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癰

臀癰

臀癰,中醫病名。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範圍也大,采勢急驟,容易腐潰。俗名“針毒結塊”,相當於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臀癰較一般癰起病暴急,範圍大,成膿快,但潰破較難,瘡口收斂緩慢。紅腫逐漸擴大而有硬結,數天后皮膚濕爛,隨即變成黑色腐潰,或中軟不潰;潰後一般膿出黃稠,但有的伴有大塊腐肉脫落,以致瘡口深大,收口較慢。部分臀癰患處紅熱不顯,而硬塊堅巨,有疼痛與壓痛,患肢步行不便,進展較為緩慢,全身症狀也不明顯。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臀癰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範圍也大,病勢急驟,容易腐潰。

病因

多由濕熱火毒蘊結,或肌肉注射時感染毒邪,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而成。

病機

1、濕熱火毒 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於臀部,營氣不從,逆於肉理。

2、痰濕阻滯 濕為陰邪,纏綿難愈,痰濕之邪內生,蘊阻於臀部,結而成塊。

3、氣血虧虛 潰破後流膿不止,損傷氣血,正氣不足,邪毒留戀。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 初起臀部一側紅腫熱痛,患肢步行困難,紅腫以中心最為明顯,而四周較淡,邊緣不清。紅腫逐漸擴大而有硬結,數天后皮膚濕爛,隨即變成黑色腐潰,或中軟不潰;潰後一般膿出黃稠,但有的伴有大塊腐肉脫落,以致瘡口深大,收口較慢。初起即伴惡寒、發熱、頭痛、骨節酸痛、胃納不佳等全身症狀,待膿出腐肉脫落後,才逐漸減退。部分臀癰患處紅熱不顯,而硬塊堅巨,有疼痛與壓痛,患肢步行不便,進展較為緩慢,全身症狀也不明顯。一般經過治療後,多半能自行消退。

鑑別診斷

1、有頭疽 初起有粟粒樣膿頭,癢痛並作,潰爛時狀如蜂窩。

2、流注 漫腫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於臀部一處,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徵。

辯證論治

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應以辨實證、虛證為主。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為實證;潰後腐肉大塊脫落,瘡口較深,形成空腔,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為虛證。

治療原則

本病多由感受濕熱火毒之邪、痰濕之邪內生所致,以化濕和營為基本治療原則。濕熱蘊結證宜清熱解毒,和營化濕;痰濕凝滯證宜和營活血,利濕化痰;氣血兩虛宜調補氣血。

證治分類

1、濕火蘊結證

證候: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濕。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常用藥:黃芩、黃連、黃柏、梔子、金銀花、當歸、芍藥、乳香、沒藥、陳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風、白芷、貝母、天花粉、甘草。

2、濕痰凝滯證

證候:漫腫不紅,結塊堅實,進展緩慢;一般無全身症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治法:和營活血,利濕化痰。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桃仁、紅花、澤蘭、浙貝母、天南星等。

常用藥:金銀花、當歸、芍藥、乳香、沒藥、陳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風、白芷、貝母、天花粉、甘草、桃仁、紅花、澤蘭、浙貝母、天南星。

3、氣血兩虛證

證候:潰後腐肉大塊脫落,瘡口較深,形成空腔,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谷不香;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生地、白芍、川芎、生黃芪、金銀花。

其他療法

外治法

1、初期 腫塊紅熱明顯者,用溫開水或麻油調玉露膏外敷,紅熱不顯者,用如意金黃膏或沖和膏外敷;若腫塊硬痛甚者,可用隔蒜灸法,每日1次。

2、成膿 應適時切開排膿。若皮膚濕爛色褐,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時,應及時清除腐肉;癰腫部位較深,則應切至深部膿腔,保持排膿通暢。

3、潰後 先用八二丹、紅油膏外敷;膿腔深者,加用藥線引流;腐脫新生,滲出黃稠脂水時,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蓋貼。若瘡口有空腔而不易癒合,可加用墊棉法加壓固定。

轉歸預後

臀癰較一般癰起病暴急,範圍大,成膿快,但潰破較難,瘡口收斂緩慢。

預防調護

一、 預防

1、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2、注意病後調理,避免直接吹風。

二、護理

1、患病後應臥床休息,限制患肢活動,因臀部肌肉運動,可致病邪擴散,加重病情。

2、肌肉注射應嚴密消毒,防止細菌感染,避免不潔藥液注入而發病。

3、調節飲食、情志,避免外感風寒暑濕之邪而致病,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抗病免疫力。

文獻摘要

《洞天奧旨·臀癰》:“本經多血少氣,而臀上尤氣之難周到者也,故不癰則已,一生癰則肉必大痛疼。以氣少不及運動耳。”

《醫宗金鑒·臀癰》:“此證屬膀胱濕熱凝結而成,生於臀肉厚處,腫、潰、斂俱遲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