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賬單

成長賬單

成長賬單是指從出生到國小畢業,家長為自己子女所付出的金錢。但這樣的賬單卻遠遠不能掩飾父母對子女的愛,更不是父母的對子女的愛全部。

代表賬單

成長賬單成長賬單
重慶市一所學校上了一堂特殊的理賬課,讓100名初一學生說說“父母養你花了多少錢”。收上來的成長賬單顯示,父母為孩子平均花了18萬元,最多達42萬元,最少的也有6.2萬元。

懷孕階段

產前檢查:200元×10次=2000元
營養品(蛋白粉等):500元×10個月=5000元
購置嬰兒用品(嬰兒床、用於胎教的功放音響等):3000元
孕婦培訓課:500元
合計:10500元

生產階段

生產費(順產):2000元
住院費(順產3天后出院):2000元
合計:4000元

0至3歲

保姆費:300元×12個月+400元×24個月=13200元
一次性尿布:300元×12個月=3600元
奶粉:250元×18個月=4500元
營養品(鐵、鈣、鋅等):200元×36個月=7200元
圖書、玩具、卡通片DVD:200元×36個月=7200元
服裝:1500元×3年=4500元
體檢、疫苗、看病:5000元(住一次院至少2000元)×3年=15000元
其他費用(遊玩、旅遊等):5000元
合計:60200元

幼稚園階段

學費:360元×6期=1960元
一伙食費:60元×9個月×3年=1620元
兒童圖書:1000元
玩具、卡通片DVD:1000元×3年=3000元
服裝:1500元×3年=4500元
看病:3000元×3年=9000元
娛樂:1000元×3年=3000元
合計:24080元

國小階段

擇校費:20000元
一伙食費:100元×9個月×6年=5400元
班車費:20元×9個月×6年=1080元
輔導費:300元×9個月×6年=16200元
社會實踐(春遊、看電影、參觀等):1000元
校服(每年兩套):100元×2套×6年=1200元
零用錢(3年級起):50元×12個月×3年=1800元
學習用品:300元×12學期=3600元
服裝:2000元×6年=12000元
娛樂:1000元×6年=6000元
配眼鏡:1000元

合計:69280元

特長班

購置鋼琴(或別的樂器):3000元
學費:150元×12個月×6年=10800元
其他培訓班:800元×6年=4800元

合計:18600元

截至孩子13歲總費用:186660元

各方觀點

家長

雖然我也參與了調查,但其實我不太想算這樣的賬單。父母的愛,是一種心血付出,是一種生命的關愛,豈能用數字和錢來衡量?身為父母,確實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另一方面,其實家長在這樣的付出中,也享受到了樂趣。我擔心用數字來體現父母之愛太物質化,是不是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

教育界

現在的很多孩子,除了不懂體諒父母艱難,有時對父母連基本的禮貌都不懂,讓子女明白父母的巨大的經濟付出,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這樣算算賬是好事,讓孩子明白家庭到底為自己花了多少錢,能讓他們能早點體會“生存”的含義,明白父母的艱難,從而明白自己不應該只做個消費者,要對家長的付出懂得感恩。

網友

有必要為孩子花這么多錢?

看看這些賬單,服裝費、娛樂費、營養品動輒數千,擇校費數以萬計,培訓費也數額不菲,這些都是必要支出嗎?孩子不買名牌、不上培訓班、不擇校,是不是就不如別人?如果不是,家長們是不是也該反思:是不是太溺愛孩子?

評論

應該

對於成長中的學生來講,這筆賬算得值。現在的學生個個生活在蜜罐里,吃喝不愁,哪知“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只知道要家長無限付出,不知父母多么辛苦!學校組織的理賬課,用鮮活的數據,說明了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所進行的的巨大的經濟付出,傾訴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可以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父母的無私奉獻,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對孩子的溺愛可用數字來表述。多達四十餘萬元的成長賬單,同樣記錄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記錄了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盲目投入。孩子的成長固然有培養成本,但孩子的成才絕對不和高額的成長賬單成正比。通過成長賬單,家長應該明白哪些錢該花,哪些錢該節約就節約了。

不應該

這樣的“教育”卻很有可能得不償失,因為它在讓孩子們接受“感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諸多負面的影響。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金錢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處於次要位置的那部分。數十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父母所付出的時間、精力、擔心、牽掛,又豈是金錢所能衡量的?只算經濟賬的感恩教育,不但是本末倒置,而且無形中也將感恩簡單庸俗化了。
另一方面,這種公開而且經濟量化的感恩,極有可能在孩子們中產生一些難以預料的不良後果,比如相互間的攀比乃至歧視。在校方公布的成長賬單數據中,最多的40多萬,最少的只有6萬多,當事的這兩個學生會怎么看?其他同學會不會議論?花費高的會不會沾沾自喜?花費低的會不會黯然自卑?誠然,花6萬多的家長,也許對孩子付出的愛比誰都多,可十二三歲的孩子們,未必能想清楚這個簡單的道理。
實際上,即便單純從經濟數字的角度看,也沒有理由列出這樣的賬單,來激發孩子的感恩之心。因為其中的很多“賬”,算在孩子們身上,是很不公平的。以文中所列孩子的賬單支出為例:擇校費20000元,這顯然是資源不均、教育不公帶來的。而其中的生產、體檢、疫苗、看病等支出近3萬元,則與當前的社保、醫保水平,以及一些領域的清廉程度有關,這樣的支出,怎么能都算在孩子身上呢?
很明顯,孩子們高企的成長賬單,從某種角度講,恰是當前社會問題的另類反映。因而,這個賬單更應當拿給那些相關的政府部門去看,讓他們從中受刺激、受教育、受啟發,如果能以此促成相關政策的改進,或者某些問題的解決,那才是家長之福、社會之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