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科學

意念科學(Noetic Science)指為開發人類意念力,通過研究人的意念波的形態與方向,對人的意念的物質基礎加以證明,從而有效利用人的意念,提高人的思想覺悟或改變客觀物質世界。具體的研究項目諸如身體自發治療,心理能力,意識不滅等。是一個將科學與人們所說的神秘學結合的學科。

概念引進

林恩 ? 麥克塔加特(Lynne McTaggart)在其著作《意念的實驗》(《The Intention Experiment》)以及《場》(《The Field》) 等書中,對自己多年對意念科學的研究成果做了詳細闡述,並獲得好評。丹布朗在小說《失落的秘符》(所羅門女士的研究)中引用其研究內容,使其被更多的人了解。相關的研究在很久之前就開始了,不過從未冠以意念科學之名。

關於意念科學的實驗

比較出名的是關於冰晶的實驗(這在丹·布朗小說中也有提到):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Masaru Emoto)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世界各地水的結晶。幾年前他們發表了實驗結果《來自水的訊息》一書,證明帶有「善良、感謝、神聖」等的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訊息,會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而且無論是文字、聲音、意念等,都帶有訊息的能量。

他們這項實驗一經公布,立即震驚全世界的哲學界、自然科學界、社會科學界、生命科學界以及宗教界。然而,江本勝的試驗結果在重複實驗中無法得到證實。其觀點被科學界人士認為是偽科學。

以下是一組水結晶的圖片:

意念科學 意念科學
意念科學 意念科學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套用學院對意念科學也進行了專項研究和實驗,並公布了其中兩個實驗。

第一個科學實驗是:將兩面小鏡子相對而立,用電子檢測儀器嚴密監視實驗的進行。然後隨機找人用腦子想,讓兩面鏡子距離縮短,專心致志地想這兩面鏡子“靠近再靠近”,經過幾千人次意念力的結果是,兩面鏡子的距離確實比之前縮短了。

第二個實驗是:隨機找人用意念力使電子溫度計溫度升高。同樣經過幾千人次的意念作用,經過嚴密的統計學的數據處理,溫度計的溫度確實升高了。

以上的實驗為人體的意念能夠改變物質世界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