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光吉

除都江堰外,李冰還主持修建了岷江流域的其他水利工程。 李冰所作的這一切,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對蜀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輝的一頁。


喬光吉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 李冰 (1983) .... 副導演
  • 1.戰國時期水利家【圖】
    山西運城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的紀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對灌區水利工程維護的技術要領。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後放水)典禮。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而與水有關的宗教活動則加強了在灌區管理中政府與用水戶之間的聯繫。

    李冰在治水的過程中,排除了種種迷信的阻撓,堅決用科學的方法來治理水患,而且他成功地解決了秦王的親戚華陽侯的嫉妒以及製造的一系列的謠言和中傷事件,及時地處理了工程當中的問題和緊急狀況。

    關於李凍的籍貫,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直到1999年,山西的李氏後裔李保生讀到了一本名叫《都江堰》的書,書中提到了李凍的族屬、生地至今不詳。想起自家族譜中有對“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記載,他激動萬分地給都江堰市政協發了一封信,從此揭開了這個千古之謎,並經各方確認李冰籍貫為山西運城。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蜀國。秦為了將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決定徹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時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張若任蜀守。李冰為蜀守的時間,沒有明文記載,大約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間(公元前277—前250年)。

    李冰學識淵博,“知天文地理”。他決定修建都江堰以根除岷江水患。李冰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開明所鑿的引水工程渠首選擇不合理,因而廢除了開明開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沖積扇的頂部灌縣玉壘山處,這樣可以保證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暢的渠首網。李冰創築的都江堰,史籍記載甚為簡略。但以這些記載為基礎,結合現今都江堰工程結構分析,可以基本確定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所組成。魚嘴是在寶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堰,因堰的頂部形如魚嘴而得名。《華陽國志》華陽國志記載: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魚嘴。它將岷江分為內外江,起航運、灌溉與分洪的作用。飛沙堰是一個溢洪排沙的低堰,它與寶瓶口配合使用可保證內江灌區水少不缺,水大不淹。寶瓶口是控制內江流量的咽喉。《史記·河渠書》記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就是指李冰開鑿寶瓶口。因“崖峻阻險,不可穿鑿,李冰乃積薪燒之”,劈開玉壘山,鑿成寶瓶口。寶瓶口不僅是進水口,而且以其狹窄的通道形成一道自動節水的水門,對內江渠系起保護作用。寶瓶口這一岩石渠道,十分堅固,千百年來在岷江激流衝擊下,並未被沖毀,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清宋樹森“伏龍觀觀漲”一詩云:“我聞蜀守鑿離堆,兩崖劈破勢崔巍,岷江至此畫南北,寶瓶倒瀉數如雷。”李冰修成寶瓶口之後,“又開二渠,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稱為外江,一渠由永康過郫入成都,稱為內江”。這兩條主渠溝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布的農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規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道網。

    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創造了竹籠裝石作堤堰的施工方法。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載:“犍尾堰(都江堰唐代之名)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決。破竹為籠,圓徑三尺,長十丈,以石實之。累而壅水。”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維修都簡單易行。而且,籠石層層累築,既可免除堤埂斷裂,又可利用卵石間空隙減少洪水的直接壓力,從而降低堤堰崩潰的危險。

    李冰還創用石人測量岷江水位。《華陽國志·蜀志》載: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這是見於記載最早的水則,說明李冰已基本掌握了岷江水位漲落的大致幅度。

    除都江堰外,李冰還主持修建了岷江流域的其他水利工程。如“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布,經什邡、郫,別江”;“穿石犀溪於江南”;“冰又通笮汶井江,經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等。上述水利工程,史籍均無專門記敘,詳情多不可考。這一切均說明李冰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水利工程專家。

    李冰任蜀守期間,還對蜀地其他經濟建設也做出了貢獻。李冰“識察水脈,穿廣都(今成都雙流)鹽井諸陂地,蜀地於是盛有養生之饒”。在此之前,川鹽開採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多依賴天然鹹泉、鹹石。李冰創造鑿井汲滷煮鹽法,結束了巴蜀鹽業生產的原始狀況。這也是中國史籍所載最早的鑿井煮鹽的記錄。李冰還在成都修了七座橋:“直西門郫江中沖治橋;西南石牛門曰市橋,下石犀所潛淵中也;城南曰江橋;南渡流曰萬里橋;西上曰夷里橋,上(亦)曰笮橋;橋從沖治橋而西出折曰長升橋;郫江上西有永平橋。”這七座橋是大幹渠上的便民設施。

