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器[南明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呂大器[南明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呂大器[南明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大器(1598-1650),字儼若,號東川,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北壩(今遂寧市船山區北固鄉)人 ,明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 呂大器歷仕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歷任吏部稽勛主事、考功主事、文選主事,陝西關南道參議,固原副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兵部添注右侍郎,保定、山東、河北總督,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南京兵部右侍郎兼禮部事,吏部左侍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兼少傅。官至永曆朝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卒謚“文肅”。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歷任行人、吏部稽勛司主事、考功司主事、文選司主事。

呂大器《孟溪水月庵新亭落成序》(1647) 呂大器《孟溪水月庵新亭落成序》(1647)

保衛遂寧城

崇禎十年(1637年),大器告假居家,見邑城低矮且有毀損,倡議修築,剛竣工,張獻忠分兵襲攻遂寧。大器佐縣令任賓臣抵禦,自捐金錢,募兵四百,又逢甘肅道曠昭護家眷歸,有邊兵二千名參與,協同城內士民一意扼守,城未破,受到崇禎獎賞。

平定西疆亂

不久,出任關南道參議,建陽平關。又遷固原副使,調湖廣驛傳,告假居家。

崇禎十四年(1641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呂大器揭發總兵柴時華不法行為,柴被撤職,派副將王世寵代柴。柴竟向西部及吐魯番乞兵為亂,王大器令王世寵征討,柴戰敗自焚死。此時,塞外爾迭尼、黃台吉等擁兵以乞賞為名企圖進犯肅州,呂大器借犒賞名義,投毒於飲馬泉,殺其部卒無數;又遣總兵馬火廣 督副將王世寵等,攻討塞外為首作亂者,斬七百餘人,撫二十八族,擊敗其餘黨。至此,西部邊地基本平定。

征戰南北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六月,大器升任兵部右侍郎,他見天下多變故,害怕擔當軍旅之任,於是極力推辭,至次年三月才就任。詔令大器以本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這期間,李自成農民軍已開始了大規模殲滅明軍的戰鬥,明王朝岌岌可危。當時,北京附近尚屬戒嚴地區,呂大器及諸將馳援扼守順義牛欄山。總督趙光扌卞 集合諸鎮軍隊大戰於螺山,大敗,只有呂大器所部無失。

次年五月,保定地區解除戒嚴後,於江西、湖廣、應天(南京)、安慶特設總督,督所駐九江,大器任總督。此時,湖北地失,武昌城陷,左良玉駐軍九江稱病不進,疑大器有兼併自己的意圖,而與大器不和。大器覺知後,乃親到良玉床前慰勞,使其疑心消解。這時,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進兵湖南,陷袁州、吉安,大器遣部將與良玉軍破獻忠於樟樹鎮,復占峽江、永新二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死,南京大臣議立國君。大器與錢謙益、雷糹寅 祚等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議未定,而馬士英、劉澤清擁福王朱由崧至,是為安宗皇帝。弘光帝立,遷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受排擠益急,上表揭發馬士英弄權誤國之行跡,弘光帝以"和衷體國"答之。不久,劉澤清入朝,馬士英陰令其劾奏大器、雷糹寅 祚心懷異圖,迫使大器乞休離位。大器乃寫就監國告廟文書送交內閣,以表明自己毫無他圖的心跡,馬士英懷忿不已,又陰令太常卿李沾攻擊大器。弘光帝怒,遂撤大器一切職務,又命令法司逮辦,當時因蜀地盡失而未執行。

總督西南諸軍

隆武二年(1646)八月,清軍至汀州,隆武帝被執死。鄭芝龍降清,其子朱成功焚儒服入海起兵。十月十四日,呂大器自柳州至端州,與瞿式耜、丁魁楚等擁立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就任監國。呂大器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掌兵部。十一月十六日,桂王於肇慶即皇帝位,改元永曆,以明年為永曆元年,頒詔中外。呂大器與瞿式耜擁立永曆帝,乃是他為大明江山作出的最重要決定。永曆立,明祚又得以延續十六年。十二月,帝如梧州,大器請留守肇慶,後東入韶州。

永曆元年(1647)三月,呂大器奉父母駐於貴州烏羅衙署附近之水月庵。是年秋,督師王應熊(1589-1647)卒於永寧之土城。既而,呂大器向永曆帝上疏,言“川蜀地居上游,為國根本,川蜀安則楚粵俱安,宜及時收拾”。帝晉大器文淵閣大學士兼少傅,賜尚方寶劍,承制封拜,令代王應熊,總督西南諸軍。

永曆二年(1648)夏,呂大器督師至涪州。李占春率所部來迎,大器與占春深相結,次平西壩。平西壩位於長江江心,地勢易守難攻。大器令占春明賞罰、飭隊伍、汰老稚、開屯種。他將楊展、於大海、胡云鳳、袁韜、武大定、譚弘、譚詣、譚文以下,皆受大器約束。自隆武二年十二月張獻忠死後,四川各地軍閥割據,互相攻戰。直至呂大器歸蜀督師,方得以小安。

