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書中主要寫了年輕時于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于勒歸來.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長那裡得到了信息及驗證.不但發財的夢想化為烏有,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為泡影,眼下二女兒的婚事也岌岌可危。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

基本信息

內容概括

莫泊桑莫泊桑
年輕時于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禍水”,落得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于勒歸來.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長那裡得到了可怕的印證.不但發財的夢想化為烏有,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為泡影,眼下二女兒的婚事也岌岌可危。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海輪迴來.

學習目標

重點與難點

1.學習重點:
·
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說創作。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 故事情節
·學習小說通過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學習難點:
·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這些現象的社會根源。

核心聚焦

故事情節
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短的有幾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衝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節中的各自表現,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部分。

人物介紹

主人公:文章中作者某種情感的代言人或者他是作者所要反映的某種社會矛盾或問題的化身。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關鍵應看這個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這個形象的塑造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 
小說的故事雖緊緊圍繞著于勒的命運展開,但作品不是靠他來揭示主題,于勒只是小說中的一個陪襯性人物,起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作者著意刻畫菲利普夫婦。于勒的狀況變了三次,他們的態度也變了三次,通過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體現了作品的主題。 
整個故事是由“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構成的,但只是為了作品要有一個更客觀的敘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點,既是作者寄託的希望。同時也是整篇文章的 線索人物。 
標題“我的叔叔于勒”像一面反光鏡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讓人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認錢不認人的現象。以此為標題,更可謂匠心獨具,耐人尋味。

菲利普夫婦

自私、冷酷、貪婪、唯利是圖、勢利、愛慕虛榮、嫌貧愛富、愛財如命。
菲利普:虛榮、衝動、驚慌失措、沒有主見。 
菲利普夫人:小氣、精明、臨亂不慌、刻薄、潑辣 、尖酸。 概括:冷酷而尖刻,狡猾而自私。 

于勒

于勒:失敗者,受害者 
早:行為不端,糟蹋錢 
中:正直,有良心 
晚: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創作歷程

《我的叔叔于勒》插圖2《我的叔叔于勒》插圖2
我的叔叔于勒》寫於一八八三年,是 莫泊桑前期的作品。當時的 法國、資產階級不僅和 工人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而且也和小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起來。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已成為普遍的 社會問題。一部分不甘心破產的小 資產階級成員,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企望在 美洲亞洲甚至 非洲闖出一條 大發橫財的生路,夢想著有朝一日腰纏萬貫榮歸故里。本篇小說就是以這樣的社會背景寫出來的。表達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點評鑑賞

全文解析

這篇小說的主題不是多么深奧的,情節不是多么曲折複雜的。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夠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啟發,耐人尋味:這正是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獨到之處。莫泊桑寫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繪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這內心世界的揭發,又決不靠作者的申說,而是用人物的言語動作,讓他們自己去自然地表露。當于勒據說賺了大錢的時候,菲利普太太說“這個好心的于勒”,“他真是個有辦法的人”;當他又成了窮光蛋的時候,這位太太馬上把他說成了“這個東西”,“這個賊”,“有辦法的人”馬上成了“決不會有出息的”。莫泊桑也並不忽視人物的外貌,然而,這外貌的描寫,同樣不依靠作者的敘述,也是用人物的語言動作,讓他們更生動地去顯示自己的神情。還拿這位菲利普太太來說吧。她出門的時候是安詳地用手挽著丈夫的胳膊,接到小叔來信的時候是那么熱情地讚揚,發現小叔 窮愁潦倒的時候,開頭居然能比丈夫更鎮靜,敏捷果斷,指揮若定,隨即就暴怒起來以至破口大罵。作者一方面生動地描繪出這個人物的神情,另一方面又留下了寬綽的餘地讓我們自己去描摹,並不用他的過細的線條和色彩去束縛我們的想像。對於他所寫的事件和人物,莫泊桑不是無動於衷,而是有所喜愛,有所憎惡的。這些,他也不用自己的申述來表白。沒有用任何一句話來挖苦菲利普,沒有用任何一句話來貶斥菲利普太太,也沒有用任何特殊的顏色給他們抹上花臉,或者讓他們變成畸形,只是疏疏落落的幾處寫他們看來仿佛好笑的言談舉止,可是菲利普夫婦在我們的印象之中已經出現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小說里的故事,是原原本本地寫出來的,看不見多少倒敘、插敘,或者別的什麼斧鑿的痕跡,然而,情節的進展隨處在我們的思想里引出問題,使我們急於要追問究竟。對於我們的追問,作者是不慌不忙的,從容自若的。他儘管慢條斯理地說下去,絲毫沒有故意要製造個什麼氣氛的樣子,可是我們卻總是平靜不下來,心裡老是起伏不平:“啊,原來是這樣!”“什麼?這是怎么回事?”就這樣逼著我們非得一口氣把這篇小說讀完不可。
讀小說,我們常常談論小說的表現手法。莫泊桑的手法,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手法的手法,是寓新穎於平淡自然之中的手法。他的人物,在語言動作之中有內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節,在平鋪直敘之中有 波瀾起伏;他的描寫,在平實樸素之中有鋒芒;他的幽默,在輕淺素淡之中有辛辣。這些,也許就是這篇小說在寫法上值得玩味體會,值得參考借鑑的地方。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裡,貧窮則哥哥不認弟弟的悲慘的景象,藝術的揭示 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相互幫助的美好生活的主題思想。

