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

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

《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是2009年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文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百家講壇》的工作人員真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始作俑者,節目雖然還沒有播出,但是,他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勞動。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楊瑞雪社長、劉海濤、劉明清等先生則是這本書的“接生者”,正是他們,使這本書如此漂亮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我還要感謝上面提到的恩師的幾位傳記作者,我頻繁地參考他們的著作,離開了他們,我的工作難度將增加不知道多少倍。

這本書主要是為了還在經歷學生時代的年輕朋友而寫的,當然也努力地兼顧了關心著恩師的朋友們的需求。我最要感謝的也正是他們,感謝他們對恩師的關心,對我的關愛。

作者簡介

錢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無錫。1984年,考八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19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學五年。1996年,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醫聖李時珍》、《汶川集》、《巴利文講稿》,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一百餘篇。

目錄

第一講 叔父的奇遇

第二講 童年的苦樂

第三講 頑童初開竅

第四講 恰同學少年

第五講 坎坷中成長

第六講 清華園逸事

第七講 清華四劍客

第八講 畢業進行曲

第九講 理想與現實

第十講 留學在德國

第十一講 峰迴路轉

第十二講 天高雲談

前言

錢文忠

距今二十五年前的1985年,當時我還是就讀於上海華東師大一附中的高中二年級學生,主要是受歷史教師郝陵生先生的影響,開始和季羨林先生通信。次年,我如願考進了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正式開始向季先生以及他的老一代弟子問學受教。

屈指算來,已是二十五年過去了。在這無論如何不能算短的時間裡,也無論我身在何方,也無論我境遇如何,我都不敢稍忘師恩,一直和恩師保持著相當密切的聯繫。我對恩師的人生經歷和論著文字是熟悉的,也寫過不少關於恩師的文章,有的還長達幾萬字。後來從中選擇了“季羨林與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季羨林與吐火羅文研究”、“季羨林教授學述”、“陳寅恪與季羨林”等四篇,匯成一集,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書名援“程門立雪”之典,題作《季門立雪》。

然而,我原先從來沒有動過為恩師寫傳的念頭,道理並不算複雜。首先,恩師身體健康,思維敏捷,新作層出不窮,新見泉涌疊現,遠遠未到可以作總結的時候。其次,蔡德貴、卞毓方、於青等先生都為恩師寫出了很好的傳記,根本不需要我來做狗尾之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累積,我發現自己對恩師的理解也在加深,越來越體會到,恩師不僅是一位極其重要的學者,更是一部必須“沉潛往復、從容含玩”的智慧書。以我的淺薄不學,更需要用接下來的生命去體會領受,遠未到形之於筆墨的時候。

那么,又怎么會有了眼前的這本書了呢?這是應該向讀者朋友略作交代的。

一年多前,《百家講壇》通知我,讓我馬上準備錄製關於恩師的節目。同時,就自然科學領域,由另外一位學者錄製錢學森先生的節目。當時,我剛剛錄製完三十六集的“玄奘西遊記”不久,根據百家講壇內容改定的同名圖書也正好開始發行,真可謂諸事蝟集、應接不暇,人也確實非常的疲憊。但是,我怎么能夠拒絕和恩師有關的事情呢?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我完成了從準備到錄製的全部工作。按照百家講壇的慣例流程,我也很愉快地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達成了圖書出版的協定。感謝出版社,以非常快的速度和非常高的質量,完成了書稿的排版和編輯。

由於各種原因,這一系列的節目至今沒有播出。圖書的出版自然也就隨之耽擱了下來。可是,我接著又完成了四十多集的新節目“解讀《三字經》”的錄製工作。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就《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圖書出版的愉快的合作因緣,我解讀《三字經》的書也順理成章地交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準備出版了。這就又提起了《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於是決意同時出版。

我在這裡要感謝太多的人。《百家講壇》的工作人員真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始作俑者,節目雖然還沒有播出,但是,他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勞動。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楊瑞雪社長、劉海濤、劉明清等先生則是這本書的“接生者”,正是他們,使這本書如此漂亮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我還要感謝上面提到的恩師的幾位傳記作者,我頻繁地參考他們的著作,離開了他們,我的工作難度將增加不知道多少倍。

這本書主要是為了還在經歷學生時代的年輕朋友而寫的,當然也努力地兼顧了關心著恩師的朋友們的需求。我最要感謝的也正是他們,感謝他們對恩師的關心,對我的關愛。

我內心還藏著一個更大的心愿,那就是,將這本書敬呈給我的恩師,以作恭賀恩師九十八華誕的芹獻。米壽以過,茶壽匪遠,衷心祝願恩師健康長壽。

精彩書摘

第一講 叔父的奇遇

在北京大學新生報到的時候,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么一位老人,他眼光中洋溢著憐愛和喜悅,像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工友在校園裡東張西望。一位愣頭青一樣的新生,剛剛到北大來報到,看見這位老人,就對這位老人說,老師傅您好,我剛來報到,我得去辦入學手續,能不能麻煩您給我看著這堆行李。這位老人仍舊是眼光里洋溢著憐愛,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就會安安靜靜地在旁邊站兩個小時,替這位新生看行李。

而往往到第二天,這位愣頭青一樣的新生,忽然會發覺自己的頭都快愣青了,因為他會看到,在迎接新生的北京大學主席台的正中端坐著的正是這位老師傅。這是一位什麼樣的老人?他又是誰?

在大地銀妝素裹的季節里,北京大學的校園裡已經罕有人跡,學生們都已放假回家,而在北京大學最北頭,和圓明園只有一牆之隔的一幢老式公寓的底樓,幾十年如一日,在凌晨四點十五分就會亮起一盞燈,這位老人開始工作了。有人講聞雞起舞,而這位老人告訴我們,是雞聞他而起舞。早晨七點多,這位老人已經工作了三個小時了,他累了,推開書房的窗,忽然看見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用樹枝在雪地上寫滿了美好的祝願,下面署著各個系,比如英文系、中文系、法律系、經濟系、數學系、物理系學生的名字,恭祝這位老人新年快樂、健康長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