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望學校

德望學校

德望學校是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在香港所設辦的第一組別天主教女子學校。位於九龍清水灣道303號。國小部成立於1955年,中學部則於1957年開始招收中一學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校訓是禰是希望,占地約13,676平方。其作為香港一傳統名校,德望學校的主要授課語言為英語,中一至中五的中文科則以國語授課,而非華裔和有意選修法語的學生可不用修讀中文,只修法語。2002年9月起,再轉為直接資助計畫學校。

中學部

德望學校(中學部)的地址為九龍清水灣道303號,占地約13,676平方米,現為一所直資學校。現任校長為Mrs.Laura Loraine Green。校訓是「愛(love)、希望(hope)、喜悅(joy)及感恩( thanksgiving)」。學校的主要授課語言為英語,中一至中三的中文科以國語授課,而中四至中六則以粵語授課,而非華裔和有意選修法文的學生可不用修讀中文,只修法文。

國小部

德望學校 德望學校

德望學校(國小部)的地址為九龍扎山道383號,占地約17,019平方米,現為一所全日制私立國小。服務二十多年的前任校長梁銀禧修女,已於二零一二年一月下旬宣布於學年結束後退休,二月一日由校監阮嫣玲修女擔任署任校長。

幼稚園部

德望學校(幼稚園部)的地址為九龍扎山道381號。二零一二年八月一日國小部與幼稚園部重組為德望國小暨幼稚園。校訓是「禰是希望」。

學校歷史

辦學團體

德望學校是由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Missionary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M.I.C.)所創辦,屬該會香港聖神瑪利亞會省(Province Mary of the Holy Spirit Hong Kong)。

而在創辦德望前,修會已於1930年創辦德信學校(國小暨幼稚園),惟該校已於1993年轉交予東亞教育促進會(主業會相關團體)辦理。而修會於1970年創辦的姐妹校德愛中學,亦會於大約2012年起交由東亞教育促進會接辦。

要注意的是,保祿六世書院的辦學團體雖跟修會同名,但兩間為不同的修會-其又名「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P.I.M.E. Sisters)。

創校歷程

1954年,一群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從加拿大來港,在九龍窩打老道125號創立德望學校,開辦幼稚園及國小班級。

1955年,德望學校國小部正式遷往現址(清水灣道 NKIL 3810段)。

1957年,德望學校開始招收中一、中二學生。

1960年,中學部成為政府資助私立學校。

1962年,首批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會考。

1964年,中學部位於清水灣道 NKIL 4192段的校舍完工。

1974年,中學部開設文科的中七班級及理科的中六班級。

1978年,中學部成為政府教育署全資資助中學。

1984年,戴麗雅翼校舍完工。

1995年,游泳池完工及啟用。

2002年,德望學校轉為直接資助計畫學校。重建工程亦分階段展開。

2007年,學校慶祝50周年校慶,並舉辦開放日。

2009年,國小部重建工程完工,正式轉為全日制國小。幼稚園部大樓完工,並開始招生。

2010年,德望學校重辦幼稚園部。

學校特別事件

1. 早年,德望學校曾錄取男生,讓他們在該校修讀預科,例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

2.1975年,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浦訪港,德望學校屬下合唱團在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面前獻唱,當時率領德望學校合唱團總指揮為該團音樂總監戴容應嫦指揮,至此,德望學校成就離不開合唱團和音樂。

3.2006年10月,德望學校舉辦50周年開放日,由時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主持啟幕禮。

課外活動

逾四十多個活動小組,分為體育、興趣、制服及服務四類。

安排學生參觀不同博物館、機構及實地考察。

鼓勵學生參予不同比賽、講座、訓練等等。

舉辦不同的境外學習及交流,如到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泰國、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著名校友

梁劉柔芬:香港立法會議員

鄭裕玲:著名藝人,現仍活躍於娛樂圈

楊采妮:藝人

關伊彤:藝人

翁美玲:已故藝人

余綺霞:已故藝人

朱凱婷:藝人,2001年香港小姐季軍,現仍活躍於娛樂圈

劉銘欣:now寬頻電視財經資訊部高級主播

陳雅嫻:香港知名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森美的妻子,現已息影。

陳 馨:前德望學校(中學部)校長。1979年畢業,1985年起在母校工作,2006年升任校長,2010年離職。

蔡曉慧:香港著名泳手

江忞懿:香港著名泳手

嚴劍豪:前亞洲電視與無線電視主播

郭嘉恩:無線新聞記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