是年,朱容藩詐為璽書,稱“上俞我以世子行楚王事”,號“天下兵馬副元帥”。建行宮、設儀仗,置羽林、錦衣各衛軍,衣服器皿擬於天子。又修萬縣譚氏砦,號為“天子城”。朱容藩,何許人也?據《明季南略》卷十一《朱容藩僭亂本末》稱,朱容藩本楚藩通城王派下一庶人也。後逃入左良玉軍中假稱郡王,引兵害人,為諸將所惡。後又到南京賄賂馬士英,請以“鎮國將軍”監督楚營。永曆立,容藩為丁魁楚所薦,掌宗人府事。永曆素惡容藩,本欲斬之。其以賄內監龐天壽,得保全,後由楚進川。容藩假稱“三省總督、兵部右侍郎”,一路招搖撞騙。

可知,朱容藩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假打,竟還妄想在西南稱帝。當然,確也有不少軍閥頭頭迷信他。當容藩之人舉著“天下兵馬副元帥”的牌子到李占春處時,大器笑曰:“天下兵馬副元帥,非親王、太子不敢稱。天子在上,國何以監?此決反矣。若受其官,必坐罪。”且言“天子無恙,容藩僭竊,當死!”李占春、於大海等固不附容藩,得大器檄後,更決心反之。大器諭容藩再,卻遭焚書斬使,故將其造反事密疏上聞,俟上決斷。

永曆三年(1649)冬,永曆帝詔晉呂大器武英殿大學士,令其赴行在。容藩聞後,猝陷石柱廳。因西南路阻,征討容藩的上諭還未發出。大器當機立斷,大會諸將,拊髀嘆曰:“日者承簡命得便宜行事,而我逡巡逾年者,以彼系宗室,欲俟上親斷故也。今容藩叛渙,吾足一動則彼勢遂成。吾可跳身事外,令此中復有一天子哉!”傳檄諸路軍,聲其罪以討之。呂大器命李占春、於大海、胡云鳳合攻容藩,大器據忠州石堡寨為策應。李占春先復石柱,再聯手於大海與容藩大戰於三教壩。容藩敗走,入萬縣天子城。天子城不守,容藩復走雲陽,追兵迫,竟拔劍自殺,余兵盡降。蜀復平。

容藩亡,呂大器乃取道烏江,南行赴永曆行在。至思南,應王祥反覆請求,次於遵義,養病二月。永曆四年(1650)春,大器行至都勻府獨山州(今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病革,草遺疏數紙後薨逝,年五十三。其至死都在高呼“雪恥除凶,刻不容緩!”大器向來儉樸,身無長物。諸將撿其行笈,無一錢。後受王祥襄助,獲葬於遵義之海龍壩(今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李占春聞訃後,令三軍為大器縞素一月。帝聞訃後大慟,為輟朝三日。一切祭葬贈蔭,皆視國故。帝賜謚曰“文肅”。

傳記資料

《明史·呂大器傳》

呂大器,字儼若,遂寧人。崇禎元年進士。援行人,擢吏部稽勛主事,更歷四司,乞假歸。以邑城庳惡,倡議修築。工甫竣,賊至,佐有司拒守,城獲全。詔增秩一等。出為關南道參議,遷固原副使。巡撫丁啟睿檄大器討長武賊,用穴地火攻法滅之。

十四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劾總兵官柴時華不法,解其職,立遣副將王世寵代之。時華乞兵西部及土魯番為變,大器令世寵討敗時華及西部,時華自焚死。塞外爾迭尼、黃台吉等擁眾乞賞,謀犯肅州,守臣拒走之。大器假賞犒名,毒飲馬泉,殺其眾無算。又遣總兵官馬爌督副將世寵等討群番為亂者,斬首七百餘級,撫三十八族而還。又擊敗其餘黨。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大器負才,性剛躁,善避事。見天下多故,懼當軍旅任,力辭,且投揭吏科,言已好酒色財,必不可用。帝趣令入京,詭稱疾不至。嚴旨切責,亦不至,命所司察奏。明年三月始至,命以本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時畿輔未解嚴,大器及諸將和應薦、張汝行馳扼順義牛欄山。總督趙光抃集諸鎮師大戰螺山,應薦陣亡,他將亦多敗。大器所部無失事,增俸一等。

五月,以保定息警,罷總督官,特設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駐九江,稱疾不進。以侯恂故疑大器圖己,語具良玉傳中。大器詣榻前與慰勞,疑稍釋。而張獻忠大躪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將及良玉軍連破之樟樹鎮,峽江、永新二郡皆復。已而建昌、撫州陷,良玉、大器不和,兵私鬥,焚南昌關廂。廷議因改大器南京兵部右侍郎,以袁繼鹹代。

十七年四月,京師報陷,南京大臣議立君。大器主錢謙益、雷縯祚言,立潞王。議未定而馬士英及劉澤清諸將擁福王至。福王立,遷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異議絀,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擁兵入朝,靦留政地,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躋阮大鋮中樞。其子以銅臭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陣,授總戎,姻婭越其傑、田仰、楊文驄先朝罪人,盡登膴仕,亂名器。「夫吳甡、鄭三俊,臣不謂無一事失,而端方諒直,終為海內正人之歸;士英、大鋮,臣不謂無一技長,而奸回邪慝,終為宗社無窮之禍」。疏入,以和衷體國答之。

