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我做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我的大學我做主:講述重慶郵電大學優秀學子成長的故事》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重慶郵電大學第一、二屆“五四之星”獲獎者和“成長足跡——我的大學”優秀報告者先進事跡和成長的故事。它的出版對大學生在大學裡“學什麼”“怎么學”“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如何成長、成才”給予了極好的示範性回答。

圖書目錄

上篇 群星璀璨

平凡中彰顯大學生黨員風采

永不言棄

堅定執著自強不息

讓青春在T型台上飛揚

在科技競賽之路上耕耘

網路精靈

陽光天使

挑戰就有收穫,我創業我快樂

寢室就是我們溫馨和諧的家

團結奮進的青春之歌

雖窮益堅志存高遠

天道酬勤

自立自強巴蜀飄香

烏蒙小百靈

揚帆起航

網路世界的信息先鋒

愛心使者

成長在路上

溫馨家園

同舟共濟共創輝煌

下篇 成長足跡

活著,就是為了不辜負生命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四年“飛躍”路,從優秀到卓越

若非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香撲鼻

做最好的自己

讓學習與進步成為一生的習慣

夢想

中華復興,誰之使命?

有心,才會有奇蹟

我奉獻,我快樂,我成長

只要心存“幻想”,你將收穫希望

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

學習永遠沒有終點

“三心二意”

我在奔跑,我要奔跑

因為平凡,更要敢於亮劍

後記

……

暑假即將過去,對於剛剛獲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新生來講,即將開始完全新的大學生活,那么大學應該怎么度過?怎樣才能在畢業時,自己可以自豪地說:大學的這幾年我是對得起國家和社會、對得起生我養我的父母呢? 認識大學

不能再用以前高中時的思維觀念和模式在大學裡學習和生活,一定要做到“我的大學我做主”。

首先要認識大學,實現自身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身份轉變。一般地講,大學畢業時,有4種學生不能被稱為是合格的大學生:有些人剛剛明白大學是怎么回事時,就已經畢業了;有些人還沒有明白,也就糊裡糊塗地畢業了;有些人最後終於明白了,不過沒能畢業;還有些人一直沒明白,也沒能畢業。

因此,上大學後,新生們一定要清楚什麼是大學。大學對於新生的入學教育目的就在於儘量減少上述4種人的數量,讓大家儘早明白,大學和高中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

那么高中生與大學生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大學裡上完課以後基本上就沒有人管了,老師的教學方式等都與高中不同了。因此,上大學,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主自學,發揮主觀能動性是關鍵,不能再用以前高中時的思維觀念和模式在大學裡學習和生活,一定要做到“我的大學我做主”。

認識你自己

有人統計過,大學畢業時其工作與所學專業對口的比例僅僅占20~30%,也就是說專業不對口是正常的。大學是打基礎的地方。

大學期間,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不適應,以及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不喜歡或者沒有興趣等,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當然從中可以分析出很多很多原因,但其中一點也許是大學生們所共有的,那就是:很多畢業生在臨將畢業時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早知道這樣,我應該……”、“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的大學生活會……”。為了使得自己在畢業時不再留有遺憾,充實、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大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上大學期間要回答好這樣兩個問題:我將來想乾什麼?我將來能幹什麼?

為此,大學新生要不斷地認識自己,了解和描述自己個性、能力、興趣、價值取向類型等。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所學的專業,以及自己所學專業對應的所有崗位類別與層次,知道自己將來究竟能夠做些什麼事情。

也許在高中階段大家的目標明確:考大學,考名牌大學。那么現在呢?想法是各式各樣:還想考一次名牌大學(即插班生)?還想轉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考上大學了,總算可以鬆口氣了,離畢業遠著呢,可以玩上一段時間再說吧?等等。那么目標又是什麼呢?大家想過畢業後乾什麼嗎?也許大家有各式各樣的目標:準備讀研或出國深造;為享受舒適的生活而渴望當企業家、當總裁、CEO;成為著名律師、名記者、名主持或是科學家;或許目標還沒有確定。這裡我想說的是:對於有目標者,建議你向著目標努力奮鬥,且一定設法實現它;對於暫無目標者,學好當前的每一門課程就是你的小目標,先為眼前的小目標努力奮鬥,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累積後會產生大目標。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在變化過程中不斷地培養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專業不對口怎么辦?其實大學是打基礎的地方,有人統計過,大學畢業時其工作與所學專業對口的比例僅僅占20~30%,也就是說,專業不對口是正常的。那么既然不對口,用人單位為什麼還承認你是大學畢業生呢?其實這裡承認你的是通過幾年接受高等教育後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而不是具體所學的那些知識。上海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錢偉長說過:“我們希望學生到學校來主要是掌握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所學的課程也好,專業也好,無非是一種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來訓練大家掌握這種方法。”只有掌握了將來生存與發展的方法,你才有可能贏得生存與發展的主動權。

增強“軟實力”

構成一個人的“軟實力”的要素,恰恰是教材中、教室里、課堂上不教的,也是家長所忽略的,更是學生自己沒意識到的。

學校要拆除與社會之間的牆,也就是辦學不能自己封閉,要開門辦學,更要開放辦學。作為大學生也是如此,在大學裡一定要多多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綜合競爭力,在實踐中學習課堂上、教室里學不到的東西。

大學畢業時,職場新人們不缺文憑、不缺分數、更不缺英語四級六級證書、駕照和聰明的腦瓜。但是,他們缺的是面對困難的勇氣、克服挫折的心理、打招呼的禮貌、和陌生人溝通的能力、說好話求人的臉皮和方法、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人的道理等等。這些都是構成一個人的“軟實力”的要素,而這些恰恰是教材中,教室里、課堂上不教的,也是家長所忽略的,更是學生自己沒意識到的。但這些又是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和硬道理。正是這些“軟實力”的缺乏成為很多大學生畢業生找工作或者在以後職場發展時的最大絆腳石。這些軟實力只能從社會實踐中去學、去悟。錢偉長院士說過:“培養學生的關鍵在課外”道理也在於此。

時常有人說:某某孩子大學畢業後幹得很好,什麼原因?說是此人的知識掌握得好?那么專業不對口的怎么說呢?實際上是素質和能力培養得好。因為知識可以遺忘,可以老化,可以重溫、可以更新。但是能力很難老化,很難遺忘,能永葆青春,不斷發展。藉助於學習知識和社會實踐來培養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希望大學新生們一定要牢記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家人對你的期望,在大學幾年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塑造具有個性特點的人格品質、長期養成和磨礪自己的素養與素質、逐步形成一種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我的未來我做主”。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