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新視點

《思源新視點》於2008年3月創刊,創刊號即《慶升本*賀校慶》。“思源新視點”之意源於“用心發現·新視點”,全部稿件,力求內容新穎、積極向上,包羅切身的學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宿舍圖書館,又有課外活動、人際交往等,也廣泛涉及學院發展、各系團學生工作。《思源新視點》承載著思源學院人文學子的希望和夢想,展示著人文學子的勇氣和毅力。

《思源新視點》編輯部

用心發現新視點用心發現新視點
用心發現新視點
2008年3月,在經過2個月的精心籌備,在思源學院各級領導、人文系廣大師生的關心關懷鼓勵幫助下,在思源學院人文系《思源新視點》編輯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該系各專業各年級各班師生的積極參與下,2008年5月30日,《思源新視點》總第一期、創刊號即《慶升本*賀校慶》專刊順利出刊,並於6月初印刷完成、下發各處。
《思源新視點》期刊的采編出刊,“承載著思源學院人文學子的希望和夢想,展示著人文學子的勇氣和毅力”;“思源新視點”之意源於“用心發現·新視點”;“希望她能夠成為我們傾心交流的益友良師,希望她能成為我們練筆行文、舒展才華的廣闊舞台,希望她能成為服務大家、解疑答惑的心靈驛站,希望她能成為我們明天追憶思源大學生活的一井甘泉”。
全部稿件,力求內容新穎、積極向上,包羅我們切身的學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宿舍、課堂、圖書館,又有課外活動、人際交往等,也廣泛涉及學院發展、各系團學生工作,本期刊可以展現的方面很多(校園新聞、百態文學、學習學術、紛繁奧妙的各類熱門常識等),參與性很強。 本期刊由西安思源學院人文系主辦,思源學院人文系05新聞自考本科(1、2)班團支部發起創辦,思源學院人文系《思源新視點》編輯部承辦,為雙月刊,以“立足新聞班、服務人文系、著眼思源學院”為宗旨,下設【視點新聞】、【思源文萃】、【學海泛舟】、【三維天下】四大版塊,廣泛保羅院系新聞百態、諸類文學、學習學術、強實用性副刊知識等。
第一期《思源新視點》第一期《思源新視點》
第一期《思源新視點》
整個創刊號的采編出版過程,是一個相當艱苦的歷程。從發現新聞線索、訪前準備、實地採訪、初步寫稿、改稿、編輯校稿、定稿,文學、學習學術性稿件的廣泛徵集,實用性副刊知識材料的寬範圍廣角度蒐集,到結合欄目設定將稿件進一步細分類、精加工,到借鑑其他成熟著名刊物進行內容組版、封面設計,到協調與院系各部門關係,到聯繫出版商談資論價、印刷出版,到最終的下發各處,它凝結了思源學院人文系《思源新視點》編輯部全體新老成員的心血和汗水。這期間,得到了學院周延波院長的審閱和親筆題詞“新視點新思路 新觀念新路子”;也得到了學院黨委書記項新時教授的首肯和部分內容增設方面重要建議,項書記親自校正其中數篇稿件;得到了我系系主任田躍安教授為核心的系領導的大力支持,田教授親自將我系新聞教研室主任趙全章教授稿件《我為思源戴上了紅領巾》和我系漢語言文學教研室主任李志慧教授的稿件《思源賦》轉交我編輯部,還在采編製作印刷經費等方面最大限度的給我們提供條件;同時也得到了以我系新聞教研室主任趙全章教授為主的新聞教研室廣大老師的幫助鼓勵和支持。
人文“母親”,終於擁有了真正意義上自己的內刊,她的學生、她的孩子們,全部流程上的順利完成了這一切的操作,《思源新視點》創刊號的出刊,也無言的顯示了思源學院人文系新聞教育教學方面所取得的又一巨大成果。
屆此,向大家真誠約稿,誠摯歡迎思源學院各專業各年級各班廣大師生及各兄弟院校各屆朋友的廣泛參與,投稿賜稿、出謀劃策。
