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崖豆

思茅崖豆

思茅崖豆,也叫窄序崖豆藤,豆科崖豆藤屬寬果組喬木,生於海拔300-1000米山坡疏林或常綠闊葉林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思茅崖豆(Millettia leptobotrya Dunn in Journ. Linn. Soc. Bot. 41: 189. 1912;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290. 1955. ),喬木,高18-25米;樹皮灰色,粗糙。小枝初被褐色細毛,旋禿淨,質脆易折斷。羽狀複葉長近50厘米;葉柄長5-6厘米,與葉軸同被微毛;托葉小,卵狀三角形,長2-3毫米,早落;小葉3-4對,間隔(2-)3-5厘米,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2-25厘米,寬5-8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截形或鈍,兩面無毛,側脈11-13對,近葉緣弧曲,細脈清晰,兩面均隆起;小葉柄長6-8毫米;無小托葉。

思茅崖豆總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挺直,長35-50厘米,寬4厘米,被褐色細毛,花序軸近基部均生花,生花節圓錐形,長4毫米,花2-5朵著生節上;苞片與小苞片均微小,密被褐毛,線形,長約1毫米,脫落;花長1.1-1.3厘米;花梗短,長約2毫米;花萼鍾狀,長約5毫米,被細柔毛,萼齒三角形,稍短於萼筒;花冠白色,各瓣近等長,旗瓣無毛,圓形,寬約1.1厘米,基部戟形內卷,中央黃綠色,瓣柄短,無胼服體,翼瓣長圓形,圓頭,基部具不明顯小耳尖,龍骨瓣卵狀鐮形,先端粘連;雄蕊單體,對旗瓣的1枚基部分離;花盤淺,與萼貼生;子房線形,被絹毛,花柱成直角上彎,短於子房,柱頭點狀,胚珠3-5粒。

思茅崖豆莢果線狀長圓形,長7-20厘米,寬3.5-4厘米,扁平,頂端喙尖,基部楔形,初被細毛,旋禿淨,縫線不明顯,瓣裂,果瓣革質,有種子1-3粒;種子黃色,有光澤,扁圓,凸鏡形。花期4月。

生境分布

思茅崖豆產於中國的雲南省(南部)。生於山坡疏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海拔300-1000米。思茅崖豆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思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