多半很長,至少亦兩個鐘頭。最長者,就是通宵達旦。——這樣有兩次。因為毛先生夜裡不睡覺,而白天睡。談話多從晚飯後開始,不知不覺到天明。他這種生活習慣,聽說是在軍中養成的。夜裡面他將作戰計畫做好,次日大家出去作戰,他便睡覺,傍晚起來,聽取報告,又做計畫入夜。明天大家作戰,他又睡覺了。

毛先生民國七八年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做事,而那時我正在北大教書。毛先生的老師(又其岳父)楊懷中先生(昌濟)又同時教授於哲學系,彼此相好。楊老先生住居地安門豆腐池胡同,毛先生亦隨他同住。我去看楊先生,亦和他碰過面。——這是一點舊緣。此番會晤,在我印象上甚好。古時諸葛公稱關美髯曰逸群絕倫,我今亦有此嘆。他不落俗套,沒有矯飾,從容,自然而親切。彼此雖有爭辯,而心裡沒有不舒服之感。大致每次都可以讓你很舒服的回去。

他於聽你談話時,喜用筆隨手記錄。禿筆粗墨,在大紙上橫行寫來如飛。我一邊談,他一邊寫。我談完,他便手指所記要點,一條一條答覆。條理清楚,句句到題。我將我的一兩種小冊子,和四十萬言的一部《鄉村建設理論》都贈他,請他指教。隔一天再見面時,他取出一沓紙來,紙上已將我書內要點,或他認為好的地方,皆摘錄排列,井井有條。這都是可佩服之處。不過他太忙,雖喜歡看書,未能沉潛反覆。況對我的書,似未能全部看完一遍。——這是我一點小不痛快。

從旁看他的生活起居,看他的身體,不免使人替他擔心。夜間不睡是其一例。還有嗜煙嗜酒,亦太過。談話時,他為你斟茶,而自酌酒。酒是白酒,亦用不著萊餚。煙亦恆不離手。我曾問他的健康如何,他答我說,人家傳我有肺病,醫生檢查過沒有的,但我患神經衰弱。在他們的社會中,似對他特別優待。飲食(夜間同飯所見)卻看來亦儉素。唯所住屋內,不火自暖。是從屋外掘地,轉於地下燒煤,所費不貲。在全延安更無此設備。又他出門走路,有四衛士相隨,別的人俱未見有。

我和他的談話,除交換意見者,另記於後外,茲選擇幾段,敘於此。

我問張聞天先生那兩個問題,亦向毛先生問過。對於造成 1927年後分裂鬥爭的客觀因素,他有答覆。大致分別為國內的因素、國際的因素,而取今昔不同,對照言之。即如國際一面,在那時各帝國主義者雖彼此有矛盾,而同懼中國之赤化,卻使他們可以統一起來。於是他們就來分化中國內部,使國共分裂。國共之分裂,此蓋為有力因素。但到今天來則相反。今天國際上有侵略的日德意一邊,有反侵略的英美法蘇一邊,而統一不起來。他們就不能共同來對付中國。侵略者如日本人,固然利用中國之分裂,而行動適足以反迫成中國之團結。反侵略者則不願中國再有內戰,處處從正面助成我們團結。上年(指二十五年①)西南兩廣為要求抗日有所舉動時,和雙十二事變之時,英美友人的心理和其活動,皆為最好例證。他說:這就是今昔客觀因素之不同。由於這些因素(國際的更加國內的),他相信國共前途只會團結,不會分裂。——這是一段。

對於中共要不要取得政權問題,他先轉問我:我們(他自指)不是已經有一部分政權了嗎?假如國民黨邀我們參加到中央政府去,我們亦可以參加。他如不邀,我亦不強求。即使他來邀,而我們亦待考量大局相宜否。倘於國際情勢有所不便時,我們還是不參加的。但往長遠里看,國共必是長期合作;長期合作中,少不了參與政權。——大意不否認要有政權,而表示不奪取政權。這又是一段。