情節結構

課文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于勒是個 敗家子,不僅揮霍儘自己應得的財產,還“大大占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菲利普只好打發于勒到美洲去了。受盡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沒想到于勒竟發了財,而且來信“希望能夠賠償”菲利普的“損失”,於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歸來,“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見大船開來,菲利普總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二姐還因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為了二姐的結婚,一家人乘船去哲爾賽島旅遊,卻在船上巧遇已經淪為窮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婦十多年來所嚮往的榮華富貴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變為失望,乃至咒罵、怨恨,遠遠地躲開了。小說的情節跌宕曲折,圍繞著于勒貧富的變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心理描寫

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菲利普認出賣 牡蠣的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是心裡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于勒的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察覺出這個秘密。這裡一系列行動描寫,加上表情的描寫,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人物緊張、恐慌以致 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又如:菲利普夫人聽丈夫說那個賣牡蠣的窮水手好像是于勒時的表現:她怕起來了, 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 胡說八道?”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這樣一家人的夢想就會破滅了,於是“吞吞吐吐”的責怪丈夫“胡說八道”。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後,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 一線希望,“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等丈夫確認那個人真的是于勒時,她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于勒從前占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後又給過他們發財的“希望”,現在這種希望竟成了泡影,菲利普夫人終於按捺不住,舊怨新恨一齊發作,破口大罵。她的性格特徵,隨著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原文鑑賞

