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即原四川統計學校)位於“四季花不斷,八節佳果香”的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科技示範園區和花果山旅遊風景區龍泉驛同安鎮。

基本信息

概述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即原四川統計學校)位於“四季花不斷,八節佳果香”的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科技示範園區和花果山旅遊風景區龍泉驛同安鎮。學校占地500畝,建築面積12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1.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00多萬元,藏書近20萬冊。

歷史

四川統計學校源起於1949年底在重慶開辦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幹部訓練班,次年11月定名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幹部學校,由時任工業部副部長的萬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學校第一任校長。1953年8月,重慶市第一、二、三財經學校、江津財校、宜賓財校等部分或全部併入幹部學校,更名為重慶工業會計統計學校。1954年,改由國家統計局管理,更名為重慶統計學校。1958年8月,下放給四川省人民政府,由省政府委託省計委、省統計局管理,並將學校由重慶遷至成都光華村,更名為成都計畫統計學校。1963年4月,省政府決定將學校遷至內江桐梓壩,更名為四川省計畫統計學校。1980年11月,國家統計局決定收回四川省計畫統計學校,更名為四川統計學校。1981年9月,國家統計局確定學校實行國家統計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國家統計局領導為主,由四川省統計局代表省政府協助國家統計局管理的領導體制。1994年11月,國家統計局黨組批准學校為地、師級單位。1999年9月,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學校啟動由內江遷回成都的遷建工程。2000年2月,國務院決定學校下放四川省管理。2001年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併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8月,四川統計學校遷建項目竣工,學校從內江整體遷回成都,同時完成並校工作,四川統計學校新校區改建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

在辦學的52年中,四川統計學校曾連續三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其中,在1999年的評估中,辦學水平達到優秀。到1999年,學校開設有統計、會計、財稅管理、審計、市場行銷、計算機、經濟法律事務、公關與文秘等18個專業或專業方向,面向全國24個省市區招生,在校生規模最高達5000餘人。五十多年來,學校為全國各省市區培養畢業生和培訓各類幹部共3萬餘人。其中:從1981年到1999年,為國家統計局舉辦市地州統計局長培訓班19期,培訓全國市地州統計局長1000餘人。1985年4月,根據我國政府與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簽署CPR / 85 / P44項目要求,在學校建立“四川人口統計與分析培訓中心”,先後共舉培訓班6期,共培訓我國南方19省人口統計幹部200餘人,先後有6批次的聯合國專家、學者前來學校考察指導培訓中心的工作或講學。1985年9月,學校與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統計學院合辦的幹部專修科內江班為全國統計系統培養幹部102人。在畢業和培訓的校友中,有一批已經走上各級領導崗或成為業務骨幹,並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發展情況

1988年和1992年,學校統計理論教研室和四川統計學校分別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統計系統先進集體。1996年,周鼎權等編寫的《統計學原理》、劉全等研製的《計算機輔助模擬工業統計實務實習系統》和《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統計專業評估方案》分別獲得國家統計局第一屆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

學校曾先後同法國南希第二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德國黑森州教育學院、俄羅斯莫斯科經濟統計信息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具有結構合理,教學水平較強的一支師資隊伍,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占整個教學人員的40%,擁有一批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共出版專著、教材 62部,發表學術論文 250餘篇,獲獎科研成果93項,其中有11項獲國家、省部級獎勵。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龍泉校區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全按高校的建設標準進行建設,設計新穎,布局合理,現代化水平高。校區建立了千兆校園網和電視教學製作編播系統,電教中心和計算機中心,建有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電工電子實習室、網路工程實習室、電子商務實習室和統計、會計、經濟信息管理等多種實習室。 校區擁有完善的教學和生活服務設施。學生公寓內設有書桌、書架、衣櫃、儲物櫃,設有4人間和8人間兩種類型,每人擁有網路接口,房內設有閉路電視,直撥電話,有線廣播,電扇、衛生間、盥洗室,實行公寓化管理。校區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優美、舒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