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網蟲

微網蟲

微網蟲屬於葉足動物門,因身上多邊形的鱗狀骨片而得名,體長可達8厘米,具有9對礦化骨片和10對足,這些骨片起到連線腿和關節的作用,目前只有在澄江才發現有這種生物完整的化石。

概述

微網蟲屬於葉足動物門,因身上多邊形的鱗狀骨片而得名,具有網狀骨片的微網蟲,每個網眼中有一個圓管構造,可能具有感光作用,體長可達8厘米,這些骨片起到連線腿和關節的作用,在澄江生物群發現有這種生物完整的化石
為了找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根據,各國的科學家們進行了艱苦的探索。1909年,在加拿大北部的布爾吉斯,科學家瓦爾克特偶然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化石,進而發現了轟動世界的布爾吉斯頁岩化石群。在那裡科學家們找到了距今5.15億年的古生動物化石,使地球上生物化石門類從20多個增加到40多個。而澄江生物群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為研究這—生命大爆發現象提供了更好更豐富的佐證。

外形特徵

微網蟲因身上多邊形的鱗狀骨片而得名,具有網狀骨片的微網蟲,每個網眼中有一個圓管構造,可能具有感光作用,體長可達8厘米,具有9對礦化骨片和10對足,這些骨片起到連線腿和關節的作用,有專家認為,這些骨片是一種繁殖後代用的儲卵器,不過參照現代節肢動物繁殖器官多集中在一個部位的特點,儲卵器不可能這樣分散。也有專家認為,這些骨片是具有感光作用的多眼,所以有了“九眼精靈”的美稱。不過動物的眼睛一般集中在頭部,和微網蟲類似的生物在地球上還沒有找到。
微網蟲 因為缺少軟體組織,它們的網狀骨片被作了許多離奇解釋:一是包殼類群體生物;二是儲卵倉;三是動物表皮的骨片,甚至被認為是最早的放射蟲。在澄江發現的完整微網蟲化石令人驚訝,因為誰也未曾想到這些奇形怪狀的骨板竟然長在毛狀動物的身上。

分布區域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澂江縣城6km。整個化石埋藏帶呈蛇狀蜒蜒達20km,寬4.5km,埋藏深度達50m以上。現圈定的保護面積為18km,其中核心區保護面積1.2平方公里。

化石明星

在澄江發現的完整微網蟲化石令人驚訝,因為誰也未曾想到這些奇形怪狀的骨板竟然長在毛狀動物的身上。因此,微網蟲榮登英國《自然》雜誌第6232期封面,成為化石明星。
《紐約時報》曾經這樣評論微網蟲:“一些寒武紀生物很容易就扮演科幻小說里的角色,最奇怪的傢伙就是一種身上長著10對足和覆蓋有鱗片狀骨骼的蠕形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