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根[玉佛寺的創建人]

慧根[玉佛寺的創建人]
慧根[玉佛寺的創建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慧根(?―1900)玉佛寺的創建人,首任住持。據莊潞《可成大師傳》及葉爾愷《玉佛寺記》記載,慧根原系普陀山僧人,曾單丁行腳,朝禮五台、峨嵋等佛教名山。他經西藏到達緬甸,請得大小玉佛五尊,迎奉回國。途經上海時,留下坐佛、臥佛各一尊。其餘三尊運回普陀山。留在上海的兩尊玉佛,得盛氏檀越等人發起,於清光緒八年(1882),在張華浜建茅蓬供奉,這是玉佛寺的前身。1900年,又在當時的江灣車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這是最早的玉佛寺。寺成不久,慧根上人即圓寂。

基本信息

梵語詞語

梵語prajn~a^-indriya,巴利語pan~n~indriya。為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觀達真理,稱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稱慧根。大乘義章卷四(大四四·五五五下):‘言信根者,於境決定,名之為信;信能生道,故名信根。(中略)言慧根者,於法觀達,目之為慧,根同前釋。’[雜阿含經卷二十六、俱舍論卷二]

同名僧人

慧根(?―1900)玉佛寺的創建人,首任住持。據莊潞《可成大師傳》及葉爾愷《玉佛寺記》記載,慧根原系普陀山僧人,曾單丁行腳,朝禮五台、峨嵋等佛教名山。他經西藏到達緬甸,請得大小玉佛五尊,迎奉回國。途經上海時,留下坐佛、臥佛各一尊。其餘三尊運回普陀山。留在上海的兩尊玉佛,得盛氏檀越等人發起,於清光緒八年(1882),在張華浜建茅蓬供奉,這是玉佛寺的前身。1900年,又在當時的江灣車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這是最早的玉佛寺。寺成不久,慧根上人即圓寂。

生理學名詞

概念闡釋

一個人的嬰兒期記憶為慧根
慧根慧根

從生理上劃分,三歲之前為嬰兒期,部分人由於學習語言較晚,接觸的環境較簡單,因而其嬰兒期會向後延長至三歲半,甚至四歲。由於發育和疾病的原因也可能延長嬰兒期。
嬰兒期的根本特徵:被動地學習外界的信息,以形象概念的方式存儲信息,以感受的方式判斷信息。
嬰兒期的語言:嬰兒早期,以聲音信息的方式記憶語言,並以簡單發音進行交流。嬰兒後期通過聲音信息的比較和嘗試以這些發音進行交流起得成功而學會簡單的口語,此時的語言仍為聲音概念,判斷交流的依據仍為感受而非語言的含義。通過對聲音中不同要素的比較並在交流中核對,從聲音中提取含義並開始套用抽象的語言,判斷的依據由感受向語言判斷轉化,嬰兒期就結束了。
嬰兒期向幼兒轉化的過渡期:從完全感受判斷到以語言判斷為主的過程,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質變產生即表現為嬰幼逆反期,並給予成年人董事的感受。
感受判斷:感受來自的結構系統,是生命的固有智慧,形成人的感受的主要結構是神經系統,由於進化和遺傳,人的神經系統具備優越的信息反應機制,能進行豐富的感受判斷,語言是對感受判斷的抽象,抽象是判斷的信息量大幅度縮小,是感受判斷簡單化。抽象是交流社會化,標準化的必然要求,抽象產生的語言成為智慧的前端工作平台。但是語言的基礎是感受,因此感受判斷仍然是人最根本的智慧平台。前端平台發達時使後端平台的直接套用減少,所謂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前端平台由於簡化而不能給出判斷是仍需要後台給出判斷。
以感受判斷為主導的智慧狀態成為自然境界。也就是人在嬰兒期具有自然境界。
嬰兒期的記憶提供通道和模式使語言平台向自然境界切換故稱為慧根。

重要影響

慧根因此決定了人的特長和個性。慧根顯做出高級判斷快,並影響日常行為,慧根不顯做出高級判斷慢,但兩種情況都通過日積月累的影響決定了人的特長和個性的形成。 慧根因深刻而在語言化抽象的過程中得以保留而未被簡化或刪除。慧根的形成在六歲前後基本定型,此時語言平台占據完全主導的地位,只有感受概念的慧根被排斥在語言平台之外,獨立存儲,大量的嬰兒期記憶則被刪除或抽象後而失去形象記憶。長大後慧根的回憶常以一種似夢非夢的狀態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