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生活網

成武生活網

成武生活網提供新聞、廣告服務,全力打造成武縣最大的新聞、生活、娛樂中心的平台。

概述

成武生活網文字

成武生活網提供新聞、廣告服務,全力打造成武縣最大的新聞、生活、娛樂中心。竭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

由來

成武生活網有山東成武伯樂人李煥傑全力打造,一直以來不斷服務於成武人民。全力打造成武人的生活網站。

相關民間傳說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乾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歷史

成武縣處於山東省的西南部,隸屬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市,轄十鎮兩鄉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版圖面積988.1平方公里,480個村(居)委會,63.3萬人。成武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繁育基地縣、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縣、山東省改革開放試點縣、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成武秦時置縣,“成武”一名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齊國名臣晏子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境內有文亭湖、伯樂墓等歷史遺蹟。文亭湖,是秦漢時期先民為防洪築堤挖掘而成,面積近萬畝,具有重要的蓄水、養殖、休閒、旅遊開發價值。戲曲、武術、黑陶、瓷刻、發繡等地方文化藝術獨具特色。

自然資源豐富。成武系黃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熱同期,四季分明,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地下煤、石油、煤層氣等多種礦藏儲量大、質地好,煤炭儲量16.5億噸,煤層氣100億立方米,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地表水徑流量1億立方米,地下水蘊藏量3億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現有可利用富餘勞動力5萬人,受到較好的文化、技術教育,能夠適應多種行業、工種的需要,且勞動力價格低廉。另外,充足的土地資源完全能夠滿足新項目的需要。

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成武西靠京九鐵路,北依新石鐵路,南臨隴海鐵路,東接京滬鐵路,京九鐵路與新亞歐大陸橋在菏澤交匯,使菏澤成為縱連南北、橫貫東西的交通樞紐。跨濟南和鄭州國際機場200多公里,緊鄰日東、濟菏、菏蘭、德商、寶連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的菏徐高速東西穿越,德商、棗曹、定碭、東豐四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公路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電力充足。成武與華東、華北電網聯網,屬菏澤、濟寧雙電源供電,建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3座,3.5萬伏變電站12座,9000KW熱電廠1處,2.2萬KW熱電廠1處,2×30萬KW的電廠項目正在做前期工資。開發區功能完善。

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三條省級公路構建而成,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一期建設4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五通一平”,功能分區合理,2平方公里的“濟南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入園項目同步推進。服務設施齊備。市內建有內陸口岸,海關、商檢配套完善,與青島港實現直通,貨物進出口極為便利。縣政務服務中心為客商辦理各種手續,提供全方位服務。金融、通訊、醫療、保險、文化、娛樂等設施齊全,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

成武以誠著稱,熱情好客,誠信明禮,是一方投資發展的理想熱土,是企業家興業發財的寶地。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來成武考察指導,共謀興業大計!

現狀

狗肉,羊肉湯,燒餅,煎包,肉盒子白酥雞,卷煎,醬菜,藕莢,串丸子,天宮燒雞,田集燒羊肉,滿當燒牛肉,魚池燉魚,三品羊羔肉.

常識

單縣羊肉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單縣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名吃。單縣羊肉湯的的特點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異常。羊肉湯品種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飲用;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最宜病癒大補者常食;肚絲湯肥中帶瘦,奶渣湯沙酥帶甜,還有馬峰窩湯、三孔橋湯、羊雜湯等,達72種之多。

單縣羊肉湯製作精細,在用肉、燒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講究。用肉選用單縣東南大沙河兩岸的“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燒煮方法是: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開(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後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薑各半斤和鹽適量,再熬40分鐘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要按一定比例適量下鍋,多了則藥味出頭,少了則腥膻除不淨。

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單縣羊肉湯色香味俱佳,在國內享有盛譽。各地賓客到單縣,均以品嘗單縣羊肉湯為快事。淮海戰役後,劉伯承、陳毅兩位將軍回西柏坡匯報工作路過單縣,對單縣羊肉湯大加讚揚。胡耀邦總書記、喬石委員長、楊得志參謀長等到單縣視察,都品嘗了單縣羊肉湯,一致讚揚味道鮮美,別具風味。

