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結構

愛斯基摩人利用狗的嫉妒心態,給領狗足夠好的待遇。其他的“力狗”,出於嫉妒心的驅使,會奮力前進,想咬到領狗的尾巴以解心頭之恨,以此來帶動雪橇飛跑。有人認為南平慘案中的鄭民生是“愛斯基摩結構”的一種極端表現。

起源

所謂“愛斯基摩結構”之說,來自漁獵時代生活在北極圈愛斯基摩人
一年四季,雪凍冰封,狗拉雪橇是愛斯基摩人最重要的運載工具。怎樣才能讓狗多拉快跑?
愛斯基摩人將狗分成兩個層次,前面是一隻領狗,後頭有N只力狗。
他們給領狗製造許多特權:它單獨享用食品,吃的是好肉,吃飽又吃好,並獨享最好的狗舍,還從不挨鞭子。
而後面的力狗,全然不管飽,眾狗一起搶食吃,住的則是“大通鋪”,拉雪橇時還常被主人狠抽鞭子……於是,這些力狗都含恨在心,拉雪橇奔跑時都想趁亂咬上領狗一口,以解內心之恨。
但領狗的韁繩長過力狗韁繩二尺有餘,力狗根本就夠不著。而力狗要咬領狗,勢必要拉著雪橇飛跑,反而讓長韁繩中的領狗近乎空跑,力狗怎么也咬不著領狗那“傲慢的尾巴”。這就是“愛斯基摩結構”。

案例分析

有人把“南平慘案”中的鄭民生比喻成最落後並且是最想咬領狗的“力狗”,這應該沒有問題;遺憾的是,他顯然是咬不著“領狗”的,於是他就去咬同行的“力狗”,甚至是最容易咬得著的力狗的幼崽——未成年的孩子,結果真就是咬得極為喪心病狂。
人性本善,我想,從骨子裡,鄭民生也許並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是誰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果相互關愛,如果不是“愛斯基摩結構”,他會不會不去瘋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