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

《伯樂相馬》《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解釋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伯樂相馬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

《伯樂相馬》《伯樂相馬》

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伯樂相馬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見外,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伯樂相馬典故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乾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韓愈簡介

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陽(今河南省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曆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遊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伯樂相馬》《伯樂相馬》

韓嬰簡介

韓嬰,約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涿郡鄚人(今任丘市人),西漢文、景、武三帝時為官,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後人又稱他韓太傅。韓嬰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學者,他講學授徒寫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韓故》《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說》等。韓嬰講授、注釋《內經》有許多獨到之處,世稱"韓詩",與轅固生的"齊詩"、申培的"魯詩"並稱"三家詩"。韓嬰還對《易經》很有研究,做過很多注釋,著有《周易傳韓氏三篇》,但未能流傳於世。

《伯樂相馬》《伯樂相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