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一般為傳導性聾、重者可呈混合性聾。治療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概述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由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遷延而成,或由於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反覆發作轉化而來的中耳黏膜非化膿性慢性炎症。兒童多見,是兒童致聾的常見原因之一。

臨床表現

1.聽力漸進性減退,一般為傳導性聾、重者可呈混合性聾。 2.耳鳴為低音調持續性。 3.自聽增強。 4.鼓膜內陷,可有鈣化斑或萎縮變薄。有粘連者可呈局限性內陷。 5.鼓膜活動度減低,部分可完全不活動。

診斷依據

1.多有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病史。 2.耳聾進展緩慢、伴頑固性耳鳴有自聲增強。 3.鼓膜內陷,增厚、色暗淡、或有白斑樣鈣質沈著,有的呈局限性粘連,活動度差,有的萎縮度變薄如紙,緊貼鼓室內壁,很象鼓膜大穿孔;有的鼓室內有粘稠積液、鼓膜淡黃色。 4.咽鼓管功能檢查:狹窄或不通。 5.聽力檢查: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聾。 6.聲阻抗檢查:聲順偏低、曲線為低峰負壓B型。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控制感染源和去除阻塞病變。 2.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中耳積液、防治中耳粘連。

用藥原則

1.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2.用抗組織胺激素和麻黃素滴鼻以利咽鼓管通暢。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例可選“A”。 2.若需與腫瘤臨別可選加“B”、“C”。

療效評價

1.治癒:咽鼓管功能恢復,耳鳴消失或減輕,聽力提高。 2.好轉:咽鼓管功能改善,耳鳴減輕,聽力有所提高。 3.未愈:咽鼓管功能無恢復,症狀無好轉,聽力無提高。

專家提示

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轉變而來,因此治療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多影響聽力,且耳聾難以恢復,尤其對兒童患者影響較大,應儘早治療。對單側耳鳴、耳聾患者應檢查鼻咽部,排除鼻咽癌。

中醫辯證

在中醫臨床上,將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分為以下四種證型:

1、陰虛兼痰瘀互結證耳內閉塞感,經久不愈,聽力減退,伴耳鳴,咽喉乾燥,夜寐不寧。檢查見耳膜明顯內陷、混濁、增厚,鼓膜穿刺或切開鼓膜後有少許粘稠分泌物滯留。占質偏紅,少苔,脈弦細數。滋陰祛痰、逐瘀通耳

2、氣滯血瘀證
 耳內脹悶閉塞感,經年不愈,聽力減退,緩慢加重,伴耳鳴。耳膜明顯內陷、混濁、增厚,鈣斑沉著,或有粘連。咽鼓管不通或欠通暢。舌質或有瘀點,脈弦緩。理氣逐瘀通耳。

3、氣虛兼痰瘀互結證耳內閉塞感,經久不愈,聽力減退,伴耳鳴,症狀時輕時重,容易感冒,並見鼻塞,時有涕出。檢查見耳膜內陷、混濁、增厚。鼓膜穿刺或切開有少許粘稠分泌物積留。面色不華,舌質偏淡,脈弦細緩。補氣活血、祛痰通耳。

4、痰瘀互結證耳內閉塞感,經久不愈,聽力減退,伴耳鳴。耳膜內陷、混濁、增厚,鼓膜穿刺或切開鼓膜有少許粘稠物滯留耳竅。舌質胖,苔微膩,脈弦略滑。祛痰逐瘀通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