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無相會之期

《我們永無相會之期》,是一部校園類的網路連載小說作品。

基本信息

小說簡介

《我們永無相會之期》是發表在起點中文網上的一長篇校園小說,作者系李汝霖

作者簡介

性別:男;學歷:本科。北方人,24歲。媒體工作者。

內容簡介

死於一場青春。我們所謂的青春,就是在時間的洪流里崩盤、解散。在現實的拍擊下,支離破碎。最後,很多的人,因青春而死。故事結束。

序言摘錄

(1)
我真誠地將《我們永無相會之期》這部事關我們青春的故事,獻給生於1980年代的我們這一代人,或者說我們這一代孩子。我真誠地希望出生於1980年代的你們能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這個用我們自己的故事編織起來的青春,以及我們曾經所有的悲歡離合。
雖然我們其中太多的人早已踏入社會,要么結婚生子,要么還在歷經寂寞無聊的單身生活,要么還在愛恨里久久纏繞。但是,青春,我們畢竟都赤裸裸、無所畏懼地揮霍過;年輕,我們都真真切切地歷經過。無論是歡快的,傷害的、抑或是平淡無奇、毫無波瀾的。
當我們經歷那些日子的時候,我們毫無察覺,而當她被徹底磨損完結,我們卻又開始懷念和留戀那些已經不可能再次從頭來過一次的光陰。可惜,那時候我們卻都以為這是一種不會消滅的時光,一個不會被磨滅的時代。它彌散在我們的中學時代、大學時代,以及我們踏入社會的最初幾年裡,或掙扎、或墮落或物有所值地打從我們的青春里風沙般吹過。
青春,淪落成一種憂傷。忘記了我們在什麼年紀,在什麼地方,又是誰開始在人間傳誦這類聽來煽情匪淺的句子。因為這句話的啟蒙,在某個年代的時段里,我們一次次避開雜亂的人群,一個人躲在無數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手持一隻黑色的水筆,昂著一張稚嫩卻又偽裝成歷經滄桑的臉龐,開始漫無目的地摘抄或創造這種讀起來略夾雜著憂傷甚至頹廢的句子。
比如“青春淚流滿面”,比如“我在青春的日記里流浪,迷惘的腳步一行一行”,再比如“我的青春在流逝”云云。一句慘於一句的魅力,一行勝於一行的基因,一段高於一段的空前絕後。而後我們將它一條一條工整地列在自己的筆記上,在一個個風起雲湧的清晨,我們駐守在人聲鼎沸的教室里,在我們一次一次獨自誦經般的朗讀間,莫名其妙地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沉醉其間,不得自拔,不復外出。
而因為此,我們一度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看起來很憂鬱的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語。然後突然卻又在一群吊兒郎當的狐朋狗友面前,不知覺地現出了原形,廢話連篇,出口成髒。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挺可悲的,因為我們被長我們幾歲的七零或六零年代的人看成頹廢的一代,沒有作為卻又嚴重地耗費著國家的資源。有時候,我們看起來卻又讓人覺得挺不錯的,在國家遭遇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挺身而出,不怕流血不怕艱難,勇敢地沖在了災難前面,用實際行動駁斥了那些冷眼鄙視過我們的人。
但是不管怎樣,也不論別人怎么說,我們始終就是我們,誰都不可以代替的一代人。這也許就是我們的青春,一個讓人發瘋和癲狂的年代。而如今,這些東西就在我們一回首一駐足一流連之時,如同煙花般在夜空炸響、飄散,剎那間被時光所撲滅。
於是就無怨了被譽為台灣音樂教父的羅大佑早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就抱著他的一把吉他,戴著黑色的墨鏡,站在一破損的高樓的缺了一把扶手的樓梯上,冷酷般地開始毫無顧忌地唱響了他的《戀曲1990》: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怎么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么溜走