飲食與健康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飲食與地域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飲食與民族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飲食與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上長河中,由於我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中心的不斷變遷,除縣城外,我縣許多鄉鎮也散存著許多歷史遺蹟,很多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一些民間團體和熱心旅遊事業的志士正在謀劃並進行初步開發。這些歷史遺蹟主要有:梁丘、苗好謙先塋碑、趙孟俯書張成貢 ⑿燉霞疑曄轄諦⒎弧⑿旃僮 跏轄諦⒎弧⑵葑 旁斫鞘鰲 贅〈蠓稹⒉ 眾!㈥提畝岩胖貳⑻撲 ⑽宕 途 竽爰按缶 ⑻鎪 ⒄攀倌貢 ⒎胗襝檠盪時 取?span>

1、苗好謙先塋碑

成武縣城北二十里苗樓村東,有苗好謙先塋一通,立於元代皇慶元年,距今已690餘年。由於年代久遠,石碑下部已經淤積地下。

該碑地上高340厘米,寬120厘米,厚33厘米。碑首高140厘米,刻以盤龍,題額曰:“廉訪苗公塋碑銘”。後額曰:“苗氏宗系之圖”。該碑為國子博士從侍郎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劉泰撰文,中順大夫陝西諸道行御史台治書御史馬敬之書寫,資善大夫御史台中丞翼德方篆額。碑文採用正楷書寫,字型端莊娟秀,瀟灑多姿,意和筆調。當地好書著時有臨摹。1988年,該碑及墓地被公布為成武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趙孟俯書張成墓碑

成武縣南魯集鎮白海村南,存張成墓碑一通。該碑青石質,高440厘米,寬120厘米,厚44厘米.螭首龜趺,制式宏偉。該碑文由翰林侍講、中奉大夫知制誥撰文,趙孟俯書寫,翰林學士王毅篆額。

趙孟俯,元代著名書法家,尤精正書、行書和小楷,在當時被推薦為“本朝第一”,人稱“趙體”,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該碑為正楷書,字型端莊秀朗,瀟灑有致。字型運筆穩重,出神入化,結構嚴謹,韻致古雅。

為更好地保護該碑,1981年省文物局撥專款為之加蓋碑樓,並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張壽墓碑

相傳為蔡邕所書,隸書,頗具工力。由於年代久遠,明朝時即僅存上層16行,每行14字。明朝時又鑿碑趺,毀去40字,清朝乾隆年間知縣林紹龍,將碑移至文廟內,較好的保存了這一名碑。後文廟拆除,此碑幾經展轉,最後收入縣文物室。此碑為隸書,造詣很高,有些書法書籍將其作為範字收錄。

4、馮玉祥訓詞碑

馮玉祥訓詞碑,乃1929年2月,當時成武縣縣長張秉璋所立。碑高195厘米,寬82厘米,隸書。訓詞的內容為:一、我們一定要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掃除乾淨;二、我們誓為人民建設清廉政府;三、我們為人民除水患、興水利、修道路、種樹木及做種種有益的事;四、我們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讀書識字的機會;五、我們訓練軍隊的標準是為人民謀利益;六、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武力。

此碑曾被縣副食品加工廠作為糖果冷卻台使用多年,字跡磨損。後收入縣文物室。

5、徐思邁妻申氏節孝坊

徐思邁妻申氏節孝坊,位於成武縣張樓鄉徐老家村。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坊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全石結構,造型古樸典雅,雕工考究,書法俊美,屬於典型的清代石坊建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坊四柱三門,中間寬3.0米,兩側寬1.0米。底部基柱南北總長9.0米。柱石兩側均有石樁加固。石樁上均有石雕獅子,形態各異。立柱和加固的石柱上同時雕刻著各種幾何圖案及歷史故事。立柱正面有兩副對聯,分別是:

