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1942年8月改名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簡稱“省藝專”),由法國留學歸來的著名畫家、教育家李有行先生任校長。設音樂、套用藝術、建築、繪畫四科。抗戰時期,國內淪陷區一大批文藝界的著名專家、教授雲集四川,音樂家喻宜萱,畫家張大千、吳作人、葉淺予、丁聰、關良,雕塑家劉開渠,工藝美術家雷圭元、龐熏琴、沈福文,建築學家劉文葆、辜其一、黃光輝以及語言學家呂叔湘等曾先後來校任教。教師名流薈萃、學生人才濟濟的“省藝專”成為當時國內著名的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華西大學音樂系合併到“省藝專”,更名為“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簡稱“成都藝專”)。

基本信息

簡介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1950年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南虹藝術專科學校、華西大學(音樂系)合併組建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一、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1942年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中華工藝社合併組建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1.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

1939年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創建

1941年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升格為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

2.中華工藝社

1938年中華工藝社創建

二、南虹藝術專科學校

南虹藝術職業學校創建

南虹藝術職業學校升格為南虹藝術專科學校

三、華西大學

華西大學歷史沿革參見“華西大學(華西協合大學、華西聯合大學)歷史沿革”。

1952年成都藝術專科學校(建築系科)參與合併組建為重慶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後更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併入重慶大學

1952年成都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科)合併升格為西南音樂專科學校,後發展為四川音樂學院

1953年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系科)合併升格為西南美術專科學校,後發展為四川美術學院

1953年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撤銷

歷史

學院創辦於1939年。1939年3月初,我國話劇運動的先驅、著名戲劇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創建了“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設戲劇科。同年11月,增設音樂科,改校名為“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

我國戲劇界知名人士陳白塵、葉丁易、張季純、楊村彬、陳治策、章泯、吳茵、肖錫荃等先後任教戲劇科,我國著名音樂家郎毓秀蔡紹序王雲階馬革順許可經俞鵬等先後任教音樂科。1941年春,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1953年10月,全國大專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中,將重慶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原山西臨汾的西北藝校)的音樂系合併到“成都藝專”成立“西南音樂專科學校”(簡稱“西南音專”),設作曲、聲樂、器樂三個系。將建築、美術兩科劃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1957年增設民族器樂系。

1959年,歷經六載的“西南音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更名為“四川音樂學院”,成為我國首批僅有的6所具有本科辦學層次的高等音樂學院之一。首任院長為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常蘇民先生。

概述

學院由新、老兩個校區組成。占地總面積1155.7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348561.4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總額7.5億元。

學院老校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中心地帶。北依景色秀麗的錦江,南臨四川大學。占地116.27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08323.35平方米。設作曲、鋼琴、管弦、民族器樂、聲樂、音樂學、音樂教育、現代器樂等8個系,設基礎教學部、社會科學教學部和一所附屬中等音樂學校。

新校區位於成都市新都區,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規劃和設計具有現代化、藝術化和園林化的特色。校園占地1039.48畝,校舍總建築面積240238.05平方米。學院所屬美術學院、舞蹈系、歌劇與藝術管理系、戲劇系、戲劇影視文學系、傳播藝術系、數字藝術系、成人教育中心和藝術附中,自2004年起先後進入新校區。

學院另有一所經教育部批准的獨立學院——綿陽藝術學院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學院有學生10005人。教職工1245人,專任教師81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2人,四川省勞模1人,榮獲“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3人,“曾憲梓優秀教師獎”3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四川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人。2008年,音樂學系甘紹成教授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鋼琴系鋼琴主科教研室、管弦系弦樂教研室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被四川省教育廳推薦參加教育部國家級教學團隊評審。

師資

學院共有19個專業教學系(院),17個專業(涵蓋藝術類15個專業及2個交叉型專業),77個專業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及音樂學專業先後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在最近一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獎中,我院《作曲主科“最佳化培養教學法”》、《培養“高精尖”鋼琴演奏人才體系的主科教學》榮獲一等獎,同屆還獲得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3項。《管弦樂配器》、《基礎和聲》、《民族音樂概論》、《色彩》、《副科曲式》5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其中《管弦樂配器》已被四川省推薦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學、工業設計被評定為省級特色專業,音樂表演專業已被四川省教育廳推薦參加國家級特色專業評審。

