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2000奧林匹克公園體育賽區

悉尼2000奧林匹克公園體育賽區

悉尼2000奧林匹克公園體育賽區:悉尼奧林匹克體育參賽區。場館主要有奧運體育運動場、田徑比賽和足球決賽場館、國家體育運動中心、水上運動中心、腳踏車賽場等。

基本信息

賽區場館

賽區場館主要有奧運體育運動場、田徑比賽和足球決賽場館、國家體育運動中心、水上運動中心、腳踏車賽場。

奧運體育運動場

可容納8萬多觀眾,用於開幕式和閉幕式。

田徑比賽和足球決賽場館

於1999年7月落成。田徑中心是擁有1.5萬個座位的國際標準田徑場地,在奧運會期間作為訓練和熱身的場所。
田徑場田徑場

國家體育運動中心

是80年代建成的體育運動設施,1984年開放使用,是澳大利亞一流的多功能比賽場館,供奧運摔跤和跨欄比賽使用。

水上運動中心

1994年10月建成,該中心由奧運比賽泳池、訓練池、休閒池和公用泳池組成,平時可容納4400名觀眾,奧運期間可擴展到12500個座位。

腳踏車賽場

有6000個座位,奧運會後可有3000個永久性座位供室內腳踏車比賽使用。另外,還有1萬個座位、16個賽場的網球中心;1.5萬個座位的曲棍球中心;4000個座位的射擊中心以及可供60人同時比賽的高爾夫球場等一批運動場館。

主賽場

Stadium Australia作為2000年九月悉尼2000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場地。共耗資澳元6億1千5百萬興建的Stadium Australia位於悉尼之西部,只離市中心14公里。此場地有110,000個座位,而奧運會完畢後將改建成80,000座位。所有奧運會最重要的項目全在此體育場舉行,包括9月15日之開幕典禮及10月1日之閉幕典禮。你亦可在此看到所有田徑項目、足球決賽及馬拉松終點。澳大利亞於1996年9月開始動工興建這場地,只花了兩半年時間便完工。從去年3月1日到現在,StadiumAustralia已舉行了多項大型體育項目,而國際著名樂隊Bee Gee亦在此表演過。
這場地的廣播系統肯定是全澳大利亞最大最具規模的一個。這系統已於去年3月6日接受了一項嚴峻的測試——觀眾人數達104,800的欖球賽事。
音箱系統完全採用了美國博士Bose的專業音箱。為了得到這項工程,博士利用了Modeller及Auditioner去模擬峻工時音響效果。
奧運會奧運會

終於,在3月6日的第一項活動,第一次同時超過十萬人一起在場地。這廣播系統輸出超過105DB SPL亦超過了本來指標,輸出全頻、高質素的音響效果。
在看台四周用了博士的Panaray LT系列,高中全天侯音箱,再配合博士502BE低音一起,做出全頻輸出。
主要有3種共20組博士LT音箱組合懸掛於主要看台,從東面到西面的形頂架上。
(1)1隻LT3202高中頻加1隻LT9702高中頻加1隻LT9702高中頻音箱及4隻502BE低音。
(2)2隻LT4402高中頻,1隻LT9702高中頻加4隻502BE低音。
(3)單1隻LT9702高中頻。
而整個場地的其他地方亦有大量不同之音箱級:
(1)在場地的兩邊燈塔上安裝了多組由4隻LT3202高中頻,2隻LT9702高中頻加8隻502BE低音所組成。
(2)大量402E全頻音箱及502A全頻音箱
(3)共1600隻博士Model 8、Model 25、Model 32及Model 502A安裝於其他周邊範圍如大堂、宴會廳、1、2、4、及6樓之公眾地方。