轉過頭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而早已作古的聞一多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在他的一首現代詩中寫下了這樣一組令人振奮卻又略夾愁傷的句子,是否也算得上給我們的青春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我在我生命的陽春三月
曾流過浩飢浩瀚的眼淚
那本是蘇生解凍的甘霖
那也便映照了生命的悲哀……
(2)
對我而言,去年的一個大雪飄飛的深夜,我在潛意識裡找到了一個落筆的觸點,在畢業的這一年,我決定重新回頭去看看我們的青春,看看我們1980這一代孩子的青春里的夢想和愛情,回頭用心去紀錄下那些早已被時光所取代的舊夢,以及舊夢裡的悲傷和快樂。
“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飛雪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當沈慶的歌聲再次在我們的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卻已經揮揮手和學生時代道聲告別,後會無期。
當我們告別中學時代,告別大學時代,當我們微笑或悲傷著哼起水木年華的《再見我最愛的人》和《失戀日記》來宣洩著我們最後的失去和失落,當我們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都一無所有地走進這社會,融入這個充滿爾虞我詐,又充滿真誠友好的複雜社會,青春就在我們駐守投足之際,悄然溜走。
那么,如果是這樣,請再次讓我們即使登不上高樓,也再能“為賦新詩強說愁”而自我陶醉一回。因為我們都老了,都是已經活在青春之外的人,我們都不再是年青的人,不再是擁有一個可以毫無拘束地為了一點小事,張開嘴巴就憂傷難過,甚至哭泣的花樣年華。
當我們再回首,當一切都恍然如夢,當一切都遠走,當我們轉過頭去看看時,真的,一切都已匆匆數年……
而唯一能讓我們開心的是,在青春的結尾上,我們卻已走進這個繽紛彩色的社會,開始了對新的人生的探索。也許在這以後,我們還會跌倒會受傷,會再次愛上別人,或者被人所愛•
如今,回頭去看我們的高中和大學,遙望我們這輩子最好的青春年華的時候,突然一種難以壓抑的憂傷,緩緩地如同水杯里溢出的水一樣的憂傷霍然入侵了整個心底,令人悲傷和難過。
(3)
《我們永無相會之期》這個故事,追蹤它的名字的來歷,確切可以認為是受了一張來自於網路圖片的影響,而觸發了我這個念頭,最終決定將它定名為之。
那張圖片,如今我已經把它儲存在了我的腦海里,我將永遠地把它珍藏下來,直到我老去,不能再記起它。
那是一張畫面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劃痕的彩色圖片,草綠色的畫面上是一個身穿黑色風衣的人的手,一雙十指緊扣的手,給我的最初的感覺就是無助的落寞和孤獨。
然而,其中的人卻沒有在畫面中顯現,通過他(她)的臂膀,只能看見隱約模糊的高樓和一片好像操場的地方。那也許是一所學校的教學樓。但是又仿佛是一座教堂。
但是最主要的是,在這張流傳於網路上的圖片上,卻被芸芸眾生之中的某個細心的人,添上了這樣的八個繁體字:若我離去,後會無期。
若我離去,後會無期。一句很令人絕望和無助的獨白。
文如其名。我想,這也許就是這個故事的名字的最初的來源靈感了。
而今,這個小說里所敘述到的各個時段的人物,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客串了一回的龍套角色,他們或者在高中畢業之後就踏入了社會,從事了各式各樣的行業;或者業已大學畢業,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或者又再次揚帆啟航,投入了更高層次的深造,讀研、考博或出國。
