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抑減

在廣義的成本控制體系中,成本抑減屬於成本控制的初級形態,具體表現為“成本維持控制”和“成本改善控制”兩種執行模式。 成本改善控制是成本抑減的精髓,其核心在於以一種改造和變革的觀念反思現存成本管理環境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標準的合理性、以及成本控制責任的範圍與實施等問題。 企業成本抑減較企業成本控制更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成本管理時,通過成本抑減可持續不斷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改進成本費用支出標準或提高工作效率,達到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成本抑減(Cost Reduction)

什麼是成本抑減

“成本抑減”一詞來源於西方國家,其意是指有組織、有計畫地運用各種技術方法和管理措施對企業成本形成環境進行改造,以消除和減少無效成本的管理活動,它包括檢查成本花費的目的,以及通過各種方法消除或減少花費的需求。它是企業運用計畫或預算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從消除浪費、挖掘潛力、增加生產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有效支出代替無效支出等方面進行考察和評價,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國內有學者認為,成本抑減是一種有組織有計畫地運用各種方法以降低企業內各項成本的措施。

常見的抑減手段有:工作方法的改進、產品設計及品質的改良、價值分析法、全面質量控制、最經濟採購、線性規劃等。

成本抑減的執行模式

在廣義的成本控制體系中,成本抑減屬於成本控制的初級形態,具體表現為“成本維持控制”和“成本改善控制”兩種執行模式。

1、成本維持控制

成本維持控制是在現有的生產經營環境下降低成本,節省費用支出。節約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採購原材料或設備,屬於成本維持的初級形式。適時生產系統將成本維持提到了新的高度,以“零庫存”的形式節約了幾乎全額的庫存成本。

2、成本改善控制

成本改善控制是成本抑減的精髓,其核心在於以一種改造和變革的觀念反思現存成本管理環境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標準的合理性、以及成本控制責任的範圍與實施等問題。以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有著更為積極的改善態勢,但也只是一種基於傳統規模經濟學的質樸且粗略的成本改善方式。現代企業推行的作業成本管理及其相配合的業績計量與評價方式是一種更為精密、更為深入的成本改善技術方式,在西方國家收效顯著。

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生產過程成本控制的成本控制模式,雖然成本抑減也以降低成本為宗旨,但成本抑減在成本控制過程中以改進和創造新的標準為使命,以標準成本為改進對象,其成本控制工作的重心是依據現有的成本狀況對將來成本進行控制,獲取隨生產經營狀況和市場變化應當達到的最低成本水平。成本抑減比傳統成本控制更富開拓性、創新性和前瞻性。在實施戰略成本控制過程中應採取成本抑減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抑減功能的實現必須藉助於良好的成本控制基礎和運行機制,通過成本抑減所建立起來的新的成本控制標準,也必須依靠健全的成本控制體系來維持。

成本抑減與成本控制的比較

成本抑減與成本控制相比較,成本抑減不但具有成本控制的一般屬性,而且有如下的區別:

1、目的不同

企業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將成本費用支出限制在事先確定的範圍之內,以保證目前成本費用標準的維持和成本目標的實現;而企業成本抑減的目的是減少損失,消除浪費,運用建設性方法,在指定範圍內不斷地改進目前成本費用支出標準來降低成本。

2、範圍不同

企業成本控制的範圍是預先有開支標準或限額的成本費用支出項目,即以成本費用計畫或預算所列支的項目為限;而企業成本抑減的範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遍及企業各部門、各環節,凡是影響成本費用支出的事項,無論其是否訂有標準或限額都要抑減。企業成本抑減的主要範圍應包括材料費用、工資費用、製造費用、管理費用、技術組織等方面。

3、手段不同

企業成本控制的手段是充分套用成本計畫或預算和標準成本法,嚴格執行成本費用支出標準限額,糾正脫離成本目標的偏差;企業成本抑減的手段是通過改良產品設計、更新生產設備、改進制造方法、改善工作環境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以不斷降低成本費用支出標準或限額。

4、時間不同

企業成本控制的時間是以已經發生和現在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為時限的,體現為企業事後和事中的成本控制;企業成本抑減的時間是以正在發生和將來可能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為時限的,並隨著情況變化而調整,更著眼於企業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抑減。

企業成本抑減較企業成本控制更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成本管理時,通過成本抑減可持續不斷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改進成本費用支出標準或提高工作效率,達到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字

成本抑減,企業成本抑減,Cost Reduction,Cost reduc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