心懷感恩 情系思源胡文彪春風和煦,歲月含情。在這草長花開、蜂飛鳥鳴的季節中,在這盛世奧運即將舉辦的日子裡,母校啊思源,您正沿著歷史的軌跡迎來生命中光輝絢爛的十年華誕。百靈歌亦舞,喜鵲登梅枝。升本捷報、兩慶相迎,對於您來說自然是雙喜臨門! 2008年5月18日,這一刻的到來,牽動著多少“思源人”的心;這一刻的到來,凝聚了多少“開拓者”的心血和那辛勤耕耘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 1998年-2008年,“思源人”披星戴月、斬荊割棘,“思源學院”從無到有、由小漸大、自弱漸強,算而今成為中國民辦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奇葩·新秀”。母校啊思源,風雨十年,您跨越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憑藉自強不息的人文風貌和那精誠團結的領導隊伍,力爭上遊、步步為營,拋灑思源人滿腔的熱血,紮根白鹿原,
周延波院長為本刊題詞勉勵周延波院長為本刊題詞勉勵
周延波院長為本刊題詞勉勵
你用你那1200餘畝的廣闊胸懷,哺育著我們這些來自祖國各地的20000餘名學子成長成才。 我們以在此學習生活為驕傲,我們以在此成長成才為自豪! 心懷感恩,情系思源。“人文大系,當有內刊;空缺所在,填補我願”總編日記中記錄著這樣一句話。2007年10月,在人文系05新聞自考本科(1、2)班輔導員羅梅老師的帶領下,班內
開始了“創辦報紙、期刊”的思想醞釀。經長期籌備,該年12月10日,編輯出刊四開四版《心視點》簡報。該報“以學生角度看全院”,雖簡陋出刊,卻引起極大反響,以致瞬時傳為系內佳話,並得到以系主任田躍安教授為核心的系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以趙全章教授為主的人文系新聞教研室廣大老師的幫助、鼓勵,受到我系師生熱烈歡迎。後多方徵求意見、結合自身實際、客觀條件,決定由“報紙模式”向“期刊模式”轉變,正式更名為《思源新視點》期刊。本刊暫設【視點新聞】、【思源文萃】、【學海泛舟】、【三維天下】四大部分,廣泛包羅院系新聞百態、諸類文學、學習學術、強實用性副刊知識等。 2008年3月7日,組織成立人文系《思源新視點》編輯部。 辦報創刊,打造新聞等相關專業學子及“新聞、文學寫作愛好者”實習實踐舞台,為院系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參考,心懷感恩,回報思源。 在我院升本成功、十年校慶到來之際,推出《慶升本·賀校慶》專刊即《思源新視點》期刊創刊號,人文系《思源新視點》編輯部願為喜慶思源再奏新曲。胡文彪《思源新視點》創刊人,首任部長兼總編 
時光流水
一 勵
 日月輪迴、春秋往復,三年大學生活在擠眉弄眼、嬉戲耍笑間逝去。人在思源,歷歷在目的大小故事在記憶的星空下,一閃一閃眨著眼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每每駐足於“時光流水”的“洪鐘”之前,一種“潛意識”便油然而生——三年啦,我在思源這片我愛的土地上度過了自己生命中將永遠也抹不去的三年大學生活。我愛思源這片土地,我愛這兒的一草一木,我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我的老師、同學、同事和朋友;因為是你們給了我苦悶彷徨時的一語點撥,是你們給了我孤獨寂寞中擁抱純真無邪的理由,是你們頂著壓力陪我堅持到信息采編各項工作的最後頭,是你們在我失魂落魄時張開自己稚嫩的雙臂賦予了我堅強起來的理由……
第一代“新視點”家族第一代“新視點”家族
第一代“新視點”家族
丟了夢 我要西行 山遙遙、路悠悠,沒有送行人、沒有離別意,何談淚水、更哪見唯唯諾諾瞻前顧後不定索?2005年8月12日,我起的很突然、也很早。就在這一天,我簡單打理了一下行囊、挎起那個破舊卻還潔淨的背包離開了家門。隴海線並不陌生,1085次列車卻依然面無表情。那時結伴而行的只有我和國兩個人,只知道目的地是西安,別的根本沒來及太多的在乎。高考是失意的,我18歲的這一年似乎也注定將是失意的。丟了夢,我要西行,帶著平常心我來到了西安。夜裡00:30左右,我們下了火車。就這樣,西安這座13朝古都毫無遮攔的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沒有偽裝、也沒有某些城市所擁有的那種輕浮與造作;她是那么祥和、那么易於讓人親近。不覺間,城牆周圍的霓虹燈模糊了我的眼睛…… 天亮起來了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不知拐了幾道彎,有些