一個白鬍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於是對我說:
這個 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我小時候,家在勒阿弗爾,並不是有錢的人家,也就是剛剛夠生活罷了。我父親做著事,很晚才從辦公室回來,掙的錢不多。我有兩個姐姐。
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經常找出一些尖刻的話,一些隱晦惡毒的詞語來責備她的丈夫。每逢這種時候,這個可憐的男子漢總是一言不發,張開手掌在額頭上抹一下,像是要揩掉並不存在的汗水似的。這一動作使我心酸,我體會他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那時家裡樣樣都要節省,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的,以免回請;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底貨;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15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進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
"唉!如果于勒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父親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
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塗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他到美洲去。
我這位於勒叔叔一到那裡就做上了不知什麼買賣,不久就寫信來說,他賺了點錢,並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這封信使我們家裡人深切感動。于勒,這個被人們認為毫無用處,一文不值的人,突然之間變成了一個正直的,有良心的男子漢,一個無愧於達弗朗舍家族的好子弟,像所有達弗朗舍家族成員一樣誠實可靠了。
有一位船長又告訴我們,說于勒已經租了一所大店鋪,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
兩年後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說:"親愛的菲利普,我給你寫這封信,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我身體很好。買賣也好。明天我就動身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發了財就會回哈佛爾的。我希望 為期不遠,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地過日子了。"
這封信成了我們 家裡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於是每星期日,一看見大輪船 噴著黑煙從天邊駛過來,父親總是重複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
"唉!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那時候大家簡直好象馬上就會看見他揮著手帕喊著:"喂!菲利普!"
對於叔叔回國這樁十拿九穩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畫,甚至計畫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不敢肯定父親對於這個計畫是不是進行了商談。
我大姐那時28歲,二姐26歲。她們老找不著對象,這是全家都十分發愁的事。
終於有一個看中二姐的人上門來了。他是公務員,沒有什麼錢,但是誠實可靠。我總認為這個青年之所以不再遲疑而下決心求婚,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們家趕忙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且決定在舉行婚禮之後全家到澤西島去遊玩一次。澤西島是窮人們最理想的遊玩的地方。這個小島是屬英國管的。路並不遠,乘小輪船渡過海,便到了。因此,一個法國人只要航行兩個小時,就可以到一個鄰國,看看這個國家的民族,並且研究一下這個不列顛國旗覆蓋著的島上的風俗習慣。
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後來我們終於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毫無疑義,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走到我母親和兩個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她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母親於是氣吁吁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後轉過身對著我,又說:"至於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我只好留在母親身邊,覺得這種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著父親,看他鄭重其事地帶著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親突然好象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母親有點莫名其妙,就問:"哪個于勒?"
父親說:"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現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會以為就是他哩。"
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說八道?"
可是父親還是放不下心,他說:"克拉麗絲,你去看看吧!最好還是你去把事情弄個清楚,你親眼去看看。"
母親站起來去找她兩個女兒。我也端詳了一下那個人。他又老又髒,滿臉皺紋,眼光始終不離開他手裡乾的活兒。
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父親趕緊走去。我這次可跟著他走了,心裡異常緊張。父親客客氣氣地和船長搭上話,一面恭維,一面打聽有關他職業上的事情,例如哲爾賽是否重要,有何出產,人口多少,風俗習慣怎樣,土地性質怎樣等等。後來談到我們搭乘的這隻"特快號",隨即談到全船的船員。最後我父親終於說:"您船上有一個賣牡蠣船的船員。"最後我父親終於說:"您船上有一個賣牡蠣的,那個人倒很有趣。您知道點兒這個傢伙的底細嗎?"
船長本已不耐煩我父親那番談話,就冷冷地回答說:"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帶回祖國。據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他叫于勒......姓達爾芒司,--也不知還是達爾汪司,總之是跟這差不多的那么一個姓。聽說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落到什麼田地!"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他回到我母親身旁,是那么神色張皇。母親趕緊對他說:"你先坐下吧!別叫他們看出來。"
他坐在長凳上,結結巴巴地說:"是他,真是他!"然後他就問:"咱們怎么辦呢?"母親馬上回答道:"應該把孩子們領開。若瑟夫既然已經知道,就讓他去把他們找回來。最要留心的是別叫咱們女婿起疑心。"
父親突然很狼狽,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
母親突然很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楣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她說完就站起來,給了我一個5法郎的銀幣,就走開了。我問那個賣牡蠣的人:"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他答道:"2個半法郎。"
我把5法郎的銀幣給了他,他找了錢。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裡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半個法郎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說話的語氣是一個窮人接受施捨時的那種腔調。我猜想他在美洲一定要過飯。
當我把餘下的兩個法郎交還我父親時,母親詫異起來,問道:"吃了3個法郎?……這不可能。"
我用堅定的語氣說:"我給了半個法郎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瞪著眼睛看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半個法郎給這個人,給這個乞丐!"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後來大家都沒有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澤西島了。
當船靠近防波堤的時候,我心裡產生一股強烈的願望,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勒,到他的身邊,對他說一些溫暖的、安慰他的話。
但他已經不見了。由於不再有人吃牡蠣,這個可憐的人肯定已回到他住的那個又髒又臭的底艙去了。
為了避免再遇到他,我們回來時特地換乘了另一條“聖馬洛號”。我的母親愁腸滿腹,坐立不安。
此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兄弟!
以後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五法郎的銀幣給這些流浪漢,其緣故就在此。

