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結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化膿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結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如癤、足癬等。臨床早期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疼痛或壓痛,可推動6後期多個淋巴結粘成連硬塊,不易推動,表麵皮膚常有發紅和水腫,壓痛明顯,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如處理不及時可形成膿腫,因此需要早期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關鍵。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急性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結炎

1.早期淋巴結腫大,疼痛和壓痛,可活動;

2.後期往往多個淋巴結粘連成硬塊,不易推動此時表現皮膚常紅、腫、壓痛明顯,併合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如得不到及時控制,可形成膿腫。

3.以頸、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多見。

辨證分型

急性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結炎

風熱襲表型耳後或頸側淋巴結腫大疼痛皮色不變或微紅推之可移壓痛明顯有惡寒發熱頭痛肢楚等症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熱毒熾甚型局部紅腫掀熱疼痛劇烈腫塊固定推之不移或按之波動應指伴高熱面赤口渴胸悶納呆溲赤便秘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洪數或滑數。

余邪膠滯型局部掀痛已退腫塊僵硬不消按之稍有痛感全身症狀多不明顯舌紅苔薄脈虛數。

診斷依據

受累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局部皮膚發紅,腫脹,化膿後可出現波動感。可伴畏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中醫治療

第一套資料
內服外用治療:
1.活血消炎丸:每次3g,一日2次,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2.三黃片(散):片劑每次口服4片,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小兒酌減。散劑用蜂蜜或醋調敷患處。
3.西黃丸(膠囊):水丸劑每次3g,或膠囊劑每次4—8粒,均為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4.瘡炎靈軟膏:外用,每日塗敷患處1次。
5.紫金錠(散):口服或處用,口服每次0.6—1.5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外用,醋磨調敷患處。
6.萬應丸:口服或外用,口服每次2—4粒,一日1—2次,溫開水送服。3歲以內小兒酌減,每次0.5—1粒。外用酯調或搗碎塗患處。
第二套資料
1.內治法
(1)風熱痰結(頸癰):多發於頸兩側,初起頸淋巴結處腫塊,腫脹疼痛。經治療如不消散,皮色轉紅,腫勢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軟有波動感即已成膿。潰後膿出呈黃白稠厚狀,則腫退痛減,漸至癒合。常伴見惡寒發熱、頭痛、口乾、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化痰散結。
方藥:金銀花20克、連翹10克、淡竹葉10克、牛蒡於10克、荊芥10克、白芷10克、貝母15克、赤芍10克、瓜蔞20克、黃連10克。高熱者,加生石膏30克、山梔lO克、黃芩10克。
腫塊堅硬者,加丹參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2)熱毒蘊結肝脈(腋癰):多發於腋下淋巴結腫塊,皮膚色不變,灼熱疼痛,上肢活動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轉紅,按之有波動感,寒熱不退,則內已成膿。’一般為膿出稠厚,腫消痛止。常伴見惡寒發熱,口乾苦,納呆,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疏肝散結。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半夏10克、龍膽草10克、赤芍15克、金銀花20克、連翹10克、夏枯草10克、枳殼10克。如膿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黃5克。
(3)濕熱下注(胯腹癰、委中毒):多發於腹股溝或胭窩部淋巴結腫塊,堅硬疼痛,皮色轉紅,灼熱疼痛。若痛勢不減,呈跳痛,則內已成膿,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難。潰破膿出,則逐漸癒合,常伴見發熱惡寒,患肢沉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消腫。
