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街

德國街

據史料記載,青島館陶路初建於1899年,因為靠近膠海關、後海碼頭和大港火車站,德國駐膠市政當局將此規劃為“洋行區”,各國的許多駐青機構最初也是先在這裡涉足。20世紀初,在中山路北段的延伸部分——館陶路,建成了“洋行一條街”。

在20世紀的頭10年內,隨著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多家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紛紛來此設立。後來,由於金融業的迅速膨脹和擴張,館陶路變得擁擠不堪,於是大部分銀行不得不遷址中山路南部。可以說,如果沒有當時館陶路紅火的進出口貿易,就不會有後來中山路商業區的大繁榮。進入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已經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被稱作是“青島的華爾街”,從而影響著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據史料記載,館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時有50多家,多為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丹麥、比利時、葡萄牙等國大公司的分支機構,其中,日本的銀行和大公司還建有富麗堂皇的大型建築,以顯示其在青島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如當時的青島取引所、正金銀行、朝鮮銀行、三菱洋行、大連汽船株式會社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現在都作為優秀歷史建築保留下來。
2008年12月16日,青島市北區決定將館陶路打造成青島德國風情街。青島德國風情街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館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縣路,與上海路、寧波路、廣東路垂直相交,總長度1000餘米。作為青島市西部舊城區,是青島歷史上的經濟、金融、商貿和文化中心,代表了青島歷史發展的進程,濃縮了舊青島的歷史。現有歷史建築25座,占現有建築總量的71%。其中現存德式、日式風格的歷史優秀建築共14棟,約20萬平方米。整個街區的功能定位是打造金融商貿、特色旅遊、影視文化、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街區。
鑒於館陶路在青島的歷史地位和現存歷史優秀建築的影響,根據青島市政府推進舊城區建設的部署,本著“積澱歷史、恢復活力,整合功能、彰顯特色”的原則,按照“修舊如初、修舊如新”的思路,正確處理好新舊建築的整體風格,為舊城區合理定位;突出德式建築元素,恢復歷史建築風貌,營造新的城市形象;突出中外文化融合,引入德國民族文化,集聚德國特色產業,以經濟發展推動舊城區改造,激發舊城區的生機和活力,帶動周邊區域的建設和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