胡文彪部長和賈艷傑部長和部員在一起胡文彪部長和賈艷傑部長和部員在一起
胡文彪部長和賈艷傑部長和部員在一起
睏乏,無意間發現“上眼皮老是離不開下眼皮”了。不記得倚在車凳後背上睡了多長時間,車才停了下來。“哎同學,到思源了,趕快下車休息一下”——多么親切的“同齡人的聲音”!後來才知道,她們是學院為接待新生入校而特意組建的“大學生服務隊”;她們幫我拎箱子、拿大大小小的包,安排住宿休息……來自鄉下的我們,那時候還略帶羞澀,有感激之意卻終無感激之行流露半點。直到2年後的一天,我以一個思源老生、學生記者的身份採訪了她們的時候,那篇《用我們的熱情澆灌您的笑容——記我院大學生服務隊》的文章,把兩年前的感激之情毫無保留的釋之殆盡。這恐怕就是“思源人”給予我的最初印象了吧。記不清在學院安排的招待所里睡了多久,我睜開眼,思源的陽光早已透過窗子一縷一縷的跳了進來。
第二代“新視點”家族第二代“新視點”家族
第二代“新視點”家族
坐了半天半夜的火車,整個人像是散了架,渾身酸疼。國比我醒的早,我看他時他正躺在床上凝神望著外面;他是我的好兄弟,高中三年我們一起走來,而如今依然同行。我們選擇思源,選擇了並肩走向美好。是啊“天亮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從今天起我們又將有一個新的開始……入學手續是第二天上午辦的。後來,我選擇了新聞學(自考本)、他選了工商企業管理(自考專)。初出遠門,對我們來說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新奇、卻又是那么陌生。我們一度佇立於“點石成金”雕塑前久久不願離去,腦海中快速閃現著這樣那樣的想法和古怪的念頭;穿過氣派的實驗樓,迎面壯觀的綜合教學樓展現在了我們眼前;中心樓廣場“洪鐘”初現時,它第一次這樣牢牢的吸引了我們的眼神,於是乎爭著“踏步向前,一睹為快”。我們還聽說“每到中午12:00,‘洪鐘’就自動發出美妙的炫鈴”,再後來我還真的拗了勁的在那兒等了十幾分鐘;不過,期盼中的炫鈴沒有響起;直到幾年後的思
趙教授和莫濠宇部長,胡棟部長討論視點未來趙教授和莫濠宇部長,胡棟部長討論視點未來
趙教授和莫濠宇部長,胡棟部長討論視點未來
源生活中,我們重新了解到“它們都有一定的運作方式的,包括各處泉水的噴射,也都有工作人員專項負責”。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時光流水”,記憶的深海中積澱著了這樣一則殘缺卻美妙的小插曲。悠悠神奇的白鹿原上,有“沛公軍霸上”的典故、有“玄奘埋身骨”的傳說;時下它被國人所知曉的因由,莫過於陳老爺子忠實先生之“大家、大手筆”鴻篇巨著、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白鹿原》風靡國內外,白鹿原、白鹿書院、思源學院愈加的名譽天下了。這其中,潘村之上二三里,“漢薄太后南陵”巍然聳立數千年,它的存在招攬了不少師生、村人的遊玩到來。誰會注意,我也曾是這滾滾人潮中的普通一員。西安的8月,亦涼亦熱、亦陰亦晴,我們報到完,轉了一下學校,就草草的弄了點吃的上路了。柏油路像是要被曬出個包來,國的襯
趙老師和我們第三代“新視點”家族在一起趙老師和我們第三代“新視點”家族在一起
趙老師和我們第三代“新視點”家族在一起
衫漸漸被點點滴滴的汗水浸透。那時候,我們哪會想到帶傘?兩瓶樂百氏、烈日2點鐘,我們就沿著馬路上去了;觀白鹿雕塑、讀碑文、穿門樓、越百米行道、梯級而上,“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們數完143登台階,斜身轉入叢林,小路時而崎嶇、時而暴露荊棘叢生的天然本色;枝上的葉子在太陽公公過度的熱情下,反而變得沒精打采害羞起來;我們早就忘卻了周身的疲憊,帶著孩提般稚嫩的“玩”念,左右穿梭;烈日下,諾大個南陵只有我們兩個外地娃娃的笑聲天際間放蕩著。也許我們大學生活的基調,就是在這個時候慢慢地滋長開來。我們更加開懷的談天說地,我們相約“彼此鼓勵、永不後悔”的“走過自考這條注定要經歷一番堅信和苦楚的道路”。 
