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星雲

愛斯基摩星雲

愛斯基摩星雲(Eskimo Nebula,NGC 2392),亦稱小丑臉星雲,是位於雙子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距離地球約5,000光年遠,由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1787年發現的;使用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愛斯基摩星雲愛斯基摩星雲

愛斯基摩星雲的編號為NGC2392,它是一顆距地球約4200光年遠的行星狀星雲,也是銀河系內的天體之一,位於雙子座的方向,離地球約有5000光年遠,而大小約有1/3光年。由於地面上觀察受大氣影響,影像不甚清晰之下,它像是被帶頭罩雪衣的敞篷圍攏的正面頭像。

1787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了愛斯基摩星雲,它距離地球約5000光年,在雙子星座(Geminiconstellation)內,由於從地面看去,它像是一顆載著愛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頭,所以得到了這種暱稱。

基本參數

觀測數據

(圖)愛斯基摩星雲愛斯基摩星雲
赤經7h 29m 10.77s

赤緯:+20° 54′ 42.5″

距離地球:5,000ly

可視面積:(V) 1角分

所屬星座:雙子座

物理屬性

半徑(光年):—1.5 ly

絕對星等:(V) 2.5 to 1

形態

星雲內層絲狀結構,是被強烈恆星風帶出的的中心星物質,而外層碟狀區,有許多長度一光年左右的奇特橘色絲狀物。

拍攝記錄

內部結構的發現

拍攝到得愛斯基摩星雲拍攝到得愛斯基摩星雲

2000年,科學家使用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愛斯基摩星雲的照片,顯示星雲的中央是一顆垂死的星球,科學家相信,這星球在一萬年前開始向四周噴射出物質,形成星雲(nebula)。在中央星球的赤道附近,是一環濃厚的物質,而在星球的上下四方是以每小時七萬二千哩運行的星球風 (stellar winds), 將星球四周的物質捲起,形成美麗的泡沫。

根據觀測,科學家推斷,星雲的前身是一顆類似太陽質量的恆星,約在10,000年前,氣體才在它的外圍開始籠罩。其內部的細絲是由中心恆星吹出的星風中的微粒組成的,外殼中有異常的長達一光年的橙色絲線。

雙星的發現

2013年7月,一個由西班牙、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小組,利用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對3個含有中心熱氣體的行星狀星雲進行了詳細研究。對NGC2392的觀察屬於該項目的一部分。

錢德拉望遠鏡在紫色頻段顯示了NGC2392近中心位置幾百萬度的氣體;哈勃望遠鏡在紅、綠、藍頻段顯示了恆星外層向外噴射的錯綜複雜圖案。先噴出的塵埃和氣體逐漸冷卻形成一個較冷外殼,當更快的風和恆星中心輻射與這個較冷外殼相互作用時,就形成了彗星般的長絲。

根據錢德拉的數據顯示,NGC2392發出的X射線的水平異常地高,明顯高於其他兩個。由此他們推測,在NGC2392中有一個看不見的夥伴,陪著熾熱的中心恆星。只有一對雙星相互作用,才可能解釋為何它發出的X射線水平這么高。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美麗星雲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升空,在長達19年的服役期間,分別在1999年和2008年發生過兩次極為嚴重的故障。但人們通過不屑的努力,使其至今仍遨遊太空,繼續向地球傳回大量的照片,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