歷史回顧

廢墟上建起奧運村廢墟上建起奧運村
2000年悉尼奧運會作為第一屆“綠色奧運會”而被載入史冊,“美麗悉尼,綠色奧運”的申奧口號也被視為悉尼當年以兩票的優勢壓倒北京獲得第27屆夏季奧運會舉辦權的重要法寶。現名“奧林匹克公園”的悉尼奧運村,就是一個變廢為綠、變廢為寶的奇蹟。
廢墟上建起奧運村
“自1924年奧運村首次問世以來,悉尼第一個將奧運會全部體育場館、運動員村、記者村、新聞中心集中在一個區域,省卻了運動員與記者在住地與賽場之間的奔波之苦。這也是悉尼當年獲得國際奧委會青睞的另一個法寶。把奧運村選址在霍姆布希灣,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決定。”全程參與了昔日奧運村選址、規劃、建設的悉尼市原副市長曾筱龍向記者表示。
位於悉尼市中心以西約30公里、帕拉馬特河上游的霍姆布希灣,曾是新南威爾斯州最大的垃圾場。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那裡填埋了900萬立方米的生活和工業垃圾,不僅地下埋著垃圾,地上還矗立著數十座由廢棄物堆積成的小山,高度在13米至28米不等,在760公頃土地中有160公頃被嚴重污染。“在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後,政府當機立斷,利用奧運場館的建設拔掉了這個‘悉尼污點’,投入23億澳元進行環境改造。曾有一位美國環境專家譏諷這一選址完全是‘一個便宜的、便利的和骯髒的選擇’,可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看走眼了。”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局新聞官菲利普不無得意地向到訪的本報記者講述這個“綠色奇蹟”。
對於堆積成山的垃圾,為避免因搬動擴散污染,專家們設計了就地掩埋的方案,採用1米厚的黏土層對垃圾進行封閉,有效地保證了就地掩埋的垃圾不滲漏、不再次污染。同時,地面還種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涵養水土、淨化水質,利用葉子淨化空氣。這期間,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守護土地”專門為奧運組織了大規模的植樹活動。其會員包括學生、市民、公司職員和政府官員。他們利用周末乘著火車,自帶食物前來植樹,而當地的居民和農戶則擔負起管理和看護的責任。
昔日的超級廢墟面貌一新,成為有超過2/3的面積是綠地的現代化奧運村。
使用清潔能源、循環水
奧林匹克大道靠主體育場一側,排列著27組高30米、形似“長頸鹿”的太陽能塔。菲利普告訴記者,這是奧運村的供電設備,可以滿足全部體育場館的照明,每天照明時間可長達6個小時。而能容納1萬多名運動員的運動員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社區”,其太陽能設施每年所產生的100萬千瓦小時的電能,相當於一個小型發電站的發電量。耗資1590萬澳元的循環水利用工程,每天不僅能確保奧運會的全部用水,還可節水700萬升。據稱,奧運村每個場館屋頂都裝有接納雨水裝置,強大的回收設備將把雨水和廢水全部收回,進行三級處理然後用來灌溉奧林匹克公園的草地、花圃,沖洗奧運村內的2500個廁所。除此之外,“綠色”概念處處都有體現:負責運送運動員的2000輛巴士全部用清潔能源“壓縮天然氣”做燃料,以減少排放;引入4000萬條蚯蚓,在各奧運場館建立半露天蚯蚓站,利用蚯蚓降解植物廢料、食物殘渣和紙張等垃圾;盡一切可能採用自然照明與通風,體育場頂篷是專門為澳大利亞氣候環境設計的,使在白天比賽能有充足日光,運動場的設計考慮了自然通風,沒有使用任何機械通風裝置,不用氟製冷的冰櫃或空調機……
據介紹,悉尼的大多數場館設計非常簡潔,儘量少用材料,而且設計非常靈活,以便改變其用途時容易拆卸而不造成浪費。永久性建築及構件大都考慮到使用壽命,儘量減少維修和維護;臨時性建築則考慮能滿足使用要求即可,不過多使用高檔材料。為避免奧運會後污水處理能力過剩,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按照奧運會舉辦期間全部污水的80%進行設計,其餘20%送往其他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廢物”的回收利用也是悉尼奧運工程建設的一大亮點。其中,2000年奧運會主會場建設使用了22萬立方米其他建築拆除時留下的廢料,國際射擊中心90%的建設木材都來自廢物回收再利用。
廢墟上建起奧運村廢墟上建起奧運村
場館建設為青蛙讓道
菲利普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一處水面外面的環行道。據他介紹,這裡原本是一片沼澤地,原本規劃用來建設奧運會網球館,後來發現,底下水面有當地受到保護的一種青蛙——綠色金鈴蛙。這是一種有毒青蛙,體長5~8厘米,壽命可達15年,曾經是澳大利亞境內一種頗為常見的動物,但近年來其身影卻日漸稀少。1992年,當這種毒青蛙被再次發現時,悉尼政府對奧運村的規划進行了大幅調整,決定放棄建館,以對綠色金鈴蛙進行特殊保護。除此之外,又投資700多萬澳元建成觀景環行道。為確保觀景人沒有給蛙類帶來影響,科學家定期進行環境監測。為防止青蛙夜間穿過離水池百米外的馬路時被汽車碾到,他們又在馬路側面專門修築了網欄。
