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覺障礙

感知覺障礙

感知覺障礙是指學習障礙兒童在視、聽、觸等多種感知覺上存在著困難。其中,最常見的是視覺失調與感知覺整合障礙。諸如大小、形狀、顏色、距離、空間位置等個別屬性出現錯誤的感知。

基本信息

概述

感知覺障礙感知覺障礙
感覺是大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某物體的顏色、音調、氣味、冷熱、軟硬等個體屬性。知覺則是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作為一個整體的綜合映象在頭腦中的反映。簡單地說,知覺可以被理解為對某客觀事物各種感覺的綜合。當然,知覺的這種綜合作用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各種感覺的相加作用,而是受到大腦皮質的調節與融合,即在對各種感覺的綜合過程中知覺發生了變化,它表現在知覺具有的兩個特性上:一是知覺的整體性,即客觀事物的某些個別屬性發生變化,不影響對整體的認知。二是知覺的恆常性,即個體對客觀事物的知覺與過去的經驗有關。另一種與感知覺有關的現象是表象,它是指從前感知過的東西不存在於眼前時在頭腦中再現的形象。它在頭腦中的清晰與鮮明程度不及知覺。表象包括有視覺、聽覺以及觸--運動覺的表象。

常見症狀

感知覺障礙感知覺障礙
1、感知覺過敏為感知覺閾值下降,對各種刺激過分敏感。如對外部感知覺刺激過敏者表現為不耐強光、噪音、高溫、強烈氣味等,耳邊輕語便覺得很響而頭痛,關門聲有如槍炮聲。對內部感覺過敏者則表現為不能耐受正常心搏或胃腸蠕動等感覺,有多種軀體不適感。感知覺過敏多見於神經症患者。2、感知覺減退
為感知覺閾值增高,對各種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對外部感知覺減退則表現為對外界感知不清晰,圖像失去想像的顏色,音樂失去抑揚的變化,有“霧裡看花”之感,嚴重者可發展到覺得外界不真實,虛無飄渺,可出現現實解體症狀。內激感減退可表現為對軀體自身的信息感覺減退,甚至覺得自身不存在,嚴重者可發展為人格解體症狀。感知覺減退多見於抑鬱患者或催眠狀態。正常時也見於緊張或激情狀態,如戰鬥中因痛覺遲鈍而不知自己受傷。3、感知覺綜合障礙
為感知覺綜合障礙,是指對具體客觀存在的事物的本質屬性或整體能正確認識,但對諸如大小、形狀、顏色、距離、空間位置等個別屬性出現錯誤的感知。4、錯覺
錯覺是指對具體客觀存在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錯誤感知。正常情況下可出現錯覺,如“太陽圍著地球轉”,又如生理性錯覺“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病理性錯覺多見於感染、中毒等因素導致意識障礙如譫妄時,但也見於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後者出現錯覺時多與幻覺同時存在。5、幻覺
幻覺是指無客觀事物作用於感覺器官而出現的知覺體驗,是一種虛幻的知覺。幻覺的內容是以往知覺痕跡的重現,如先天的聾子無幻聽,先天的瞎子無幻視。幻覺一般按感覺器官來劃分,有幻視、幻聽、幻嗅、幻味、幻觸、內臟幻覺等。生理情況下,如半睡半醒狀態以及長期感覺剝奪或過分期待某種現象時,可以出現幻覺。病理性幻覺多見於腦器質性精神病,如顳葉病變、譫妄狀態,也常見於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也可見到。幻覺是感知覺障礙中一個重要且常見的精神症狀。

智慧型

感知覺障礙感知覺障礙
孤獨症病兒的智慧型約有50%處於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IQ<49),約25%為輕度低下水平(IQ為50~70),還有25%可保持正常。病兒具有特徵性智力損害模式,即智力的各方面發展不平衡,操作性智商相對高於言語性智商,運用機械記憶和空間視覺能力來完成的題目所得成績較好,而依靠把握意義的能力來完成的題目所得成績相對較差。由於代償作用,某些患者的機械記憶、空間視覺能力發育良好,例如某些孤獨症患者對音樂、計算、推算日期和背誦等方面呈現特異功能,即所謂的“白痴天才”,他們的最佳能力與最差能力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但多數患者的最佳能力仍然低於同齡兒童的相應水平。患者對痛覺的感受遲鈍,有時對很強烈的聲音刺激也顯得非常遲鈍,但對某些特定的聲音卻很敏感,常常一聽到這種聲響便迫不及待地塞住耳朵。不願意用手或腳接觸到沙子、泥土或水,喜歡用手去觸摸或揉搓毛毯類物品,喜歡觀看發光的或鏇轉的物體,經常用舌去舔某些物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