“雪滿瑤池,數十年清操炳耀。鸞回鳳扉,幾千載制敕輝煌。”和“翼翼青編標苦志,煌煌紫誥貞珉。”

此坊橫樑上雕刻有多種圖案,造形生動,雕工別致,甚是精美。三道橫樑中間夾有兩塊大匾,分別書曰:“敕褒節孝”和“旌表太學士徐思邁妻申氏節孝坊”房檐為石刻仿木結構,中間高,兩側低,層次分明,扣和巧妙,翹角飛檐,勾心鬥角,顯得古樸典雅,氣勢雄偉。坊檐正中斜掛著高50厘米,寬30厘米的“聖旨”牌。

該坊歷經二百餘載,保存基本完好。由於地震的破壞,牌坊略顯傾斜。

6、徐格妻劉氏節孝坊

徐格妻劉氏節孝坊位於成武縣白浮鄉徐官莊村內。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坊為全石結構,建於清乾隆六十年,底部長9.0米,四柱三門。四柱下均有兩石柱加固。加固石柱上有石雕雄師。中門上有三道橫樑,皆有精美雕刻。橫樑中間夾著兩塊長匾,分別寫有:“敕褒節孝”和“旌表邑處士徐格妻劉氏節孝坊”坊檐下懸掛有“聖旨”字樣的精雕匾額。該坊兩邊雕刻圖案相同,有四副對聯刻於其上。分別是:

 靈感一時來白鶴
忠魂千載著烏頭
孝達宸楓彤管煥絲綸之色
節榮萱草青湘發蘭桂之香

時有疾風臨勁草
縱教寒月藹長松
皓首完貞松能傲霜心尤苦
青年矢志竹到凌雲節愈高
該坊文革時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保存仍比較完整,不失其較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

7、成武大碾及大井

成武大碾位於成武縣大碾集,是當地久負盛名的歷史古蹟。

大碾現存碾槽和一個碾輪。碾槽系用九塊長短不等的弧形帶槽青紅石組成,呈圓形,直徑8米,周長25米,碾槽、碾輪均有使用痕跡。該碾子有兩個大小不相等的碾輪,均呈圓形。較小的一個直徑約1米 ,被埋入地下。現在在碾子中間的是較大的一個,直徑1.7米,中間有穿孔,外邊有花瓣雕刻。

根據清朝乾隆年間的《曹州府志》記載,該碾為“後漢史弘肇屯軍所遺”。道光期間所修《成武縣誌》也稱:“大碾,後漢史弘肇屯軍所遺,今碾猶存,在邑東北二十五里”。大碾北一里有前、後史莊,都姓史,也是一佐證。

距離大碾東一里左右,有一口古井,原來井口頗大,後經過整修,井口直徑僅有3米,史族族譜以及當地傳說也認為這口古井是史弘肇屯軍所遺。

8、吉祥寺與成武石佛

成武石佛坐落在白浮圖鄉東北吉祥寺舊址。該佛像為青石質,高約2.5米,重大約5噸,為釋伽牟尼像。佛像頭大身小,不成比例。額頭低平,額心有吉祥痔。眉毛如彎月,眼角上挑,鼻樑高挺,直通額際,人中長,嘴唇薄,臉扁平,表情恬靜。其服飾條紋均勻,如泥條盤塑。關於佛像的雕刻年代,敦煌研究院將其定為南北朝。

關於佛像的來歷,民間傳說是:很久以前,發洪水,佛爺乘水而來,驅退洪水,落地化為石佛,永保此地免遭災禍,世代吉祥安康。

9、伯樂冢

伯樂冢位於縣城西北二十五里的伯樂集。村名以“伯樂”命名,村民大多姓孫,與史載伯樂姓孫名陽的姓氏恰好吻合。《太平寰宇記》記載“濟陰縣”下所記古蹟有:“伯樂冢,秦人善相馬者,葬此。”宋朝,濟陰縣邊界極其接近成武,今天的伯樂集當屬其管轄。故《太平寰宇記》記載的伯樂冢就是現在成武縣伯樂鎮的伯樂冢。

