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偏態

“性變態”的概念一直是變化的。過去,口交、肛交和同性戀都被歸為“性變態”,而今天,這些已被人們普遍接納;另外,“性變態”的概念也很含糊,比如SM(虐戀)、戀物癖等,很難定義它是不是變態。

簡介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對“性變態”這個詞很謹慎。性學家藍懷恩不願意用“性變態”這個詞,認為它太貶義了,她喜歡稱之為“性偏態”。她認為,每一種存在的性關係和表達方式都應該是被尊重的。
每個人需要的“性奮”刺激模式是不一樣的,非屬於主流的少數,絕對有自由去自我表達,“偏態”只是“常態”的相對概念而已。若真要說“性偏態”多不正常,今天大家是否看到普遍猥瑣、嗜腥的偷窺欲大行其道?否則為什麼市面上充斥著各樣的異色題材?是人性本色,得通過窺視得到滿足?抑或我們精神生活極度貧乏,只能找刺激來過渡無聊和空虛?還是人的性心理本質就好偏態,但受到禮教約束,必須隱藏起來,再指責那些“恬不知恥”的?

評論

在我們今天男女彼此總是怪罪道:“男人不像男人”和“女人不像女人”的時候,其實恰意味著“性別模糊”和“性別越界”,正以兩個貌似極端,卻真的在統合大道上行走的新時代已然到啦!換句話說,我們若再隨便丟一句“性變態”,以為可以羞辱人,那就落伍到還不自知嘍!
“性偏態”這三個字,是從一位研究人類性學的朋友那裡學到的,聽到霎時我讚嘆不已,是啊!只要不涉及他人傷害,性表現不過是反應個人特質和需要罷了,因為我們不是對方,如何能了解其感受,而任意論斷他就是變態或病態呢?更何況,就算屬於少數人才有的行為模式,只要不影響別人,我們只能理解和尊重,除非當事人自己也困擾不已,那才需要我們提供協助,但絕不是說三道四的態度,帶給他人二度傷害。

平心而論,咱們社會在文化心理較少深刻討論的情況下,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摸索成長。前不久我寫的“辦公室曖昧權當調節如何?”,後來在部落格上發表,出乎我的意料,竟然很多回應是支持有加的。我原先做好思想準備等著被罵個臭頭便罷,總歸觀念進化的推動工作不能退縮,結果卻欣慰看到“以人為本”的反思能力逐漸浮現了。所以我相信今天這篇談“性偏態”的,也能帶給大家另個觀察視角,最終“理解和尊重”才是我們人文素養上台階的兩把鑰匙啊!

典型故事

《家庭會傷人》約翰·布雷蕭著)這本書,其中有個典型家庭故事,一對工作狂夫妻事業有成,但兩人間卻情感淡漠,五年沒有性生活,各自擁有秘密的性幻想。全家唯一的樂趣是每周去豪華餐廳海吃四頓。他們9歲獨子處在這個環境下,不僅體態明顯超重,而且變得十分嚴肅、退縮,行動像個老人,卻有強迫性的自慰傾向。
不難想像這個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有多么痛苦,而這種性表現是否會妨礙他交友、結婚,都不無可能,繼而人際關係問題勢必會影響其自信心,然後一連串的挫敗形成惡性循環。是他做錯了什麼嗎?還是家庭系統里的關係文化偏失,導致他的“性偏態”?如果我們都能用理解的態度不大驚小怪,那么他只需要面對自己的處境,而不是還要應付外界的恥笑和有色眼光吧!
所以我很贊成“性偏態”這個更趨向人道精神的用語,就不會像過去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性變態”後面,可能還咬牙切齒地加個“狂”字,恨不得馬上把他們繩之以法呢!這就不免聯想到很多女性若遇到“暴露狂”,那種受到多大屈辱的受傷模樣,可以說是極其無知的反應,對方只是通過暴露達到快感,而且“觀者”越是反應過度,他快意越強,反之,他就沒勁兒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