他們都是真實的人物,在這個故事中不自覺的演繹了真實的自己。他們有些人現在就還生活在我身邊和周圍,或者生活在離我不遠的城市裡,但是也或者很遙遠,比如他鄉異土。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在遺忘和被遺忘之間,自己已經被一個人寫進了這個叫做《我們永無相會之期》的故事裡。而此人正是曾在他們生活里做過短暫逗留,與他們擦肩而過的一個時間的過客。
而今,藉此機會,我衷心地給他們獻上我最真誠的祝福,為我曾經很幸運地歷經了他們的生活,也為他們曾出現在過我的生活里而祝福。祝福那些已經將我們遺忘,或者還能記起我們的人。
(4)
在我將小說的其中的一個悲傷的片段抄給潁君和梁朝歌看的時候,潁君說,你把青春寫得太絕望了,我不忍猝讀了。然後吃吃地笑。而梁朝歌則因為自己在這個故事裡混了個主要人物的緣故,激動得哈哈大笑,但是笑過之後,說,你把我們寫得也忒悽慘了吧,寫小說不帶你這樣的,把名字給我改了!改了!
命令式的口吻。
我於是只好潸然著笑了。話後我想,也許這未嘗不就是我所追求的一種結果和狀態。
而帽子其人,一再叮囑我一定要把他寫成個好人。
我於是只好瑟縮著雙手對他說,帽子,你從來就是一個好人,這裡是真實的你。
呂定則笑對我說,我很期待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故事,不是說想看看這個故事裡是如何描寫我的,而是想看看我最好的朋友是如何描寫我們的青春的,我們活過的日子,我們走過的路,以及我們在愛情里的所是所非,所以我期待。
時光流轉,物是人非。離開肥城已經很久的丁曉梅,在一個遙遠的深夜,忽然打來了久違的電話,尚未開口,那邊便傳出哽咽的聲音。
她說你還好嗎,李絮?這么久不見,你想姐姐嗎?
想,我當然有想,並且一如既往。但是聞聽此言,忽然我卻說不出話來。我察覺出這個曾經大大咧咧、天真爛熳又開朗活潑的姑娘,她在電話那頭流淚的聲音,忽然心頭掠過一陣無言的悸動,不知道遠在天涯海角的曉梅姐姐過得還如意否。
無所謂悲歡離合,也無所謂科學或宿命,在電話兩頭長久的相對無言的沉默之後,丁曉梅忽然開口,李絮,她說,凡事要往好了想,人也是。她頓了頓嗓音說,別對自己太刻薄了,要對自己好一些,多給自己些溫暖,就像姐姐一樣。
有時候我想,一個人,當他把青春寫成一種悲傷的時候,實在是一種罪過,這是自己對自己在進行殘害。但是,我不知道這罪從何追溯起,這罪到底又是從哪裡來,而殘害又都殘害了我們的什麼。
只是,當我們所歷經的真實生活就是這樣一種令人憂傷、彷徨的方式的時候,那么我們的筆下的敘述大約也就不是我們個人所能左右的了。於是我只好以務實的態度和精神,並以現實的筆觸來敘述完這個故事了。
(5)
我希望你知道,我從不希望你從這個故事裡讀到與悲傷的有關的任何東西,即使這故事中必然會提起這樣的事。我願我能做到的就是你能微笑著來聽我說完這個故事,無論悲傷和快樂。然後告訴我說,你在這裡看見了自己,找到了曾經的自己。
在那首名叫《小小》的歌兒里,容祖兒撐著有些沙啞的嗓音哼出來的詞句里,開首有這樣一句:生活像個說書的人/用充滿鄉音的口吻,而我一度把鄉音聽為“傷感”二字。
於是我告訴自己,歌兒里都說“生活像個說書的人/用充滿傷感的口吻”了,那么我們這些已經在青春里掙扎太久的人,偶聚在一起用些傷感的口吻來追思過往,對自己的前1/4的人生做個總結了斷,又有什麼不可呢?
而我,就是在縱橫交錯、紛繁蕪雜的時光里,很無知地被篩選為這樣一個只能依靠蒼白無力的語言來敘述這個故事的說書人。
(6)
最後,我真誠地將《我們永無相會之期》獻給我的幾個兄弟姐妹和朋友,比如帽子、梁朝歌,比如潁君、呂定,還有紅褲衩,以及梁曉宛、陳汐、丁曉梅、蕭玲,還有所有在這個故事中走進和走出的人。我真誠地感謝他們在這個故事裡留下過一個個靚麗的身影,還有他們已經不再清晰的面孔。
最後,要把這個故事獻給這個故事的第一女主角——已死去兩年的林婉,這個故事正是因她所寫。
最後,我再次真誠地將《我們永無相會之期》獻給生於1980年代的我們這一代人,或者說我們這一代孩子。