我又問他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過去最大錯誤是什麼?聽說共產黨朋友常作自我檢討,不知亦曾檢討及此否?是否亦可說給我們外邊人。他笑著答我道:你且說一說看。我說據我所見,有兩個對照:

一是十五六七年北伐時,革命軍並非以兵力或戰術戰略制勝,而成功在政治上適合當時大勢需要。對照來看,十年間共產黨之革命無成,即是其政治上的失敗,政治上路線錯誤。因其在政治上若適合時勢需要的話,則配合起軍事,應當早成功了。

一是抗戰之前到現在(指談話之時),共產黨博得國內大多數的同情擁護和期待,聲光出於各黨之上。這其中並無別的原故,只為放棄對內鬥爭,倡導團結抗日,適合人心要求,政治上所走的路線走對了。對照來看,過去十年之勞而無功,僅僅靠軍事來維持黨的生命,政治路線之不對可知。

我末了說:我們祝望中國共產黨今後繼續爭取政治上的勝利,而不要再靠軍事維持一條黨命。毛君笑顏相謝,說你的意思很可感!

“皖南事變”發生後一段努力經過﹡
——軍隊國家化的提出

這次努力之事由“皖南事變”所引發。

“皖南事變”的來由是: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名義,強令在長江南北和黃河以南堅持抗日的新四軍、八路軍在一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拒絕這種無理要求,揭露國民黨反共投降的陰謀,號召全國人民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應付突然事變。同時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答應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部隊調到江北。——引自《辭海》。

“皖南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6日。當時奉命北移的新四軍部隊9千餘人行至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和襲擊。新四軍被迫還擊,激戰至13日,彈盡糧絕。為挽救危局,葉挺執行組織的意見,前往國民黨頑軍處交涉,上官雲相將葉扣留。至14日新四軍除2千餘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俘。袁國平中彈身亡,項英被叛變的副官殺害。這就是國民黨頑固派蓄謀製造的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引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事記》,283頁。

——編者

這一段經過,是1941年2月22日起,到3月27日為止的,其內容如下。其時中共參政員毛澤東等七人,對於1月間新四軍事件表示抗議,用書面通知國民參政會秘書處說:在他們所提善後辦法十二條未經政府裁奪前,即不出席參政會①。而參政會已定 3月1日開會。所以居第三者地位的參政同人,不便坐視,特於 2月22日集會商談。當日在座者,計有張君勱、羅隆基等各位,左舜生、李璜等各位,沈鈞儒、鄒韜奮等各位,黃炎培、冷遹等各位,而前屆參政員章伯鈞、張申府亦參加,連我自己共有十五人。大家商談結果,推定左、羅及我共三人,負責起草幾條意見,作為向雙方說話的根據。當晚左、羅及我三人又作一度交換意見,而委託我來執筆。23日晚我寫好之後,通知各位朋友於 24日集會。大家看了我所寫好的,無甚修改,即依年齒為順序而簽名。第一為張表方(瀾)先生,第二為褚輔成先生,余不必細數。除章伯鈞、張申府兩位未簽名外,仍得十六人之數,褚先生為國民黨老前輩,素不存黨派成見,此次亦自願列名。

我寫的共四條,其條文如下:

(一)為昭示全國團結,此次大會中共參政員之出席必不可少。

(二)為永杜紛爭,全國一切軍隊,應與任何黨派絕緣,統一於國家。

上項原則之實行應由各方面合組委員會秉公監督辦理。

(三)抗戰建國綱領公布瞬滿三年究竟實行者幾何?而現在事實,背乎各條規定者又有若干?應由各方面合組委員會切實檢討。其有實行不力者,應督促實行。背乎各條規定者,應加糾正。並以此委員會為常設之監督機關。

(四)根據二三條,合設一委員會,以最高領袖為主席,遇有不能出席時,派負責代表主席。設委員八人,網羅各方面充任之。委員會議決事項立即生效,不再經任何機關核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