“我們甚至做好了為保護鯨魚而將奧運會帆船比賽延期的準備。”菲利普說。原來,有人擔心遷徙的鯨魚可能會影響悉尼奧運會帆船比賽,組委會經調查研究後表示,雖然每年9月會有大批鯨魚游回南極,個別鯨魚會在悉尼海灣滯留幾星期才離開,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儘管如此,組委會仍舊錶態,如果真發生這種情況,為了運動員的安全,也為了避免鯨魚受傷,奧運會帆船比賽只能延後舉行。
運動員村賽前就已預售
“其實,在悉尼奧運會之前,運動員村的房子就已經全部預售完畢。”當菲利普告訴我這一事實時,記者還是有些吃驚。悉尼運動員村設有660間聯排別墅、1400間公寓和500間臨時組合房,總共可容納15000名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在建設這一項目時,組委會就考慮了它的賽後利用——成為可容納5000人居住的生活社區。在建造時,每套房的內牆被設計成可以拆分;雖然奧運期間運動員只需在奧運村的大型餐飲區用餐,但考慮到將來使用,房間還是配備了廚房設施。奧運會期間,政府採取回租的方式,從業主手裡租房子給運動員居住。奧運會結束後,房子又回到了業主手裡。這樣,就有效避免了房屋的空置和有效利用。奧運會結束後,每套房間只需鋪上地毯、重刷牆面、安上廚房用具,就能變回普通住宅。現在,運動員村成為悉尼紐英頓新區的一部分,社區配備有學校和購物中心。同樣,2002年,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又將奧林匹克公園記者村出售給奧斯托蘭德地產公司並賣得了近1億美元的好價錢。這個曾在奧運會期間容納6000多名新聞工作者的記者村,出售後將被改建成擁有750個獨立單元的高級公寓
奧運村里建起企業園區
悉尼奧林匹克公園在奧運會之後也曾經歷過經營危機,以2002年為例,能容納11萬名觀眾的主會場澳大利亞體育場僅舉辦了8場體育賽事。“2004年開始奧運匹克公園的經營有了起色,這得益於2003年政府調整了原有的把奧林匹克公園建設成體育產業發展區的規劃,將其重新定位為會展和娛樂中心。”會展和商業演出,成為了體育場的主要利潤來源。而澳大利亞體育場通過看台的靈活移動,可以舉辦足球比賽,也可以舉辦美式橄欖球和英式橄欖球比賽以及棒球比賽,現在是悉尼最受歡迎的橄欖球隊的主場。
為吸引遊客,增加收入,公園的保留節目還包括藝術展覽、播放電影、露天音樂會、體育館開放日等。“歡樂夏日”是悉尼奧林匹克公園每個周末舉行的固定活動,它常常使遊人回憶起2000年在這裡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在這一系列綜合性體育文藝活動中,最受歡迎的是模擬奧運會組織的各種項目的業餘比賽。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報名參加,盡情體會做“奧運選手”的樂趣。讓記者吃驚的是,奧林匹克公園裡仍有多處地方在大興土木。菲利普告訴我,這是在建企業園區,準備吸引一些高科技、高成長性、低污染的企業進駐,“目前已有一些IT精英率先成為了駐紮在奧林匹克公園的企業家。”

活動

第27屆夏季奧運會
舉辦時間: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參賽人數: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10651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4069名。
奧運會奧運會

設立項目:27個大項、300個小項,鐵人三項和跆拳道首次列入。
金牌總數前3名:美國俄羅斯中國
東道主(澳大利亞)名次:第4名。
中國代表團名次: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悉尼奧運會上共奪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
英雄人物:澳大利亞17歲的游泳名將伊安·索普在400米自由式比賽中不但贏得金牌並且還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然後在4×100米自由式接力賽上再次勝出,他還在4×200米自由式項目上奪冠,另外在200米自由式比賽上還拿到一枚銀牌。
重大事件:世界體育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中國取代德國進入三甲。首倡“綠色奧運”,為今後主辦奧運會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借鑑模式。
本屆奧運會同樣被認為是一屆體現理解與融合的盛會:對峙了四十多年的朝鮮和韓國兩國運動員,在半島旗下走到了一起;處在敵對狀態下的波赫聯合組團參賽;以個人身份參賽的東帝汶選手在開幕式入場時舉著奧運五環旗來到悉尼

國外著名體育場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