三年如夢 “往事如煙,水邊殘月,回首茫然”,這是我三年前寫給自己的東西。今天看來除卻絲許“頹廢迷茫”之意外,更多的是對“時光流水”的感慨!有人說“人生如夢”,在我看來“三年如夢”。《兼程風雨磨礪盡﹡一路踏來永無悔》這是我參加“入學教育”時給予自己的宣言,現在看來,三年大學生活更像是“壓縮餅乾”了。學習時間除外,在班裡相繼要擔任各職務,“在其位謀其政”,哪還管什麼白天黑夜?很多朋友談及此事開玩笑直接一個“鐵人”一個“鐵人”的叫我;在團委先是加入宣傳部、著手新聞采編及日常管理工作,繼而參與創辦《思源團訊》並相繼擔任副主編、主編職務對信息采編各項工作前思後想、熬夜通宵不稀罕;在《思源報》擔任學生記者、跑校園新聞,屁顛屁顛卻也忙的“不亦悅乎”;銳氣頓減的大三時節,為填補人文系報刊的空缺,我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不想《心視點》報、《思源新視點》期刊,想關於它們的采編理念、定性、目標宗旨……思源的發展,見證著我的成長。學院各項工作的開展,流到我身邊來時已成那“酸甜苦辣大學生活”之山澗清泉。以“團代會在編工作人員”及“學生記者”雙重身份參加學院第二次團代會、進行期間新聞宣傳工作,累是有些累,卻仍讓我內心深處激動難安了好幾天。慶祝建軍80周年之際,學院回響上級號召組織“與老戰士同行”思源學院採訪團,自己的那篇《與老戰士同行﹡追憶“沙場秋點兵”》的文字,50:20000(據老戰士網編輯述知,陝西省46所大學均參與、包括西北大陝師大他們,稿件總計20000餘篇,最終評出“一等獎9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25名)有幸被評“三等獎”,讓我對“名牌大學”、“一般高校”,“公辦大學”、“民辦大學”,“統招生”和“自考生”進行了深度而持久的思考,我的“新聞人”的自信第一次這么完完全全的找了回來……“為了自己的夢想,離開了爹娘、告別了家鄉”;為了自己的夢想,我一次又一次的改變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完善著自己。三年如夢,思源給予我的不只是短暫的回憶,更多的是那取之不盡、用之終生的知識財富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再也想不出什麼華麗的辭藻,來表達此時此刻我內心的感情,和那對思源一如既往愛的真誠。時光流水,三年如夢;我笑了,思源也笑了。 
註:作者胡文彪是陝西大學生線上思源站記者,《思源報》記者,《思源團訊》總編輯,《思源新視點》雜誌的創始人,是西安思源學院人文系編輯部首任部長,《思源新視點》雜誌首任編輯。)賈艷傑 《思源新視點》第二任部長,總編輯
第二期《思源新視點》第二期《思源新視點》
第二期《思源新視點》
部長兼總編:賈艷傑
副部長: 閆冬秀
副總編輯: 李 贇 任志慧
責任編輯: 蔣 囡 蘇 紅 高 麗 胡忠陽 韓愛蓮 徐向堡 馬 娜 喬家謀
信息編輯: 武辰皎 牛 強
美編版式: 李 贇
記 者: 莫濠宇 董艾青 李 棟 高 立 韓小榮 魏 莉 黃明海 劉 伸 胡志遠 劉守平 李興葉
校 對: 楊瑞琴 姚 迎 王珍一 周 芳 寇銀樂 由玉紅 汪靜莫濠宇 《思源新視點》第三任部長,總編輯

第 三 期 《思 源 新 視 點 》
《思源新視點》周歲寄語
莫濠宇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視點寶寶一歲啦!一歲的小寶寶會些什麼呢?應該會咿咿呀呀的學著叫爸爸媽媽了吧。呵呵,雖然喊得含糊不清,但畢竟是件好事,起碼能夠證明一點,視點家小寶寶是最棒的,我們這些大家長們所付出的心血都沒白費。走過的365天,我們視點人用自己的心血與汗水鑄就起了今天小小成績,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們這些為之付出過,感動過的視點人才能深刻地體會到。一路走來,我們視點人因為一個共同的夢想與愛好。走到了一起,互勉並前進著!
