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6年,主要匯集了當時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三所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類文獻。伴隨著電子科技大學六十年的奮鬥與發展,在“211”、“985”等國家級重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支持下,圖書館在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文化打造、服務理念方面都跨上了新的台階。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特色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由沙河校區、清水河校區以及九里堤校區三部分組成,館舍總面積68000餘平方米,讀者座位總數6600個,各類研修間100間。其中沙河校區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館舍面積15000餘平方米;清水河校區圖書館新建於2009年6月,建築面積52000餘平方米,作為主館和沙河校區分館並行使用。 截止2016年末,圖書館紙質書刊館藏總量216.8萬餘冊,數字資源平台109個,包括資料庫283個(圖書館281個,學院2個),其中,電子圖書430萬餘冊,線上學位論文750萬餘冊。自建特色資料庫如本校SCI論文查詢系統、本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資料庫、成電人著作收藏庫、重點學科導航系統、教學參考書系統、中文電子期刊導航系統、西文期刊和會議錄導航系統等。

基本信息

概況

文獻資源建設

圖書館創建之初,匯集了當時的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三所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類文獻。經過五十年的不斷積累和發展,已建立起一個以電子信息及相關學科領域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圖書館館藏總量371.8萬冊,其中紙質文獻193.2萬冊,數字文獻178.6萬冊。網路學術資源系統36種,含140個資料庫,包括INSPEC、EI、IEL、SPIE、Elsevier、 EBSCO、 SpringerLink、IOP、ACM、ABI、APS、AIP、PQDD-B、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維普全文期刊、超星數字圖書等。同時,自建大量特色資料庫,如:本校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重點學科導航系統、西文電子期刊會議錄導航系統、教學參考信息服務系統、成電人著作收藏庫、館藏光碟網上發布系統、“芝麻開門”機構知識庫學術資源系統等。

人才隊伍建設

圖書館在編工作人員69人,通過各類在職培訓、學習,工作人員學歷大幅提升,素質普遍提高。副高級以上職稱11人,中級職稱48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總人數的70%。

自動化建設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是CALIS“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22所發起館之一,始終站在中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前沿。依託CERNET,建成主幹1G光纖的全交換式快速乙太網,百兆到桌面;辦公網路雙網接入;2G光纖SAN網路存儲架構,保障TB級的資源增長;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統,保證7*24小時網路信息服務;採用了VPN技術提供讀者遠程訪問;入口網站集成各種數字資源和服務;開通電子郵件和FTP檔案傳遞系統;使用基於Compaq AlphaServer小型機和SYBASE資料庫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MELINETS,業務工作全面自動化。

主要信息服務

圖書館對全校師生實行開放式圖書資源借閱服務,閱覽室每周開放達98小時,圖書館主頁日均訪問量2000人次以上。多功能電子閱覽室,面積300平方米,擁有73個機位,為廣大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數位化學習條件,可以進行光碟閱覽、資料庫檢索、網上信息查詢及開展文獻檢索課實習等。創辦《海內外教育科研發展動向》、《電子科技信息動態》、《國內外電子科技動態》三種內部刊物,為我校向一流大學發展及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保障。

學術科研管理工作

圖書館注重學術研究,自籌經費圍繞業務工作設立科研項目,並通過科研促進工作。舉辦圖書館學術年會和各年度科研項目結題報告會,部分成果已經取得較好實效。

圖書館發表學術論文188篇,其中絕大部分在一級學刊、核心期刊和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6項,校級科研項目2項。

新校區圖書館建設

建設中的新圖書館位於清水河校區中心,建築風格厚重典雅,建築面積50608平方米,計畫於200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新館將是一座不囿於傳統圖書館模式、自動化程度高、管理先進、具有電子信息科學特色的現代化大學圖書館,成為各類載體文獻的收藏中心、學術與文化交流中心。

展望

全球的圖書館事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不斷加強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主動融入到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氛圍中去,使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成為文獻信息資源服務中心和數字圖書館研究基地。

機構設定

辦公室

協助館長組織全館性活動,各種會議及處理各部門的業務問題,進行內外聯繫,協調工作;負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文書檔案管理、業務統計、宣傳教育、安全保衛、清潔衛生及後勤保障;來訪客人的接待。

采編部

負責圖書館紙質文獻的採選。圖書館中外文書刊、光碟電子資源的驗收、編目、典藏工作。

閱覽部

負責閱覽部收藏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內部資料、報紙、檢索刊、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等的借閱服務、管理及諮詢等工作;學位論文的提交、審核、授權等工作;電子閱覽室的服務與管理等工作;開展閱讀輔導工作;開展資料庫的建設及文獻檢索課的輔助教學工作;編輯有關專題書目;向采編部門提供讀者對圖書、期刊的需求信息。