10、李白與晏崮堆遺址 

晏崮堆遺址位於孫寺鄉晏崮堆村北,高3米,占地2230平方米,曾經出土陶器、糧食、馬俑等漢代文物。根據出土文物以及考古鑽探分析,其崮堆為新石器—漢代遺址。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晏崮堆長期隸屬單縣。根據單縣縣誌記載:“晏崮在城西北偏西30里淳于堡,相傳為晏子故里。”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一生節儉,政績卓著,名聲顯赫。後人整理他的文章形成《晏子春秋》一書。

公元774年,李白被唐玄宗以“非廊廟才”的理由賜金遣返。李白離開長安,受族弟之邀到單縣,外出打獵的時候,晚上到晏崮堆住宿,寫下《送族弟凝至晏崮單父三十里》詩一首。

雪滿原野白,戎裝出盤游。

揮鞭布獵騎,四顧登高丘。

兔起馬中間,蒼鷹下平疇。

喧呼相馳逐,取樂消人愁。

鳴雞發晏崮,別雁警淶溝。

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11、田塔

田塔位於大田集鎮田塔村東100米處。此塔為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文化大革命”中上兩層遭到破壞,地面以上僅六層,高約5.5米。地下部分未發掘。基部大約一半在地下,有塔室,南向,進深一米左右。挖開基部,可以看到東西兩側各有石刻一塊。東部有浮雕佛像三尊,兩邊有文字,右曰:“大唐開元聖神之武皇帝供”,左曰:“大唐開元皇帝供養佛時”。此處原有群廟,規模宏大,本世紀初毀於戰火。

12、梁丘與梁王廟

梁丘是春秋時古地名,其遺址在今成武縣城東北15公里的安濟河南岸。公元前666年,楚國以千六百乘伐鄭。因宋、齊、鄭三國有盟約,到公元前661年,“齊侯為楚伐鄭之故,請會於諸侯,並謀劃為鄭復仇,宋公請見於齊侯,夏,遇於梁丘。”即此地也。

秦末,這裡誕生了一位農民起義將領-彭越,他在此起兵反秦,並與劉邦會師。《漢書.高帝記》載:“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更為明確:“二月,沛公從碭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未下。”《括地誌》載:“昌邑在曹州成武縣東北三十二里,有梁丘故城是也。”後來彭越隨劉邦轉戰南北,屢建戰功。漢朝建立後,彭越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梁王。然卻被誣陷謀反為呂后所殺。後人出於對他的同情,建立了梁王廟以示追念。之後,人們又在此建了一些與佛教有關的廟宇,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廟宇群。每年四月十二日舉行廟會,在方圓百里有較大影響。梁丘勝跡遂成為我縣八大景之一。現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祝家莊遺址

祝家莊遺址位於伯樂集鎮祝崗子村,經專家考證,這裡就是《水滸》中“三打祝家莊”的原型。該村地勢高出周圍村莊3-4米,建築取土時,經常挖掘到建築碎片、生活用的陶器、瓷器及若干鐵器。周圍的祝樓、東祝莊、西祝莊也大多姓祝,當地村民對“三打祝家莊”的歷史流傳已久。

14、成武古皂角樹

成武縣城東二十五里戚莊村生長著一株古皂角樹。該樹樹齡之長,樹徑之粗,樹冠之大,在同類樹中,當屬罕見。

現在該樹生長在戚莊村西一村民院落內,樹高十餘米,樹冠直徑20余米。樹幹直徑1.2米。兩個成年人合抱尚不能將其合圍。樹幹由於自然原因已經中空,一成年人棲身裡面仍有空餘。該樹依然十分茂盛、鬱鬱蔥蔥,樹冠像一把巨傘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據推斷,該樹至少有六、七百年樹齡。村里老人講:很多年前,這裡水患成災,樹種隨洪水而來,落在此處生根發芽,直至今天長成參天大樹。因該樹造型奇特,姿態優美,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參觀留念。

其它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