從《視點新聞》到《視點點擊》,雖然說不上是什麼跨越與飛躍。但畢竟是一次大膽的創新與嘗試,因為我們知道,今天視點人跨出的每一小步,目的都只是一個,就是想離我們親愛的讀者更近些,把視點的心與讀者的心更貼近些,達到那種可以彼此傾聽對方心跳的感覺。你知道嗎,你感興趣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視點點擊,點擊你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很期待,期待著親愛的讀者您,可以一起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糾結在一起,貢獻一點智慧,分享一些樂趣。要知道,您的參與是《視點點擊》前進的最大動力。快快加入吧,我親愛的《視點》鐵桿冬粉們!
第 四 期 《思 源 新 視 點 》
您的視點,我的精彩
莫濠宇
轉眼,又是新的一年。
第四期《思源新視點》第四期《思源新視點》
第四期《思源新視點》
披著新年的曙光,《思源新視點》又與親愛的讀者們見面了。
翻開第四期《思源新視點》,映入您眼前的,將會是一個開拓拼搏,務實創新的管理學院。展現在您眼前的,將會是一群充滿生機活力、陽光朝氣的管理學院的同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新視點》的記者們通過對管理學院的整體深入報導。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教學管理嚴謹、辦學行為規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的管理學院。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管理學院全體師生那種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的學院氛圍。辦一本管理學院的專刊,一直是管理學院全體師生的共同願望。《思源新視點》很榮幸,能夠提供這么一個平台,與管理學院的同學們一切協作。為思源學院的全體師生,搭建一個讓他們了解管理學院的辦學方針理念以及育人方法,和解讀管理精神的這么一個互動平台,也從中激發管理學院的同學們更加熱愛自己管理學院的熱情和自豪感。1+1>2,這期管理學院專刊是管理、人文學院的同學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更值得感謝的是和我們一起參與過這期雜誌的老師和同學們,正因為有你們的熱情參與,才有今日新視點的精彩。祝願我們人文、管理學院的友誼之花能夠永遠綻放。
《新視點》記者採訪管理學院李光瑤院長《新視點》記者採訪管理學院李光瑤院長
《新視點》記者採訪管理學院李光瑤院長
《思源新視點》每一期雜誌的出版,都是一個破蛹化蝶的艱難過程。而“破蛹”的能量,來自您——親愛的讀者您。正是您的關注、您的真誠、您的信任,讓我們鼓起信心和勇氣,不斷吸納建議,汲取營養,張開奮飛的翅膀。飲水思源,我們深知,《思源新視點》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都離不開您的理解、信任、支持與幫助。您的理解和信任是我們進步的強大動力,您的支持和幫助使我們成長的不竭源泉。您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們激動不己,您的每一篇投稿都讓我們深深感謝。當這期《思源新視點》翩然飛至您的面前,您的眼神將在哪些版面流連,什麼文章會引起您的共鳴?我們期盼著您的評點!
未知的前路,注定的輝煌!
祝福讀者!祝福《新視點》!
