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情報局

簡稱BND,這是聯邦德國於1956年4月在美國支持下,按中央情報局的旨意和模式成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聯邦調查局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聯邦德國的翻版。它是一個由舊納粹分子、希特勒邊防軍高級將領掌管和指揮的秘密情報機關。其骨幹,基本上是納粹情報頭子蓋倫的舊班底。

概述

德國聯邦情報局德國聯邦情報局

提起德國聯邦情報局,不能不提蓋倫和他締造的“蓋倫組織”。二戰期間,蓋倫將軍曾是德軍東線外軍處的處長。德國戰敗後,蓋倫非常憎恨蘇聯,一心要拯救自己的祖國,於是他想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報,與美國人合作,共同對付蘇聯。 1949年,蓋倫終於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新的情治單位,“蓋倫組織”從此成立,開始為美國人和聯邦德國政府服務。經過考察,蓋倫選中了慕尼黑南郊普拉赫鎮的一個大院子作為自己的總部。普拉赫”從此成為“蓋倫組織”以及後來的聯邦情報局的代名詞。1956年,德國政府在蓋倫諜報組織的基礎上成立聯邦情報局,普拉赫成為聯邦情報局總部所在地。蓋倫擔任情報局局長,蓋倫組織從此有了正式名份。但為了保密,在情報局大門旁卻只豎立著一塊“軍事重地”的牌子,對外人來說,這裡仍然是一個極其神秘的地方。直到冷戰結束後,牌子上的“軍事重地”才改為“聯邦情報局”。

任務

聯邦情報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蒐集和分析外國的軍事、政治、技術和經濟情報,它不僅同聯邦國防部所屬的軍事情治單位及聯邦內政部隸屬的聯邦憲法保衛局建立密切聯繫,而且還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北約國家的各情治單位建立業務聯繫和進行情報交流。

組織機構

聯邦情報局現有工作人員7000多人,它在聯邦德國各地設有100多個分局,工作人員大約2400餘人,派往國外的情報人員則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聯邦情報局下設四個司:
一司:又稱情報司,一是負責蒐集情報,並將匯集的情報經鑑定後轉送三司;二是負責向國外派遣情報人員和向聯邦德國的各駐外國機關派遣人員。
二司:又稱技術司,主要負責無線電監聽、廣播監聽等。
三司:又稱調研工作司,主要負責整理、分析和公開情報工作,其主要人員是軍事、經濟、政治方面的專家。
四司:又稱管理司.主要負責人事、總務和行政的管理。
1990年兩德實現統一後,原聯邦德國的聯邦情報局成為整個德國的情報機關。隨著冷戰的結束,聯邦情報局一些傳統的戰賂目標已經消失,同時又出現了諸多新的挑戰。面對這樣的新形勢,聯邦情報局對其方針、任務進行了一些新的調整,提出了新任務,確定了新重點,除了獨立國協和東歐之外,更把近東和北非、第三世界各國和地區作為關注的重點。

相關信息

只有食堂菜譜是公開的

蓋倫組織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要過一輩子的秘密生活,即使脫離了組織,也要保守秘密。蓋倫組織內的每名工作人員都有一個代號,蓋倫也為自己取了一個代號——“施奈德博士””或“博士”。如今的聯邦情報局,繼承了這種代號制度。

每天早晨,聯邦情報局的工作人員乘坐著局裡的班車前來上班。有時,班車上會上來父母和孩子一家人,這一家全是聯邦情報局的工作人員。原來,聯邦情報局在招收工作人員時,本局工作人員的子女會得到照顧。他們很容易通過情報局內部安全部門的檢查,從而成為一名“根紅苗正”的情報人員。在普拉赫有著極其嚴格的秘密活動氛圍,除了食堂的菜譜是公開的,一切都是秘密的。每天工作結束後,工作人員要將辦公桌收拾得乾乾淨淨,不留一張紙。然後,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將所有的垃圾袋送往一個帶有鐵門的屋子裡,在那裡將這些垃圾銷毀。

買張圖片要花2萬美元

聯邦情報局擔負著為德國政府提供情報保障的重要任務。如今,聯邦情報局特別關注的是世界上發生衝突的地區。聯邦情報局所獲得的情報有30%來自於秘密偵察,30%來自公開信息,其他的則來自技術偵察。目前,德國還沒有自己的間諜衛星。為了獲得一些目標的清晰圖片,聯邦情報局要去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國家的情報部門去買。通常一張圖片就要花去2萬美元,即使是一些商業圖片也要1500到5000歐元。惟一讓聯邦情報局感到寬慰的,就是大部分德國青年認為情報事業是非常神聖的有發展前途的行業。聯邦情報局在新聞媒體和網際網路上發出公開啟事後,應徵人數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

全球主要國家的主要情治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