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CT血管造影手冊

心臟CT血管造影手冊

《心臟CT血管造影手冊》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培伯格,(美)馬澤,呂濱等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心臟CT血管造影(CTA)和鈣化積分領域理論和套用的指導手冊。作者首先對鈣化積分及其含義、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的適應證、臨床套用價值和限度以及如何分析閱讀心臟和冠狀動脈CT片等進行了系統闡述,理解並熟悉這些概念和知識對於臨床心血管內科或心血管外科醫師以及放射科醫師來說特別有幫助。另一方面,該手冊敘述了心臟CT成像技術,如掃描技術、重建技術、對比劑注射技術、三維重建技術、偽影分析及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等,能夠有效地指導影像科醫師更好地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適合心血管內科醫師、心血管外科醫師、醫學影像科醫師和技師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Dr.Pelberg醫師,畢業於西北醫學院(Northwestern Medical School),在維吉尼亞大學完成心內科專科醫師(Fellowship)的培訓。被心血管CT協會(The Society of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授予心臟CT培訓三級證書。目前,Dr.Pelber9醫師在俄亥俄州心臟和血管中心心內科工作(cardiology at The Ohio Heart and Vascular Center)。

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部分 鈣化積分

第1章 鈣化積分簡介

第2章 鈣化積分的基本內容

第二部分 心臟CTA

第3章 心臟CTA適應證

第4章 心臟CTA概論

第5章 心臟CTA的基本概念

一、CT掃描機(X線束的發生)

二、X線探測器(X線束的探測)

三、解析度

四、準直器

五、計算機螢幕矩陣

六、窗技術-

七、亨氏單位值的測量

八、視野

九、螺距

十、觸發掃描

十一、輻射劑量

十二、相關定義

十三、成像平面

第6章 心臟CTA圖像產生的基本要素

一、數據採集

二、數據重建

三、圖像顯示

第7章 心臟CTA讀片與報告書寫的系統方法

一、掃描質量

二、冠狀動脈與旁路移植分析

三、心臟結構

四、灌注

五、心臟功能

六、分析鈣化

七、辨別偽影

八、評價其他的放射學所見

九、報告書寫

第8章 其他套用及臨床經驗

一、不典型胸痛的急診患者

二、旁路移植的分析

三、評估冠狀動脈支架

四、對心臟瓣膜的評估

五、電生理方面的套用

六、評價主動脈

七、心包

八、心包的動靜脈

九、左心包膜的永久缺如

十、肺栓塞

十一、心臟腫塊

十二、右心室發育不良

十三、心臟來源的栓塞

十四、分流

十五、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十六、心臟壓塞綜合徵

十七、心肌緻密化不全

十八、側支血管

十九、冠狀動脈發育異常

二十、心肌橋

二十一、胸主動脈異常

二十二、主肺動脈異常

二十三、肺動脈異常

二十四、肺靜脈異常

二十五、胸部靜脈異常

二十六、冠狀動脈瘺和其他的心臟瘺

參考文獻

試讀章節

第一部分 鈣化積分

第1章 鈣化積分簡介

冠狀動脈鈣化斑塊約占冠狀動脈斑塊總量的20%,而且,冠狀動脈鈣化越多,表示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越重。另80%的冠狀動脈斑塊構成是纖維斑塊或脂質(軟)斑塊。因此,冠狀動脈鈣化是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負荷(atherosclerotic burden)的一個量化指標。鈣化出現在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階段,是動脈粥樣硬化本身的一種測量,不像年齡、高血壓、家族史、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傳統Framingham風險因素那樣作為疾病的一個簡單標誌。有一種假說指出,冠狀動脈鈣化意味著鈣化部位至少發生過一次軟斑塊的炎性破裂然後癒合的過程。

鈣化積分(calcium score,CaSc)對判斷患者是否患動脈粥樣硬化有幫助,如果冠狀動脈疾病存在,CaSc將能明確病變的範圍。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是輕微還是嚴重(少還是多)。另外,CaSc也將決定明顯狹窄的可能性和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程度,疾病是正在惡化還是已經穩定。

CaSc掃描是一項低輻射、簡單的技術。平掃時可將能量調到最小以減少輻射暴露。與增強CT血管造影(CTA)掃描不同,CaSc掃描通過非重疊、厚層的使用,使得輻射劑量明顯減少。另外,還可以通過前瞻門控(後面將討論)的套用使輻射劑量進一步降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