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成大器

忠成大器

《忠成大器》,作者曹源,由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本書談的是一些關於忠的知識和與忠有關的一些優秀傳統道德,所引用的古今故事和經典詩文還可作為休閒閱讀,目的則很明確: 讀完本書,當你再次拈弓搭箭瞄準箭靶時,希望你百步穿楊,忠成大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對於中國傳統道德而言,忠處於亞高無上的地位,是多種優秀傳統道德的基礎。無論是孝、信、和還是智、勇、義,一旦背離了忠,就會像那副弓射出的箭,偏離所瞄準的方向,射不中箭靶,還可能射中根本不該射的目標。 當然,忠與弓是不同的。 忠之內容,很龐雜。

編輯推薦

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最後的歸宿和升華,被尊為至高、至上、至美的道德境界。忠與恕構成忠恕之道,所謂“忠恕違道”,意思是忠、恕與“道”的差距很小,幾乎達到“道”的境界了。古往今來,忠成大器,是所有成就事業者都具有的共同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優秀傳統道德是一座無價的金礦。 本叢書在創作表現手法上堅持面向大眾,力求通俗實用,以扼要闡釋優秀傳統道德的豐富內涵為綱,夾敘夾議,綴入可讀性非常強的事例詩文,使讀者於休閒閱讀中領略優秀傳統道德的精髓,掌握處世立身的基本要領,汲取古今成就事業者的經驗,有助於個人、家庭的自我道德修養培育,也可作為單位、企業進行職工道德培訓教育的輔導讀物。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忠德漫談

提起忠,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岳飛、文天祥等大忠臣。其實,忠作為一種人人應該具備的素質,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生像一條小船,要航行很遠很遠。要想達到理想的彼岸,把握住正確的航向至關重要。就此而言,忠是一座燈塔。忠為根本。

中國古代忠臣很多,描寫中國古代著名忠臣的好文章也很多。《左忠毅公軼事》寫得極好,亦屬桐城派文章之佳作。

第二章 忠恕之道

作為一種倫理,“恕”與忠從很早的時候起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家鍛壓鑄造廠的六名女工也許沒讀過孔夫子的語錄,但她們卻成功地踐行了忠恕之道。

與忠相比較,恕還具有一個優勢。我們知道忠的本義具有“雙向性”,但後來被歷代統治者閹割了;而恕的“雙向性”卻一直保持至今。

中國古代學問家辨析事物非常精準。毛澤東畢生勤於讀書,從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直到晚年,有一本書是毛澤東經常翻閱的。你知道這本書嗎?

第三章 忠言逆耳

“忠言”的最大特點是“逆耳”。桌球是中國的“國球”,在國家隊里,運動員不僅常常聽到“逆耳”之言,甚至會受處罰。

人們談論某人載了大跟斗或吃了大虧,往往會慨嘆一句:當初怎么就沒人勸他一句!古人把勸稱為“諫”,還把“諫”分為三個等級層次。

談忠言逆耳,必須談一談魏徵和李世民。一代明君李世民畏懼魏徵。正史記載:因為魏徵,李世民竟然把一隻鷂活活悶死在自己的衣懷裡。

第四章 忠成大器

第五章 忠者必廉

第六章 忠德今用

第七章 忠烈千秋(上)

第八章 忠烈千秋(下)

後記

前言

李世民打天下時縱橫中原,請熟弓馬。 做了皇帝,李世民並不一諳貪圖安逸享樂,經常騎馬射箭,還喜歡收藏弓箭。仿佛如今有人喜歡藏書,有人喜歡集郵,李世民收藏弓箭成癖。得到一副好弓箭,對李世民來說是一件快活無比的事。 某日,李世民得到一副良弓。 他試著一拉,覺得那弓力道遒勁,韌性極佳。 皇帝喜好收集良弓,宮廷里自然雲集了一批鑑定良弓的專家學者。他們都有真才實學,而且敢講真話,因為李世民是一個聽得進不同意見的皇帝。 李世民把專家學者們召集在一起。 大家對那副弓進行了認真鑑定。 鑑定結論卻使李世民大失所望。 那不是一副良弓! 專家學者們..

序言

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段智慧大進發的時期,產生了一批被稱為“諸子”的頂級思想家。以儒、墨、法、道各家為主的倫理道德思想成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成為中華民族道德實踐活動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孟子·公孫丑上》強調:“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人類一旦具備了溫飽的基本生存條件之後,推崇“有道”,倡導“教以人倫”,就成為一件至關緊要的大事被提上了日程,而且被孟子強調為人與禽獸的重要區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體系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也是判斷人們行為善惡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