精彩內容摘錄

第一章 再見螢火蟲(1)
獻辭:
春天裡我葬落花,秋天裡我再葬枯葉,我不留一字的墓碑,只留一聲嘆息。
於是我悄悄的走開,聽憑日落月墜,千萬的星星隕滅。
若還有知音人走過,驟感到我過去的喟嘆,即是墓前的碑碣,那他會對自已的靈魂訴說:
那紅花綠葉雖早化作了泥塵,但墳墓里終長留著青春的痕跡,它會在黃土裡永放射生的訊息。
——徐《鬼戀》
(1)
私のお墓の前で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畑にふりそそぐ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朝は鳥になってあなたを目覚めさせる
夜は星になってあなたを見守る
私のお墓の前で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千の風に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あの大きな空を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從前,我年輕的時候,在一次外出旅途中,偶然在一張被人遺棄的廢紙上拜讀到一段由日文寫成的,名為《千風,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的句子。我猜想,大約是一首關乎愛情的詩歌吧。
在這張破損的廢紙上,這首由日文寫下的句子,名字為中文寫就,日文下面附著的還有幾句由中文所寫的話,扭扭捏捏,不像是中國人的筆跡。我仔細辨別來看,是一段愛情的表白,原話如此:
親愛的青,你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決絕地離我而去。那么,今後咫尺天涯,縱使人間有再多的歡樂和再多的幸福,但哪裡又會是我的歸途和未來呢?
我看不見你,仿佛看不見這世上的任何一切。沒有你,我將如何度過這餘下的半生,我又能與誰再“攜子之手,與子偕老”呢?
……
我查看了一遍這張紙的正反兩面,發現這段話原不止這些,在其後斷斷續續還寫有不少的文字,但是仔細辨認起來,卻都是用日文寫下的字跡了。
但是苦於我對日文的陌生,句子的文意我完全不得其解。但是從這簡單的幾句中文來看,我察覺出這日文之內一定包含了很不幸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主角,也就是寫下這些句子的人,有可能是一位去日留學的中國學生,抑或是一位來華留學的日人所寫。因為在這紙片的最後,模模糊糊留著有“某某大學”的字樣,但是後來又被人用筆跡塗抹掉了。只留下後面的“大學”兩個字,結尾處所簽下的姓名也被塗抹掉了。
這張紙片後來被我無心保留了下來,帶回了我所在的城市。但是,可惜後來我幾度搬家,輾轉反側、離群索居,在雜亂的生活里,終於在其中一次的搬家中,不小心將這張紙片丟失掉了。我曾一度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自責,而最令我遺憾的是我竟沒有把那張紙片上的文字複製出一個副本。因此在我的手上,再也無法看見那段令我一度震驚不已的話了。但是我一直還存著僥倖的心情,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某個角落裡,發現它,再次拾起它,我將永不再會把它弄丟了。
正如你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一樣,你會千方百計地去蒐集和她有關的所有信息,以藉此來更多地了解她,獲得更多和她接近的機會。因此我從未停止地一直在蒐集和這首歌謠有關的任何信息。後來我發現,那首名為《千風,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的句子,並非由那個我臆測中的人所寫,而是一首很早以前就已經傳誦久遠的歌謠了。
最近,我在一個破敗的舊書市場的角落裡,在一本名為《世界知名歌謠概略》的書上,無意間發現了一段對這首歌謠最為詳盡的資料記載。
據該書介紹,該書作者歷經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該歌謠有最大可能系出自美國一位默默無聞的女士之手,該女士生於1905年,卒於2004年。她是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一位名叫MaryFrye的女士,該歌謠是她於1932年為紀念她的好朋友MargaretSchwarzkopf的母親過世所寫的作品。但是歌謠原本並沒有名字,後來有一位好心的文人出於閱讀方便的緣故,將該歌謠的第一句“請不要佇立我的墳前哭泣”提取出來,做了這歌謠的名字,並永久性地被保留了下來,作為了該歌謠的名字,英文寫作《Donotstandatmygraveandweep》。