學院擁有音樂學、美術學各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成為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招生試點單位。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鍵盤樂器)為省級重點學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2003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圖書館總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圖書文獻總量988653冊(其中紙質圖書和音像資料807653冊,電子圖書181000冊)。獨具特色的“西南少數民族樂器陳列館” 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專門收藏和研究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樂器的陳列機構,收藏有各種樂器200餘件(套),珍貴文物數件。

學院現有琴房1226間,鋼琴1100台,教室366間,其中多媒體教室63間,座位總數6887個,語音教室5間,座位總數372個,每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75.72個;計算機教室25間,教學用計算機總計1340台,每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13.98台。近五年來,學院新建功能齊備、設施先進的音樂廳5個,各類專業實驗室16間及校內實踐場所47個。

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全院獲批准立項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總計187項,獲國家專利8項。其中,文化部攻關科研項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區音質音量的改良》1999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雙腔葫蘆塤的研製》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三等獎。2007年,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拉忽雷”獲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

教育部科研項目《西南少數民族樂器研究》和《西南絲綢之路音樂文化考察研究》等已取得顯著成果。教育部科研項目《南北絲綢之路音樂文化對比研究》及文化部重點研究課題《四川北川羌族與平武白馬藏族民俗藝術的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計畫正在實施當中。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院師生正式出版專著、教材和作品集245部,其中19部專著及3部教材獲得相關獎項。近三年來,全院師生在省級以上刊物正式發表各類專業學術論文590篇,其中,發表於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55篇。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學院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各類藝術人才14513名。其中,不乏蜚聲國內外的佼佼者。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著名作曲家高為傑、何訓田、賈達群朱世瑞、著名旅美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旅德男高音歌唱家趙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青年歌手張邁以及著名演員劉曉慶等,均屬我院的傑出代表。

在國際國內相關比賽和評獎中,我院師生共有5011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4612項(國際獎483項,國內獎4129項)。較為突出的有:在文化部主辦的歷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我院獲得13個獎項,其中一等獎3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5個、優秀作品獎2個;1999年獲“五個一工程”獎1個;2001年至2007年,我院獲得“金鐘獎”14個,其中終身榮譽獎1個、銀獎3個、銅獎6個、優秀獎3個、中國作品演奏特別獎1個;1996年,我院學生吳馳獲荷蘭“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第二名空缺);2000年,李雲迪、陳薩分別獲得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和第四名;文薇於2005年獲第9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寧峰於2006年獲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並同時獲得兩項特別獎;胡小鷗於2007年獲“喬治.埃奈斯庫國際音樂節作曲大獎”等多項獎;郭元於2005年獲“魯托斯拉夫斯基國際作曲比賽”第五名;龍麗於2007年獲第60屆“世界盃國際手風琴比賽”成人組第二名;在2005年全國第二屆“超級女聲大賽”中,學生李宇春獲全國總決賽冠軍;2005年,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學生賀承、周東設計的作品獲義大利國際工業設計“IMM獎”;劉銳、賀承設計的作品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次獲得德國國際工業設計“紅點獎”。上述成果,充分顯示了我院音樂學科的龍頭地位和美術學科的實力。

狀況

學院的發展一直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溫家寶李鵬曾慶紅李嵐清周永康曾培炎楊汝岱等先後蒞臨我院視察、聽取學院發展匯報,觀看我院師生的匯報表演並與師生們親切座談、聯歡。中央領導同志對我院的辦學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並題字高度讚揚。江澤民同志前後三次來川視察工作,均與我院師生座談聯歡。其中,1994年在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同志的陪同下十分高興地聽了我院陳薩同學(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少年組第一名)的演奏。我院建院60周年之際,李鵬同志題詞“繼承革命音樂傳統,抒發愛黨愛國豪情”,以示祝賀。2005年,李嵐清同志專程蒞臨我院視察工作,並與我院專家代表進行專題座談和學術研討。原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成都市委書記王榮軒及現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魏宏、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柯尊平、成都市長葛紅林等省、市領導多次來學院調研和視察工作,支持和推動了我院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

經過近70年的歷史變遷,四川音樂學院在辦學規模和特色方面已形成了獨特優勢,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善、辦學成果顯著的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學院上下正齊心協力,按照學院2006年召開的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乘勢而上,為早日建成“四川音樂藝術大學”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