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臧克家

1923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 1956年,臧克家同志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1976年1月《詩刊》復刊,臧克家同志擔任顧問兼編委。

詩歌原文


臧克家
我,
一團火,
灼人,
也將自焚。

注釋

①選自《詩刊》1994年第5期。臧克家(1905~2004),當代詩人。

詩歌鑑賞

火:對生活,對事業的熱情,激情
自焚:①燃燒殆盡

作者簡介

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漢族。山東濰坊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少全、何嘉,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譽為“農民詩人”。
1905年10月8日出生於山東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基礎。
1923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期間,閱讀了大量新文學作品,並開始習作新詩
1925年首次 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曾經參加北伐戰爭
1929年,在青島《民國日報》上第一次發表新詩 《默靜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國立山東大學,得到聞一多(時任山大文學院院長)、王統照先生的熱情教誨與精心幫助。他創作的《難民》、《老馬》、《有的人》等詩篇,以凝練的詩句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長詩《罪惡的黑手》,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罪惡和偽善的面目,這些詩是他早期詩歌的代表作,已成為我國現代詩史上的經典之作。
1932年開始發表新作,以一篇《老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詩集《烙印》出版,得到聞一多、茅盾等前輩的好評;次年,臧克家與夫人的詩集《罪惡的黑手》問世,從此蜚聲詩壇。
1934年至1937年在山東省立臨清中學任教,出版詩集《運河》和長詩《自己的寫照》,創作了散文集《亂莠集》。
1936年參加中國 文藝家協會。
抗日戰爭爆發後,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積極投身抗日愛國活動。
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當選為襄陽 、宜昌兩分會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宣傳科教官、司令長官部秘書、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戰時文化工作團團長、三十軍 參議。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團軍參議、三一出版社副社長、代理社長,籌備出版了進步刊物《大地文叢》,創刊後,被當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憤而辭職, 冒著酷暑自河南葉縣歷經艱難徒步赴重慶。
1943年4月,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候補理事。同年夏,任賑濟委員會專員並負責編輯《難童教養》雜誌至1945年秋。
1948年12月,由於上海白色恐怖嚴重,被迫潛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黨組織安排來到北平。歷任華 北大學文藝學院文學創作研究室研究員,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編審,《新華月報》編委,主編《新華月報》文藝欄。
1949年7月出席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 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1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
1956年,臧克家同志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1957年至1965年任《詩刊》主編。經他聯繫,由《詩刊》創刊號首次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在 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詩詞講解》,對毛澤東詩詞的傳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下放到湖北鹹寧五七幹校”。1972年回到北京。
1976年1月《詩刊》復刊,臧克家同志擔任顧問兼編委。
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後被家人安葬在諸城,長眠於故鄉山下。
近代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臧克家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