流通部

是圖書館主要的對外服務的視窗之一。它由圖書總出納台、索書出納台、社科開架書庫和科技閉架書庫四部分組成。現有藏書 40餘萬冊。其基本的職能任務是運用圖書館信息網路系統(MELINETS)流通子系統進行日常的圖書借還處理、館藏管理、證件管理、事務管理、統計查詢等以及日常的書庫管理。

系統與技術部

全面管理圖書館計算機業務工作,制定工作發展規劃,協調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信息諮詢部

信息諮詢部是我館的業務部門之一,負責信息資源檢索與諮詢服務,同時承擔四川省科技成果查新諮詢服務中心電子分中心的工作,目前,開展的服務項目有:科技查新、信息檢索、定題跟蹤、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用戶教育等。

數字資源部

數字資源部是圖書館的業務部門之一,負責數字圖書館的門戶建設;考察、引進數字資源,負責引進數字資源軟硬體管理及維護;負責組織實施資源數字工程及館內自建特色數字軟硬體管理維護;負責引進數字資源的編目示,進行網路數字資源的導航、整合與揭示;負責引進數字資源的評價及數字資源宣傳培訓。

閱覽室介紹

第一閱覽室(含社科文獻中心):位於瀚思樓(新館)一樓左側。收藏範圍:中外文社科圖書和中文社科會議文獻、外文會議文獻、中外文參考工具書、電子科大的教師、校友著作。閱覽室實行開架借閱,還提供讀者查詢用機查詢館藏圖書等信息。

第二閱覽室(原專業閱覽室):位於瀚思樓(新館)二樓左側。收藏範圍:中圖法分類的工業技術(T類)、交通運輸(U類)、航空、航天(V類)、環境科學、安全科學(X類)中文圖書和中文會議文獻, 圖書及上述類中文會議文獻內容包括: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一般工業技術、金屬學與金屬工藝、機械儀表工業、武器工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原子能技術、電工技術、化學工業、輕工業、手工業、建築科學、水利工程等。 閱覽室實行開架借閱,還提供讀者查詢用機查詢館藏圖書等信息。

第三、中文報刊閱覽室:位於瀚思樓(新館)三樓左側。收藏範圍:中圖法分類的中文自然科學總論(N類)、數理科學和化學(O類)、天文學、地球科學(P類)、生物科學(Q類)、醫藥、衛生(R類)、農業科學(S類)及以上各類圖書中文會議文獻、常用外國語、外文科技圖書;還收藏新書附盤、中文現刊、報紙以及中文過期裝訂期刊、報紙等。 閱覽室全開架,讀者自由閱覽,還提供讀者查詢用機查詢館藏圖書、光碟、報刊以及電子資源等。

外文期刊和學位論文閱覽室:位於瀚思樓(新館)四樓右邊。主要收藏有電子學和信息科學,兼顧部分相關學科的外文期刊以及學校從81級至今的紙本博、碩士學位論文。有些外文期刊從創刊號起收藏至今,其中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107種期刊全部原版收藏;美國計算機協會資料庫系列會刊(ACM)的紙本期刊從1982年至2004年完整收藏;英國電氣工程師學會(IEE)的十二種期刊從1989年收藏至今;日本電子通信學會(IEICE)的四種期刊從1976年收藏至今。同時,電子與信息科學的基礎學科、相關學科的文獻也較為系統、齊全。該閱覽室還負責紙本博、碩士學位論文的提交、審核、授權等工作。閱覽室全開架,讀者自由閱覽,還提供讀者查詢用機查詢館藏期刊、學位論文以及電子資源等信息。

電子閱覽室:位於瀚海樓(舊館)三樓。主要為讀者提供電子閱覽服務、館藏光碟的服務與管理、電子閱覽室微機管理工作,承擔博、碩士學位論文電子版提交的指導、諮詢、審核工作,承擔讀者培訓的上機安排和管理。

對外交流

圖書館有5名訪問學者先後從國外學成歸來。張曉東館長作為團長率四川省高等教育圖書館代表團出訪香港大學圖書館和香港中央圖書館。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圖書館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係。自1989年以來,成功創辦、組織和主辦17次“川渝高校情報工作研究會學術年會”,該年會已經受到較大關注並已上報教育部科技發展委員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