    李冰所作的這一切,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對蜀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後,蜀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千百年來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徹底根除。唐代杜甫云:“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濫不近張儀樓。”從此,蜀地“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飢餓,則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水利的開發,使蜀地農業生產迅猛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西漢時,江南水災,“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唐代“劍南(治今成都)之米,以實京師”。渠道開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而且有名的蜀錦等當地特產亦通過這些渠道運往各地。正是由於李凍的創業,才使成都不僅成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同時成為全國工商業和交通極為發達的城市。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輝的一頁。它悠久的歷史舉世聞名,它設計之完備令人驚嘆!我國古代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頗為著名的還有芍陂、漳水渠、鄭國渠等,但都先後廢棄了。唯獨李冰創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至今仍發揮著防洪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

    李冰為蜀地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人們永遠懷念他。兩千多年來,四川人民把李冰尊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樞紐工程中,發現了李凍的石像,其上題記:“故蜀郡李府郡諱冰”。這說明早在1800年前,李凍的業績已為人民所傳頌。近人對李凍的功績也極為讚賞。1955年,郭沫若到灌縣時,題詞:“李冰掘離堆,鑿鹽井,不僅嘉惠蜀人,實為中國二千數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術專家。”
    關於李冰生平故事
    李冰是我國[戰國]時期傑出的水利工程學家,都江堰的設計者和興建的組織者。中外馳名的都江堰位於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個工程是由分水堰、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工程組成的。它的規模宏大,地點適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種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蹟。二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排灌作用,確保了當地農業生產。
    李凍的身世鄉里、生卒年代和當時修建都江堰的情況都已經不可詳考。只知道大約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為蜀郡守。李冰到蜀郡後,親眼看到當地嚴重災情:發源於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縣附近,進入一馬平川,水勢浩大,往往衝決堤岸,泛濫成災;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裡,抬高河床,加劇水患;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常造成東旱西澇。到任不久,便開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治水工作。
    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沿岷江岸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勢等情況,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規劃方案。為了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首先把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的末端,狀如大石堆,就是後人稱做的“離堆”。此外,還採取了在江心中構築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逼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在修築分水堰的過程中,採用江心拋石築堰失敗後,李冰另闢新路,讓竹工編成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後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終於戰勝了急流的江水,築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開頭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湧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乾渠,渠首就是寶瓶口,流經寶瓶口再分成許多大小溝渠河道,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分水堰兩側壘砌大卵石護堤,*內江一側的叫內金剛堤,外江一側叫外金剛堤,也稱”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後,內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了。
    以後,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也用竹籠裝卵石堆築,堰頂做到適宜的高度。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內江灌區免遭水淹。同時,由於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沖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沉積。魚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耕季節,內江水量大約占六成,外江水量大約點四成。洪水季節,內江超過灌溉所需的水量,由飛沙堰自行溢出。寶瓶口是節制內江水量的口門。為了控制內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在江中,作為觀測水位的標尺,要求水位“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李冰還作石犀,埋在內江中,作為歲修時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標準。歲修的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內江水量過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築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泄洪不暢,危害成都平原。後人把這六字訣刻在內江東岸為紀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廟的石壁上,很是醒目。歲修的方法是:每年水量最小的霜降時節,在魚嘴西側,用榪槎(就是馬扎)在外江截流,使江水全部流入內江,然後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淤積的泥沙。到第二年立春前後,外江歲修完畢,把榪槎移到內江,讓江水流入外江,然後再淘挖內江河槽,進行平水槽和飛沙堰的歲修工程。清明節前,內江歲修完畢,撤除榪槎,開始放水灌溉。榪槎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截流裝置,是由三根大木樁用竹索綁成的三腳架,中設平台,平台上用竹籠裝卵石壓穩。把適當數量的榪槎橫列在江中,迎水面加系橫、豎木頭,圍上竹蓆,外面再培上粘土,就可以擋住水流,不致滲漏。
    都江堰的修成,不僅解決了岷江泛濫成災的問題,而且從內江下來的水還可以灌溉十幾個縣,灌溉面積達三百多萬畝。從此,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還主持興辦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對發源於蒙山的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李冰還對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又引綿水出紫岩山到資中一帶灌溉稻田。另據《華陽國志》記載,李冰還在蜀郡修築橋樑,在廣都主持開鑿了鹽井,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冰千百年來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稱為“川主”,各地還修有“川主祠”,以表達對他的懷念。
     
    2.甘肅天水畫家

    (1939.2~)遼寧鐵嶺人。擅長年畫、連環畫。曾師從李慕白、沈家琳學習月份牌畫,現為甘肅天水北道區文化館館員。年畫《虎娃》、《祖國頌》、《喜嘗豐收果》曾先後參加過全國第六屆、第七屆美展和全國第二屆年畫展。出版年畫《送子到農村》等。

