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敗

慶州敗

這首《慶州敗》,情感激昂,氣勢奔放,語言質樸,抒意暢達。全詩以大篇幅描述了節義烽之敗的詳細過程,對宋軍邊防將帥怯懦無謀,坐失地利,造成慘敗結局作了無情譴責,指出朝廷不重視選用邊帥強將,疏於邊備,以致泱泱大國敗於一弱小民族而被羞辱的歷史教訓,充分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讀後不僅能使人體會到當年發生在華池的那場戰鬥的慘烈程度,更能激發人們高度的愛國責任心。

作品信息

【名稱】《慶州敗》
【年代】北宋
【作者】蘇舜欽
【體裁】古詩

作品原文

慶州敗①
無戰王者師,有備軍之志②。
天下承平數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
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③。
屠殺熟戶燒障堡④,十萬馳騁山嶽傾。
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⑤。
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嘗識會兵之機⑥?
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屍⑦。
未成一軍已出戰,驅逐急使緣嶮巇⑧。
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劍何所施。
連顛自欲墮深谷,虜騎笑指聲嘻嘻⑨。
一麾發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圍⑩。
我軍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縛交涕洟⑪。
逡巡下令藝者全⑫,爭獻小技歌且吹。
其餘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⑬。
道無耳準若怪獸⑭,不自愧恥猶生歸!
守者沮氣陷者苦⑮,盡由主將之所為。
地機不見欲僥勝⑯,羞辱中國堪傷悲。

注釋譯文

①1034年(仁宗景佑元年)秋,西夏兵犯慶州(今甘肅慶陽),宋兵迎戰於龍馬嶺,敗退。宋援兵途中遇敵埋伏,又慘敗,士卒被俘無數,主將被活捉。蘇舜欽得知,憤然作此詩。
②無戰:不戰。《荀子·議兵》:“王者有誅而無戰。”王者:古稱能以德服人的君王為王者。師:軍隊。有備:即有備無患。軍之志:兵書上記載的。
③西戎:指西夏。背世盟:違背世代盟約。寇:劫掠、侵犯。
④熟戶:指邊境地區已經和漢族人民融合的少數民族居民。
⑤承制:武官名,即內殿承制。乳臭兒:即乳臭未乾的小兒。
⑥酣觴:狂飲。識會:通曉,懂得。兵之機:用兵之道。
⑦符:即兵符,調兵文書。 搜(sōu):搜尋,尋求。卒乘:兵力車馬。縛屍:捆綁屍體。
⑧一軍:古代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嶮巇(xiǎnxī):艱險崎嶇。
⑨連顛:行走不穩,歪歪倒倒。虜騎(nǔjì)騎兵。 
⑩麾:通“揮”。發伏:出動伏兵。雁行:像雁飛的行列,形容軍隊嚴整。掩截:突然截擊包圍。
⑪免胄:摘下頭盔示降。交涕洟(yí):洟,鼻涕。
⑫逡(qūn)巡:頃刻,不一會。
⑬劓馘(yìguó): 劓:割鼻; 馘:割耳。矢:同“屎”。液:指尿。
⑭準:鼻子。
⑮沮氣:喪氣。陷者:指被俘的宋軍。
⑯地機:地形上的機宜。《吳子》卷下《論將第四》:“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地機不見:看不見地形的險阻。

作品鑑賞

這是蘇舜欽以宋朝與西夏在慶州一戰為背景,所寫的優秀愛國詩篇。該詩對宋朝將相世襲制度,給予無情批判與貶斥。“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嘗識會兵之機。”這些“承制”而得官的“乳臭兒”,只會“酣觴大嚼”,不懂用“兵之機”,就此種人戌邊防塞,何以不敗哉?後面主要描寫宋軍失敗被俘,慘遭虐待和殘害的悲慘場面,以戰爭的殘酷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世襲制”的強烈憤懣和不滿。“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作者對主將不諳“地機”(天時地利)與僥倖取勝的心理,予以無情的鞭笞,對中國所受的羞辱,無限憤慨與悲傷。這一仗充分體現出北宋王朝缺乏大唐帝國的氣度,無力恢復大唐疆域,更難以節制北方遊牧部落的侵辱,可以說,北宋從它建國起,已具先天性弱質。故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以二帝被虜而覆滅。
這首《慶州敗》,情感激昂,氣勢奔放,語言質樸,抒意暢達。全詩以大篇幅描述了節義烽之敗的詳細過程,對宋軍邊防將帥怯懦無謀,坐失地利,造成慘敗結局作了無情譴責,指出朝廷不重視選用邊帥強將,疏於邊備,以致泱泱大國敗於一弱小民族而被羞辱的歷史教訓,充分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讀後不僅能使人體會到當年發生在華池的那場戰鬥的慘烈程度,更能激發人們高度的愛國責任心。

作者簡介

蘇舜欽像蘇舜欽像
蘇舜欽(1008年一1048年),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北宋名臣蘇易簡之孫,著名詩人、書法家。他的詩歌“其體豪放,往往驚人”。善草書,“每酣酒落筆,爭為人所傳”。初以父親官職,補太廟齋郎,調任滎陽縣尉。又中進士,改光祿寺主簿,長垣縣令,升遷大理評事。范仲淹賞識蘇舜欽的才能,召試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後因祀神會客事件(即用賣廢紙的公錢,宴會賓客),而削除官職。蘇舜欽攜妻居於蘇州,作滄浪亭,發憤推求六經。幾年後,復職為湖州長史,對他的微罪遭謫,世人十分惜之。1048年(慶曆八年)病逝,享年四十一歲。著有《學士文集》(即《滄浪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