未幾,澤清入朝,劾大器、縯祚懷異圖。大器遂乞休去,以手書監國告廟文送內閣,明無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復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盡失,無可蹤跡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謙益亦以附士英、大鋮,得為禮部尚書。獨縯祚論死。

明年,唐王召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廣東,與丁魁楚等擁永明王監國,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進少傅,盡督西南諸軍,代王應熊,賜劍,便宜從事。至涪州,與將軍李占春深相結。他將楊展、於大海、胡云風、袁韜、武大定、譚弘、譚詣、譚文以下,皆受大器約束。宗室朱容籓自稱天下兵馬副元帥,據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雲風討殺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勻而卒,王謚為文肅。

詩文欣賞

晚至閬州

呂大器印 呂大器印

一葉嘉陵下,冰心對綠漪。豈無丹闕戀,終抱白雲思。

輕艇星前導,微波天暗移。南池千萬折,懷古一增悲。

蘧江

孤身行萬里,驛路怯星軺。樹密煙村小,沙平水岸遙。

野狐沖馬立,山鬼伺人驕。漸喜南州地,猶看聚晚潮。

雪山

光搖旌旆五涼平,天外群峰玉削成。瀚海欲空青見月,燕支未染白如瓊。

飛鴻已度長城窟,勒馬還歌出塞行。朱夏重裘猶不解,崆峒倚劍自崢嶸。

五涼 郊行

旌旗晝卷出城闉,緩帶無妨步塞塵。石列魚鱗能次序,山垂瑪瑙自嶙峋。

玉川宛轉歸王國,金塔高岩嘆古人。莫謂黃沙春不度,朔雲邊柳自芳辰。

湘潭 道中

世路原多險,況經巉磵行。日從當午見,雲向漏天生。

果熟猿朝暮,花深鳥送迎。何時出暗谷,一望大江平。

潭市

曲澗涵秋雨,人家水鏡中。蜂房緣石竇,虬樹繞花叢。

農事悲荒土,鄉心寄暮鴻。徘徊萬里路,何日到春風。

早望漵浦

江廓藏煙霧,林間識酒旗。旭光生半嶺,秋氣繞平池。

露下葉先受,霜寒衣漸知。可憐楚道路,猶袗夏時絺。

寧遠

唐代新豐市,千年霸業非。誰從歌鳳德,相對有鶉衣。

土瘠蟬吟屋,人疏月上扉。傷心興廢地,落葉不堪飛。

人物評價

瞿式耜論大器曰:“東川素有才路,為人亦爽愷”、“每事決斷,不肯模稜”。

陸廷掄論曰:“公為人方嚴敏察,有文武大略,尤嫉惡。雖大藩強宗,無所避。以此著功名,亦以此騰誹謗聲。”

《呂文肅公傳》論云:“顧天之勝人也,一敵除復生一敵。公之抗天也,一君死更立一君。且與三巴五開君子,前推後挽,左提右挈。凡所以撲滅叛逆、張皇軍國,以為修內攘外之計者,固已謀無不周而力無不殫”,“向令年不遽奪,祥暨占春,一時忠志士皆得執鞭弭屬,橐鞬以奉公,指使西南,成敗未可知也。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悲乎!”

《明季北略》稱大器:“沈毅知兵”。

《明史》:大器負才,性剛躁,善避事。

文學成就

呂大器不僅是卓越的政治軍事家,也是一名獨具特色的詩人。著有《東川詩草》、《塞上草》、《次梅集》、《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等。其詩悲涼豪宕,尤以邊塞詩、軍旅詩著稱於世,山河淪陷之感時托於筆端紙墨,世人稱其為“筆老情深”。

家族概況

明武英殿大學士文肅公遂寧呂大器家族關係圖 明武英殿大學士文肅公遂寧呂大器家族關係圖

呂大器子四:呂潛(崇禎十六年進士)、呂淵、呂泌、呂溥;女婿有李實(進士、語言學家)、張象翀(進士、膠州知州)。

歷史遺蹟

呂大器故居

呂文肅故宅在今遂寧市船山區小西街。“教諭署舊在尊經閣左,與訓導署並列。自訓導奉裁,教諭無署,賃居城內小西街呂文肅故宅。”

研究現狀

相關論文

胡傳淮《明代遂寧呂氏家族詩人初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

胡傳淮、陳名揚《呂大器年譜簡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胡傳淮、陳名揚《南明宰相呂大器生平考述》(《蜀學》第十三輯,與陳名揚合撰)。

相關著述

南明宰相呂大器

胡傳淮、陳名揚主編《南明宰相呂大器》 胡傳淮、陳名揚主編《南明宰相呂大器》

胡傳淮、陳名揚主編;四川宋瓷博物館編:《南明宰相呂大器》,北京:現代出版社2016年6月版。是書包括呂大器現存詩文、交遊詩文、序跋傳記、後人評述,呂氏家族文獻,呂泌詩文,呂大器年譜等,是第一部全面介紹和研究呂大器的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