    3.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黨委書記
    女,漢族,1920年5月生,安徽巢湖人,曾用名李靜彬、李雙鳳,194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大專文化。1936年至1940年在安徽省蕪湖戈嘰山醫院高級護校學習。1940年至1947年,延安中央醫院醫訓班畢業,任延安中央醫院外科醫生。1947年至194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一後方醫院主治軍醫、副主任。1948年至1949年任河北平山中央醫院外科副主任。1949年至1951年任北京醫院外科醫生。1951年至1956年任天壇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務主任、副院長。1956年至1985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院(所)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2002年7月30日在北京逝世。

    4.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男, 漢族,1949年11月出生於黑龍江安達。197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2月在大慶油田井下作業指揮部工作,後任團委副書記。1978年11月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幹事、副處長、處長,團中央研究室副主任,團中央工農青年部部長、團中央青工部部長。1989年12月任中央辦公廳調研室政治組調研員、組長。1993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1994年1月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先後在吉林大學經管學院國民經濟計畫和管理專業在職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在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理論學專業在職學習,獲得博士學位。

    5.遼寧省硬筆書法家
    號牧雲軒主人,一九六八年八月出生。遼寧阜新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學習書法藝術,先後師從張華慶倫傑賢祁毓麟諸名家。硬筆書法作品多次獲全國一等獎,書法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書協、遼寧書協舉辦的展覽。書法作品曾被國家文化部作為國禮贈送給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為遼寧省以及大連地區的硬筆書法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遼寧硬筆書法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秘書長、遼寧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副主任、大連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執行主席、大連市社科聯委員、政協大連市沙河口區委員會委員。

    6.CCTV-7《基層瞭望》 主持人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
    星座:獅子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68cm
    血型:
    三圍:
    嗜好:
    星路歷程:主要經歷:
    1988~1992 就讀於浙江省藝術學校,主修鋼琴
    1992~1995 就職於浙江省歌舞團,擔任鋼琴伴奏、節目主持
    1993 浙江文藝電台兼職音樂節目主持
    1994~1995 就職於浙江大學藝術系、主修音樂
    1996~1999 任浙江電視台主持人
    主要節目:《電視傳真》《星星點燈》《都市生活》《今晚有約》
    1999~2001 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主修播音主持
    2000年11月至今:就任CCTV-7 《鄉村大世界》節目主持人
    2004年 全國青聯委員
    2004年 CCTV-7《基層瞭望》 主持人

    7.華東理工大學副教授
    女,博士,副教授,1967年11月生於遼寧省法庫縣,政治身份為九三學社社員,資環學院 副院長。
    受教育經歷:
    1. 1985.9~1989.7東北工學院有色金屬冶金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2. 1989.9~1992.3保送攻讀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碩士研究生。獲得碩士研究生3. 1998.3~2001.8東北大學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 1992.3~1992.8在上海寶鋼見習鍛鍊
    2. 1992.9~2002.1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系,分別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等職。一直從事著〈化工原理〉、〈物理化學〉以及〈科技外語〉的教學工作。96年被評為校青年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

    3. 2000.10~2000.11到日本關西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術交流。
    4. 2002.2~至今,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副教授。從事《材料的力學性能》,〈科技外語〉以及〈現代表面技術〉的教學工作。
    工作業績 :
    參加編寫教材兩部,其中一部為《鋁合金腐蝕與表面處理》
    承擔的課題有:
    “ 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提高鋁材質量的基礎研究,本人為主要參加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熔鹽電解中電泳與電滲機理及防治對策的研究,本人為項目的執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低溫鋁電解機理與電流效率的研究,本人為主要參加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鋁電解過程控制中物理化學參數的變化規律及最佳化組合,本人為主要參加者。
    契約項目:高砷中間物料除砷的研究,本人為子課題負責人。
    契約項目:高鍺鋅焙砂除鍺的研究,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石墨基體上脈衝電沉積 TiB2鍍層機理的研究。項目負責人。2003.1~2005.12
    博士啟動基金:耐高溫犧牲陽極的研製。 2002.7-2004.7
    採用室溫熔鹽電沉積Al-La合金的研究,李冰,自然科學基金,25萬元,2005.1~2007.12
    主要研究方向 :
    表面技術、有色金屬合金材料、有色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8.丹東市檢察幹部
    李冰,男,1971年6月生,滿族,中共黨員,現任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處長。
    李冰同志在公訴部門工作十幾年。他充分發揮辦案能手的中堅和表率作用,勤於鑽研,勇挑重擔,審查案件全面、細緻,善於發現問題、疑點,確保所承辦的案件客觀、公正。他曾多次被中紀委、高檢院等上級機關抽調查辦專案,受到有關領導的好評。他所承辦的數百件案件,法院均做出有罪判決。他覆核的各類案件300餘件,發現問題並提出完善意見的近百件,較好地把住了全處整體的案件質量關。
    李冰同志為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被評為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省第四屆優秀青年衛士,省級優秀公訴人、省政法系統百名辦案和服務質量標兵、省青年執法衛士等,被省院確定為全省3名公訴業務專家之一。多次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市政法系統先進標兵、優秀檢察官、優秀公訴人、十佳檢察官。

