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湯廟

成湯廟

位於臨漳縣,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重修,後歷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整座廟宇建在條石砌築的高台之上。主要建築有正殿、東西偏殿(東為關帝殿,西為高禖祠)、龍王殿、馬王殿、五瘟殿等。正殿湯帝殿,宋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斗栱七鋪作單下昂。青石門框上有宋大觀二年題記。

簡介

圖
成 湯 廟(第四批省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澤州縣大東溝鎮河底村
始建年代不詳,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重修,後歷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整座廟宇建在條石砌築的高台之上。主要建築有正殿、東西偏殿(東為關帝殿,西為高禖祠)、龍王殿、馬王殿、五瘟殿等。
正殿湯帝殿,宋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斗栱七鋪作單下昂。青石門框上有宋大觀二年題記。

重要發現者

退休幹部黃浩

聲音

商族部落源於漳河流域、古邯鄲是商王朝的京畿之地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在任時,負責編輯地方縣誌,曾對舊志中的一句話產生過濃厚的興趣,舊志中說“在縣治西孫陶集以河甲居相因祀焉。”也就是說,商王河甲,曾經居住在相地,因而有祭祀地。河甲是商王朝第12個王,商王朝曾屢次遷都,他做商王時的都城在相地。古鄴城即為相地,在北魏初年還曾因為這一原因,一度被道武皇帝改稱為相州。“因祀焉”,顯然是曾有祭祀的場所。也就是說在孫陶集附近應當有祭祀商族先人的廟宇。但它到底在哪裡?一直不清楚,因此找到它,就成了我多年的夙願。

對聯

“玄鳥呈祥封商瑞兆,景山鍾愛遷祖荷林。

寓意了《史記》中關於商族起源傳說的故事。商的始祖名契、姓子。契父為皇帝之孫帝嚳,母親是簡狄。一次簡狄在河中洗澡時,見一隻大雁繁卵而去,簡狄取卵吞了下去,於是受孕生契。契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任命為司徒,掌管教化,封於商地。

鍾秀的太行山,把祖廟遷徙到了這裡,靠著祖上的庇護在這裡建都稱王,繁衍生息.應當說這是商族祖廟的專用聯

歷史記憶

圖

久遠的記憶重又被拾起:過去的成湯廟前是檐插抱廈,隔扇花卉,建築面積大約是南北寬6米多,東西長12米,殿中的神位是木製的,硃砂點主,上書:“烈祖成湯之位”。解放前,這裡一直是三間正殿,一個門樓,院子裡種棵柏樹,鬱鬱蔥蔥的,讓人有一種神秘和敬畏之感。明清時,從臨漳到漳德府(現在的安陽市),有一條官道經過廟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都要朝拜湯爺的。後來經常有大官路過,村里百姓經受不起沉重的負擔,就有能人暗地裡把湯廟改成商姓廟,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沒有人再記起成湯爺的廟就在商村了。
在商村村民的幫助下,在村南的田地里,找到了一塊石碑。那石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已變得字跡模糊,風燭殘年般的老態龍鍾。大家用水給石碑擦洗後,竟然露出了“成湯廟康熙三十四年立石”的字跡。

它證明了最早北魏記載的成湯祖廟就在今臨漳的商村;而這也再次佐證了商族起源於漳河流域的論點,我們的家鄉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