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人體經絡名稱]

心經[人體經絡名稱]

心經是手少陰心經的簡稱,十二經脈之一。 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溫(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脈(脈)”。《靈樞·經脈》稱為“心手少陰之脈”。現通稱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

簡介

手少陰心經人體穴點陣圖 手少陰心經人體穴點陣圖

手少陰心經人體穴點陣圖(見右)

心經是手少陰心經的簡稱,十二經脈之一。

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溫(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脈(脈)”。《靈樞·經脈》稱為“心手少陰之脈”。現通稱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

循行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循行似近於今之手少陰經在上肢內側後緣的線路;乙種本所載則近於今之手厥陰經在上肢內側中間的線路。

《靈樞·經脈》沿用甲種本線路,但反其方向而從髒走手。手少陰心經起始於心中,出來之後則屬於與心相聯繫的“心繫”(即各種組織之意)。

然後下行穿過膈肌,絡於小腸。此經脈之分支是從“心繫”上行,在食管(咽)兩旁直達與眼睛相聯繫的“目系”(即眼球根部各組織)。

此經脈在胸部與上肢的直行脈是重由“心繫”分出後返行向上與肺相連,然後向下出於腋窩之下,沿著上臂內側後緣,走在手太陰與手厥陰經之後側,下行至肘關節內側後方,再沿著前臂內側後緣,抵達掌後腕關節部的尺側豌豆骨突起(手銳骨),進入手掌內尺側一邊,然後沿著小指的橈側到達其末端,接於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

本經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乾、口渴、癲狂及上肢內側後緣疼痛等。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病只有脅痛一證;乙種本所載“是動則痛”與《靈樞·經脈》近同,而“是臂少陰脈(脈)主治其所產病”也只載脅痛。

《靈樞·經脈》所載病候有:目黃,咽乾,脅痛,上肢內側疼痛並厥冷,手掌心熱,心痛,口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