    9.東南大學無錫分校教授

    1991年6月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本科畢業,同年留校,先後在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微電子中心、東南大學國家專用積體電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南大學無錫套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工作至今。

    1993~1995年在職進修東南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研究生,1999~2004年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研究課題為可重構糾錯碼FPGA進化電路。在東南大學國家ASIC中心參加了國家863項目“TMS320C25的剖析”,參加多項省科委科研工作並通過鑑定,先後在國核心心雜誌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教授課程: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積體電路設計、數字積體電路設計、單片機原理與設計、積體電路製造工藝等。

    研究方向:現場集成系統與信息專用積體電路設計(包括可重構進化硬體電路、通訊糾錯碼、網路安全、嵌入式系統、微控制器設計以及接口IC設計等)

    10.山東財政學院副教授

    女,197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副教授。1993年7月畢業於山東財政學院財政學專業,2004年獲財政學專業碩士學位。現任繼續教育學院教學管理部主任。

    講授課程:貨幣銀行學、審計學、金融概論、預算會計等

    科研成果:編寫教材《貨幣銀行學》、《審計學》、《西方財政學》《新編西方財政學》,撰寫論文《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產業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淺析鄉鎮財政困難與緩解的對策》等。

    11.山西大學法學院院副教授

    女,1966年1月出生, 山西省應縣,中共黨員,碩士學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研究方向:市場規製法,講授經濟法學課程,在本專業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加
    省級項目2項。

    論文:

    1、 對醫學院校法律課教學的思考與探討,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8期
    2、 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問題研究,《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期
    3、 試論我國醫療糾紛中的法律責任,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增刊
    4、 試論契約民事欺詐與契約詐欺犯罪,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5期
    5、 試論我國醫療糾紛中的舉證責任和事故鑑定,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增刊
    6、 加強對醫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思考,中國高校技術市場,2002年4期

    12.大慶石油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社聯主席
    李冰 1986年出生於林甸
    1993年上國小
    1999年上國中
    2002年就讀於大慶中學
    2005年就讀於大慶石油學院並於同年加入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2006年夏擔任大慶石油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社團心理健康協會社長
    2007年夏至今擔任大慶石油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社聯主席

    13.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自主創新網專家理事會首席科學家
    現任職務:
    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國家 985 工程項目:民族與社會信息中心主任
    中國海關專家理事會顧問
    中國信息學會學術委員
    中國發明協會資深會員
    北京藍海金盟國際文化諮詢公司高級顧問
    專家介紹: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發明協會資深會員。 1982年和1987年分別在復旦大學和清華大學獲理學和工學碩士學位。曾作為專利審查員和國家骨幹企業負責人,長期從事智慧財產權與成果管理、項目評審和經濟管理工作,良好地解決了不少單位間的產權糾紛和幫助完成企業開發創新平台建設。在從審查員到發明人、從一線工人到企業集團總裁,和從優秀學生到著名教授的過程中,形成了文理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廣泛的教學、培訓、研討和承接項目都非常受歡迎。現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院與社會學院、哲學系和研究生院任博士生教導師;並在與科學院合作項目中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在國家 985 工程中,擔任 “ 開放式、文理交叉集成 ” 信息創新平台項目責任人。2005 年度獲全國信息化百名學術與管理帶頭人稱號。社會工作中擔任信息工程、新經濟下的創新與創造研究、智慧財產權研究等學會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國海關專家理事會顧問;黃埔軍校同學會編委;中國自主創新網專家理事會首席科學家;中國信息學會學術委員,參與國家創新能力標準的制定。受聘擔任北京新發展學校名譽校長、中國西部高等技能培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教育督導職務。在科研方面,承擔國際國內重大課題多項,已經獲得的國家專利有 17 項(其中被收入 WPI/DWT 國際核心發明專利六項);已經公開出版教材和專著四部;內部專著一部 ; 在核心和重要工程類期刊發表論文 50 余篇 ( 研究方向主要在信息工程 \ 技術經濟 \ 科技哲學 \ 智慧財產權等自主創新領域 )。
    專業領域及課程:
    《信息工程與技術經濟》
    《智慧財產權與自主創新》
    《戰略創新與產業信息化》
    《成本優勢轉向技術優勢及創新》
    《打造創新型政府和企業》
    《構建和諧社會》

    14.80後詩人

    (1986~),女,壯族,廣西南寧人,80後詩人。就讀於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發表多篇文學作品於《南方文壇》、《詩歌月刊》、《廣西文學》、《青年文學》等,詩歌收錄《2006年中國最佳詩歌》。著有詩集《一棵白菜的陰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