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官莊村

徐官莊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海青鎮,位於海青鎮駐地東南1.8公里處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徐官莊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海青鎮,位於海青鎮駐地東南1.8公里處[2]。
徐官莊村地理位置徐官莊村地理位置

村名由來

據《徐氏支譜》記載,明正德年間徐黨率子徐百顯、徐百著、徐百明,由今大場鎮風墩遷此立村,因耕種官田,故名徐家官莊。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徐官莊村。

人口耕地

 2005年,全村有耕地780畝,居民120戶,人口418人。 以徐姓居多,約占90%,其餘為張姓、盧姓、封姓、毛姓、吳姓等。

水資源改善

徐官莊村地處丘嶺,祖祖輩輩以務農為主,水源缺乏,解放前基本上靠天吃飯,解放後,特別是70年代初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設施,靠天吃飯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改革開放以後,膠南縣水利局無償為徐官莊村鋪設了自來水管道,是海青鎮第一個吃上自來水的村莊之一。水源問題解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障礙清除了。

林果經濟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果、茶的生產。至2005年,全村有果園1處、柿園1處、茶園100畝,在村西環鎮路西側規劃了養殖小區,現入駐業戶7家,年出欄肉雞10萬隻,有力地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

興修水利

徐官莊村的地理特點是荒溝多,村東、西、南、北都有許多縱橫交錯的荒溝,過去都是由農民零星開墾種莊稼,由於水源流失嚴重,經濟效益不盡人意。村“兩委”一班人進行了重新規劃,在村東、村南、村北、村西各修建一座塘壩,既保住了水土流失,又達到了旱澇保收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又把荒溝取直整平,分段承包,發展速生楊,使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均純收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718元增加到2005年的5315多元。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精神文明也得到全面發展,整潔的石砌街道讓人賞心悅目,敬老院的建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0%以上,90%的戶安裝了電話,黨支部連年被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隨著2005年村北環鎮公路硬化的開通,徐官莊村經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