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狀元飯

徽州狀元飯

徽州狀元飯,又名棗子飯,是來自安徽的傳統小吃,據說是明朝末期狀元劉若宰家裡出來的。普通狀元飯是一種鮮紅色的油糯米飯。用紅米莧煮出莧菜湯,加熟豬油拌飯而成。這據說是清朝末期名女賽金花從小愛吃的飯。徽州狀元飯做法完全不一樣,雖然也是紅色油飯,可是加了很多乾果和水果,比較象八寶飯。

做法

徽州狀元飯徽州狀元飯
工具:一個大碗,一個直徑比碗口直徑大四五寸的盤子,一個可以裝下碗的蒸鍋,一個小炒鍋或湯鍋

材料:糯米,熟油,白糖,蓮子,荸薺,紅蜜棗,翡翠心(可無),櫻桃,桔子,芡粉

做法如下:

糯米飯蒸熟,加白糖和豬油拌勻

將沒有去皮的荸薺中間挖個小洞,上籠蒸熟。需要能在大碗外圍排滿一圈的荸薺。

大碗底抹上豬油(防沾),先排一層泡發的去心蓮子,再加一層去核蜜棗,蓋上糯米飯,上籠蒸熟蓮子,成為一碗棗子飯

徽州狀元飯徽州狀元飯

取出棗子飯,倒扣在大盤中間,把碗去除。

每一個熟荸薺,裝滿翡翠心,按上一個櫻桃,碼在棗子飯周圍。

荸薺四周,碼一圈桔子瓣。如沒有小的新鮮蜜桔,控乾水的桔子罐頭也可以。

小鍋加清水和白糖燒開,撇去浮沫,用生芡粉勾芡,下火,加點熟豬油,燒在棗子飯上即成。

名字的爭議

徽州狀元飯徽州狀元飯
劉若宰祖籍山東水泊梁山,天啟五年(1625年)科舉殿試,誠實的回答皇帝問得祖籍。雖然他也說出他其實生在江蘇潛山(現屬安徽),皇帝還是忌諱他的出身,不要提第一名,連名次都沒有上到。

可是他到底生在那裡,現在還有爭論。一說他生在現屬安徽安慶市的潛山,另一說他生在名為“天下狀元第一縣”的安徽休寧。休寧縣和徽州區是現屬安徽黃山市的鄰居。但是潛山縣內有一個狀元府賓館,故址為劉若宰的後花園。安慶市在黃山市的西北,距離並不遠。

劉若宰(字蔭平),一作穎平,號退齋。生卒年不詳,明朝末期狀元,書畫名家。

劉若宰在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科舉考中戊辰科狀元。徽州狀元飯以他為名。崇禎元年(一六二八)殿試第一。工詩,善臨池,戲人墨花,頗有別趣。

劉若宰出生於書香門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長書畫,楷、行、草書均精絕。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劉若宰在安慶的府邸稱"狀元府",今安慶狀元府賓館得名於此。

徽菜

徽菜。南宋年間發端於歙縣,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經濟、文化發達的結果。徽菜重(講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選料精良,製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產地、季節、鮮度、部位、品種等,擅長炒、炸、燒、燉、溜、燜、,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風味更加鮮明。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清蒸石雞虎皮毛豆腐鳳燉牡丹、紅燒劃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調之鄉的績溪縣,到外地開飯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國、大中華、大富貴,武漢的大中華等皆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