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依鎮

思依鎮

思依鎮思依鎮位於閬中市西部,因山峭風急、十年九旱,素有“小西藏”之稱。近幾年來,該鎮黨政一班人以敢為人先的時代勇氣,一路攻堅破難,開拓創新,強力推進了富民強鎮進程。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6元,比上年增加410元,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現為省級試點小鎮。

基本信息

思依鎮

思依鎮

位於閬中市西部,距城區29公里,省道302線穿境而過。全鎮幅員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1.4萬,現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多年以來,這裡山峭風急、十年九旱,素有“小西藏”之稱。近幾年來,該鎮黨政一班人以敢為人先的時代勇氣,一路攻堅破難,開拓創新,強力推進了富民強鎮進程。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6元,比上年增加410元,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招商引資建場鎮
加快場鎮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是破解“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思依鎮在不新增債務的前提下,積極創新思維,招商引資推進場鎮建設,實現了強鎮富民。
促共識,統一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通過召開黨委擴大會、村社幹部會和“貫徹十六大,思依怎么辦”、“思依新跨越,我為思依作貢獻”等大討論,更新幹部民眾觀念,樹立起了“跳出農業抓農業,招商引資促發展”的新思路,激發了全民招商引資的工作熱情,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招商員”的良好氛圍。通過廣泛發動,先後引資860萬元,建起了長2400米的新區街道、兩所管理規範、設施齊全的中心幼稚園、三家磚廠、高檔次的“林樂酒家”、“怡景山莊”、第一農貿市場、海椒乾鮮批發市場。2000年至今,新增場鎮面積4.5萬平方米,新增居民450戶,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50人。
多渠道,靈活招商。全鎮以“”五字經,引領招商活動。“招”即建好“梧桐樹”,吸引“金鳳凰”。通過創建文明衛生城鎮,加大了場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了城鎮品位,使前來考察投資的客商明顯增多;全面落實小城鎮建設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兩讓”、“三最”的優質月服務,即:讓市場、讓口岸,收費最少、辦理最快、手續最簡。“引”即回引有技術、資金的務工青年回鄉辦企業、興產業。“扶”即將各項優惠政策和項目資金集中用於扶持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跟”即對重點項目、大客商只要有信息就落實專人跟蹤。投資80萬元新建的閬中思依海椒乾鮮批發市場,就是因為跟得緊,才沒被別人“挖走”。“幫”即以感情招商、誠心幫商、用心留商,落實幹部聯繫制度,採取各種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在資金、銷售等方面的困難。
巧借力,依託項目。加快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在當前財政吃緊、無處舉債的情況下,對於債務本身就較重的思依鎮,發展城鎮何其艱難。但該鎮積極拓展思路,依託項目推進小城鎮建設。一是巧借改造省道302線閬劍路的機遇,合理調整規劃,新增一條2.4公里的街道,以路為街、依街建房,有效拓寬場鎮骨架。二是依託人飲工程,對居民生產生活用水進行改造,從4公里外的龍廟河引入流水淨化,提高了居民飲用水水質,使思依鎮8、9、10村近4000人用上自來水。三是利用對口幫扶項目,對場鎮街道實施綠化亮化淨化,不斷美化民眾人居環境,使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業主經營促發展

經濟社會

全面發展必須要有產業支撐。面對“基地無規模、產業無支撐、引路無典型”的重重困惑,思依鎮堅持走“業主帶動,產業經營”之路,使全鎮湧現出一大批業主,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在觀念上破題。經濟要發展,觀念須更新。該鎮黨政一班人立足鎮情,把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第一要務。一是拆除觀念“籬牆”。深入開展“邊遠鄉鎮如何突破‘瓶頸’謀發展”的大討論,破除“無位無為”的陳舊觀念,樹立“有為才有位”的發展意識。二是瞄準“樣板”,走出去“看”。近兩年來,該鎮分期分批組織鎮、村、社幹部和部分農戶代表,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特色突出的鄉鎮考察學習,以拓展乾群視野,增強發展緊迫感。三是巧借“外腦”,請進來“教”。先後邀請了市農廣校、農技站來該鎮傳經送寶,逐步構建了業主技術學習動態制。
在政策上優惠。推行土地補償貨幣制。依照土地貧沃程度,利用退耕還林政策每畝土地給予50—100元的貨幣補償,一改以往實物補償的做法,使業主得到更多的資金投入產業化經營。推行退耕還林政策業主優先制。去年以來,該鎮明確規定,凡業主開發土地,優先享受退耕還林優惠政策。業主侯國強承包經營土地50畝,享受退耕還林政策30畝;業主宋開坤承包經營土地80畝(不計河面河灘),享受退耕還林政策45畝;業主宋興金承包經營土地及荒坡120畝,享受退耕還林政策60畝。
在服務中落實。一是盡心竭力為業主調土地。堅持在“依法、自願、有償”前提下,推動土地合法、有序流轉,使土地資源向業主大戶、技術能手集中,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調動了業主的積極性。二是聯繫業主,定點幫扶。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業主,幫助業主解決實際問題,化解具體矛盾。該鎮還成立“棗業協會”、“生豬生產協會”,以協會尋銷路,拓市場。三是技術支持,指導服務。獸防站定點聯繫業主李文昌家生豬養殖,並簽訂了責任書,包預防、包治療,承諾每年包死亡率不超過2%;農技站幫助指導業主嫁接桑樹11萬餘株。此外,在化解業主開發資金難題過程中,鎮政府先後落實獎勵資金1.8萬元,協調貸款67萬元。
啟示:發展就是硬道理
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是鄉鎮發展的前提。思依鎮的成功實踐再一次生動地告訴我們:只要能夠切實按照“三個代表”和“三個有利於”標準,全心為民,真心富民,大膽實踐,就一定能化劣勢為優勢,變落後為先進。
最佳化環境、招商引資是鄉鎮發展的途徑。思依鎮始終把創優環境作為發展場鎮重要措施,自覺破除各種陳規陋習,大力最佳化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輿論環境,努力營造農村業主“在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的良好氛圍,催生了業主經營像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培育龍頭、規模經營是鄉鎮發展的關鍵。思依鎮將培育產業化龍頭、實行規模化經營,作為業主經營的核心內容來抓,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並通過協會組織加強了信息流的傳遞,按照“市場缺什麼就生產什麼”的思路來發展,不僅生產出來的產品能銷售出去,而且價格也很可觀,減少了業主經營的盲目性和風險性,推進了農業產業良性發展。
其中閬中至劍閣的縣際公路是省道302線連線川西北和川東北地區的重要一段,也是閬中和劍閣兩個景區的重要連線通道。該道路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多年使用,大部分路面嚴重破損。為保證道路暢通,我市先後投入資金1.04億元對閬中至劍閣公路閬中段進行改造。改造路面全長45公里,途經江南、棗碧、思依等11個鄉鎮。對整個思依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