所獲成就

本文發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國的《高盧人日報》上,是一篇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傑作。所謂“批判現實主義”,就是作家對現存的社會秩序所持的基本態度是批判的。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說。其短篇小說代表作還有《羊脂球》,在《羊脂球》作品中,有的描寫法國人民在 普法戰爭中的熱情與激憤,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怯懦無能以及人們當時的因為錢而扭曲了自己的觀念;有的真實再現了法國中下層人民的不幸遭遇、命運苦難、拚命掙扎與不屈的鬥爭。

作者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法國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 契訶夫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擁有“短篇小說之王”的美名.又和俄國 契訶夫稱為“雙璧”。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 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 一生創作了6部 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遊記三部他的文學 成就短篇小說最為突出,,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擅長從平凡瑣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 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 羊脂球》(1880年創作)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 一家人》、《 我的叔叔于勒》、《 米隆老爹》、《 兩個朋友》、《 漂亮朋友》、《 項鍊》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 歸來》;第三是描寫 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 羊脂球》這本書是由《 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菲菲小姐》等短篇小說組成. 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 一生》、《 俊友》、《 溫泉》、《皮埃爾和若望》、《 像死一般堅強》和《 我們的心》,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此篇《我的叔叔于勒》也入選了上海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29課,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第三單元11課,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第6課。

中心

這篇小說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榮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約瑟夫對窮於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

其他

課文教導

思考

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
①情節從什麼地方開端?這時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後,故事情節有了怎樣的發展?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婦突然見到于勒,態度又有怎樣的變化? 
1、 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對婚事不利。 
2、 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那么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 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 
4、 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很有錢,就會認下於勒。 
5、 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如果他們不是那么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 是菲利普夫婦的“ 嫌貧愛富”造成的。當於勒窮時他們又趕又攆,而對他富時,則是盼。 
7、 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明確: 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點撥: 說明他們的希望不過是個虛幻的泡影而已,是一場欺騙自己的白日夢。

啟發

你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或啟發呢?
點撥
1、不要把實現理想寄托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奮鬥,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過上好日子。 2、在親情和金錢上,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不是排擠,嘲笑他們 。
這篇 小說主題是什麼?有以下看法: 
1、 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 
這是比較流行的認識,主要根據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論述:“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 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 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金錢主宰了人的心靈和生活。貨幣既然能使互相對立的人親密無間,同樣也能使非常親近的人分道揚鑣。菲利普為什麼不肯和親弟弟相認?就是因為金錢的作用。這樣殘酷的情景,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現實概括。這篇小說對這樣普遍的社會問題,作了真實的藝術的反映。 
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也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主題表現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從菲利普夫婦立場看,他們為什麼不認親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份家產(在 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會的基礎,這點要注意到),菲利普對弟弟還是寬容的,不然不會讓他占用自己應得的家產(看來菲利普並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惡行,將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們當時的習慣(注意,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習俗),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輪船(不然怎樣對付于勒這個遊手好閒的敗家子呢?養他一輩子嗎?)。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艱辛,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為貧困,菲利普的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這不能不讓做父母的焦急。于勒發財的訊息,成了他們擺脫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後來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對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他們怎么辦呢?認下於勒?等於生活更加窮困,等於扼殺女兒好不容易得來的婚姻……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3、親情無價。

題目

1、以時間為序,概括“我”的父母對於于勒態度變化過程,以此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文章的中心)。
態度變化:憎恨——期待——憎惡
通過敘述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前後態度的變化,表現的菲利普夫婦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可憎可恨可悲,揭示了這個以金錢維繫人情的社會的虛偽和殘忍(中心)。
文章以童年年約瑟夫的視角來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A、從“我”的角度來觀察,敘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這就使故事顯得更真實、親切,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B、通過一個未被“金錢”玷污過的小孩的話語來展示成人世界的醜陋,更能表達出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漠、金錢至上社會現實的鞭撻。
C、用 第一人稱來寫,給講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