但是,該歌謠的國籍、作者以及寫成時間具體是否果真如此,已無從考證。但是,我認為這實在是沒有必要去刻意計較的事。我們只需要知道,這是一首很優秀的歌謠足以。況且該作者最後還提出了一種見解認為:其實人們根本就無需刻意追求她來自於哪裡,就像你愛上了一個姑娘一樣,難道你會計較她出身於哪裡?成長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裡嗎?他說,優秀的東西都是無國界的,無論是知識還是科技。
所幸,後來大概該歌謠漂洋過海,東渡或西遊到了日本。日人對該歌謠的喜愛比外人更甚,於是就有一個精通日英語言的日人耗費了幾個通宵夜晚之後,終於將她譯為日文,並開始在日人中間流傳。
這便是我在開首抄寫過來的那段日文。日人將此歌謠取名為《千の風になって》,中文譯作《千個風》。此名與基於英文版本翻譯過來的名字《千風,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相比起來,倒也不失為一種形象化的意譯,因此此名在世界各國民間也流傳甚廣。
但是,日人對此歌謠的推崇遠遠勝於這首詩的原創者以及原創國度,日人不但把該歌謠的精髓全都翻譯了過來,而且還有一位叫新井滿的日人專門為之譜寫了曲,一位名為木村拓哉的日人首次將歌謠以飛揚般地的嗓音朗誦了出來,並由另一位名叫秋川雅史的人士作了首唱。
據說,在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事件之後,在後來的一次追悼儀式上,一名十一歲的小女孩就在該悼念儀式上朗讀了此歌謠,以表達她對在9•11事件中喪生的父親的追思。而在2005年,日人為紀念在阪神地震中罹難的死難者時,寶冢歌劇團又再一次唱起了這首歌謠。這一個細小的舉動,這一次無意的朗讀和歌唱又再次讓該歌謠成為更多人的關注和在意。另據說在2006年,秋川雅史在做了首唱之後,不久之後就出了單曲,並大受好評。
事隔多年以後,有一天我在路過一家剛剛裝修完工的書店的時候,在一堆雜亂的青春時尚類小說堆里翻出一本名為《若我離去,後會無期》的小說。我隨意翻開來看,詫異中發現在該書的扉頁上便豁然寫著那首中文譯名為《千個風》的美國歌謠,那是以純粹的手寫體為藍本刊印在小說扉頁上的,俊秀而雋永。
於是,我趕掏出筆和紙來,迅速將她記了下來。我帶著這首早年時候就已經熟悉的歌謠,急匆匆地回到我的住地去,反覆地思考這首歌謠的全部內容,再也無心做出其他的事。
寒冷的深夜,我完全沒有睡意,躺著坐著都是折磨。於是掏出那張我一字一畫地抄寫下來的歌謠《千個風》,認認真真地攤開在我床頭的書桌上,忍不住一字一眼地朗讀起來: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沉睡不醒
化為千風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里
秋天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地間
冬天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光
晨曦升起時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時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離開人間
化為千風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里
化為千風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里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里
只是,這歌謠,我還沒有讀到一半,還沒有讀出幾句,猝然,心底掠過一腔難以名狀的心情。這種感覺仿如一對肆意交纏的水蛇,仿如一地明亮的水月光,游弋伏在我的心裡,冥思間,我便再也無法朗讀下去。
冥思間,隱藏在我的心底,一個刻意被我埋藏了兩年的人物的影像,終於逐漸浮出水面來,開始永無停息的跳躍在我的心頭,馬不停蹄地地走進了我的記憶。
我記起某年一個濕雨紛飛的秋季,我逗留在北方某個邊緣縣城的旅館裡的某個深夜,在異地孤鄉,回望舊日時光,想起這段刻骨銘心的美國歌謠,突然間內心一種狂亂的觸覺潮湧而起,如牆般撲倒,覆蓋在我的心上,絕無援救的可能。
終於,我招架不住,情感在傷口裡丟盔卸甲,節節敗退。
終於,眼淚潸然而下。
一個人,如果他有記憶,那么,這扇記憶之門將會在什麼時候,又以怎樣的方式去打開呢?
要在他步履蹣跚、齒牙鬆動的老年嗎?要在他頂著灰白的頭髮、孤獨一人走向暮色消沉的黃昏的時候嗎?要在他閉上眼睛、老去死亡的最終的那一刻嗎?
四年前,我通常一直在考慮的是我自己的宿命,而如今,我卻已經將這種心情和一個人牽上了聯繫。但是,隨著年齡的漸長,我卻仍不得其解。此去經年,我不悔地輾轉努力,再一次試圖去找到這扇門,但是時至今日,我都還沒有找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