方藥:牛膝10克、蒼朮10克、黃柏12克、地丁30克、金銀花20克、車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薛10克。如膿成者,加丹參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4)氣營兩飭(潰膿後收口期):瘡口膿水清稀,局部筋脈損傷,新肉難長,伴周身乏力,納差,舌淡苔偏厚,脈細微數。
治法:益氣和營斂瘡。
方藥:生黃芪2D克、白朮12克、太子參18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風15克、五味子6克、麥冬10克。
2.外治法
初期:宜箍圍消腫,用千捶膏敷貼,外蓋金黃膏或玉露膏。也可用仙人掌搗爛摻醋外敷,或鮮公英或鮮地丁搗爛外敷。
成膿期:切開排膿。
潰後期: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藥線提膿祛腐,外蓋金黃膏或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換藥。
第三套資料
(1)熏洗療法
①蜂黃煎劑
【藥物】露蜂房金銀花各30g黃連
【方法】將以上藥物加水1500ml,煎煮15分鐘,取過濾液裝小噴壺或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淋洗患處,同時輕按傷口膿液,並用消毒棉球拭擦膿液。用消毒紗布覆蓋,每日1劑,淋洗3~5次,5日為l療程。具有解毒散結的作用。
②疔毒洗藥
【藥物】金銀花苦參黃柏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大楓子各30g連翹 牡丹皮澤蘭各24g大黃 黑豆各15g荊芥 防風 白鮮皮 杏仁 甘草各l0g.
【方法】l將以上藥物共為粗末,用紗布包紮好,加水煎湯、乘熱熏洗或溻漬患處。每日l~2次,每次30~60分鐘。如有刨口,每次熏洗後,再常規換藥。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急性淋巴結炎的初期。
③解毒洗藥
【藥物】蒲公英30g苦參黃柏連翹 木鱉子各12g金銀花白芷赤芍 牡丹皮 甘草各lOg
【方法】同疔毒洗藥。該藥適用於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局部紅腫熱痛或破潰流膿甚多者。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排膿祛腐的作用。
(2)外敷療法
①化瘀拔毒膏
【藥物】乳香粉l0g沒藥粉10g蟾酥粉0.4g川黃連粉l0g冰片0.2g
【方法】將上藥用蜂蜜調成軟膏,塗於膠布中心,貼敷於病灶中心處,每3~5天換藥一次,治療5~7天為一療程。該藥適用於急性淋巴結炎局部紅腫熱痛而未成膿者。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養陰的作用。
②蒼耳蟲
【藥物】蒼耳蟲100條冰片1g
【方法】將蒼耳蟲l00條以lml麻油浸泡,加冰片1g,臨用時取蒼耳蟲2~6條搗爛外敷於患處,每日一次。該藥適用於體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具有消腫、潰膿、生肌的作用。
麝香消腫散
【藥物】蒼朮、白朮、草烏頭、天花粉、黃連、薄荷、七葉一枝花各50g黃柏、白及、山梔子各20g破血子100g
【方法】將以上藥物共研細末,過細篩備用,將麝香少許研細後加入以上細末用水調勻成糊狀,用時從患處周圍往裡塗敷,腫脹疼痛最甚處塗厚些,每日l~2次。適用於急性淋巴結炎初期紅腫熱痛者,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的作用。
淋巴炎消貼
【藥物】由金銀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參、乳香、沒藥、浙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頭翁、生薑、老蒜、蔥白等十餘味中藥材組成。 
【方法】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膏藥貼於淋巴結炎患處。每付可貼三天,十付一療程。適用於急性淋巴結炎初期紅腫熱痛者,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的作用。
(3)針灸療法
①針刺
【取穴】頸癰肩井風池委中臀癰膈俞委中大腸俞。
【方法】進針得氣後用強刺激。留針30~45分鐘,每日1次。l0~20次為l療程。
②隔物灸
【取穴】癰腫局部
【方法】取陳艾絨用手指捏成底徑0.6~O.8cm,高l~1.2cm的圓錐形艾柱,另用鮮生薑切成如硬幣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處四周,然後將薑片放置於患處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壯(每灸3壯更換薑片1次)。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為度。灸後用毫針挑去上面的膿頭,或灸起小皰,再敷以藥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輔助檢查

早期可以“A”為主;後期合併全身症狀時“A”、“B”協同。

療效

治癒:局部及全身症狀消失。

防治

急性淋巴結炎治療的重點是積極處理原發病灶。注意休息,局部可採用濕熱敷和外敷藥物治療。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於消化,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如綠豆湯、馬齒莧粥西瓜皮粥、絲瓜、芹菜等。多飲一些清熱的菊花茶、金銀花茶、秋梨膏等。忌食辛辣燥熱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蔥、姜及菸酒,也忌食海腥、羊肉等發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