第 一 期 《思 源 新 視 點 》 內 部 刊 物
總 編 輯 : 莫濠宇
副總編輯 : 由玉紅 王珍一 王舒婷
執行總編 : 李雅琪
執行副總編: 楊 沫 楊 萍
作 者 : 莫濠宇 由玉紅 王珍一 王舒婷 胡 棟 劉佳欣 歐瑩瑩
趙 蕊 覃華晶 張 艷 李 萌 陳麗娜 李雅琪 楊 沫 楊 萍
第一期《思源新視點》內刊第一期《思源新視點》內刊
第一期《思源新視點》內刊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在這個草長鶯飛,惠風和暢的美好季節,我們的新視點首期內刊終於和讀者見面了。這是一期承載了期望和夢想的新視點。它凝聚了新視點全體部員的心血,寄託了趙全章老師的殷切期盼和視點讀者們的深深厚望,充盈了對思源文學社的濃濃友愛!
翻開這期《新視點》您將領略到我們視點部員的風采,他們朝氣蓬勃,勤奮努力,他們熱愛文學,書寫青春,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創作出自己的首期內刊!
在這充滿激情的五月,我們新視點也迎來了自己的兩周歲生日,回首過去的兩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視點人自己明白,但這些經歷與感動都將化成前進的動力,激勵著視點人再創輝煌!
希望通過這次參加“鹿鳴杯”的徵文大賽,希望我部與文學社兩部以此為契機,加強合作,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從而開拓我們兩部更加美好的將來!

第 五 期 《思 源 新 視 點 》
恆久彌新,視點情
莫 濠 宇
敬愛的趙全章教授,
親愛的各位部員:
第五期《思源新視點》第五期《思源新視點》
第五期《思源新視點》
從交過接力棒的那一刻起,我就光榮的成為老視點人了,此時此刻的我的心情尤為感慨,感觸很深,回想起我兩年前剛進新視點,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我對自己是一名記者,一位是視點人的身份萬分珍惜,那種自豪感鞭策著自己,一定要在視點這個精彩的舞台上跳出自己最美的青春舞曲。在視點的工作中,我有幸採訪了作家陳忠實,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政委李而炳少將,管理學院李光瑤院長等令我受益終身的學者,我學到了他們的睿智與博思。
最令我刻骨銘心的是趙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我感激此生能夠遇到這樣一位恩師,在老師您的身上,我讀懂了一份責任,十分熱愛,百般關懷,萬千豪情。這是老師您以新聞傳播為己任,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的執著與熱愛,我們感受到的是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真摯關愛之情。我們在老師身上,更能讀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能夠親身得到老師您的言傳身教,無論是作為趙老師你的一名門徒。還是作為與趙老師一起共同為新視點工作過的同志與部下,都是我人生壯麗畫卷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位部員,今天在會上,我想對你們說的話語有很多很多,但心中那份對視點,對大家不捨的情結,錯亂了我的思維,話語不多,但這正是我的做事的風格,少說多做出成果,大事細乾成果精。說得多不如做得多,做得好才會出成果。
回想當總編的歷程中,我扮演的是一名改革者的角色。和大家一道,上下一心,勇於突變,敢於創新。但是,改革的道路永無止境。在視點不斷發展的前路上,還會遇到許多荊棘坎坷,希望你們能夠齊心協力,敢想敢幹,迎難而上。誓把視點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形成品牌。我衷心祝願,新新視點,能夠代代相傳。
手捧雜誌,我用心品味到的是我對視點那份濃濃的愛,在與所有視點人短暫的情緣凝聚的歲月,是我一生難以割捨的情結!讓我們用這份永恆的愛心,共築《思源新視點》美好的明天!再次作詩一首與大家共勉,“鞠躬盡瘁心滿恩,話別難描視點情。山高水遠志尤在,莫道人生不相逢”。我熱烈歡迎大家到美麗的壯鄉廣西,到璀璨的國際人工寶石之都,到建築恢弘的中國騎樓博物館,做客我家梧州這塊美麗的地方。更構想十年以後,風華正茂的我們重返三秦大地,帝都長安。再登白鹿原,相聚思源湖,因為那時的我們,正而立!
飲水思源,感恩母校,感謝恩師,感激視點,感懷我們一起高唱過的青春凱歌!
加油,新視點!今天的新視點已揚帆,請遠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