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冬粉

微博冬粉

微博冬粉是在微博里對某一博主保持持續關注的群體,當微博的博主在其微博上發表新的留言,第一時間關注他的大多數情況下就會是該微博的冬粉。同時冬粉們又會將其言論傳播到更大的範圍,使得博主的影響力逐步擴大,由此引發了冬粉數量上的競爭。

基本信息

簡介

微博冬粉
“冬粉”是英語‘Fans’(狂熱、熱愛之意,後引申為影迷、追星等意思)的音譯。原本多指女影迷、女歌迷、女追星族等.微博冬粉則是指在微博里關注你的人。您“關注”的人越多,您獲取的信息就越多;而您的“冬粉”越多,表示您發表的微博被很多人看到。

影響力

1
假如有兩位微博博主A和B,A有一百個冬粉,B有一千個冬粉。如果一個廣告主要投一百元錢一天的廣告,只能投給其中的一個人,該投給誰?如果簡單按冬粉數量等於影響力的假設,當然應該投給B,同樣的錢前者只有100人能看到,後者卻有1000人能看到。如果這位廣告主有些網路運營的經驗和社會網路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的基礎知識,那么他會在決定前再向網站索取如下補充信息:
A和B的冬粉群各自平均的冬粉數量是多少?假如A的冬粉的冬粉平均數量是100,而B的冬粉的冬粉平均數量是5,那么在新浪微博平台上能夠看到A的微博的人數是10,100(N=100+100*100),而能夠看到B的微博的人數是6,000(N=1000+1000*5)。由於A的信息顯示在其冬粉的空間裡,A的直接冬粉雖然只有B的十分之一,但間接冬粉卻比B多了4100位。如果廣告是以微博的形式出現,那么投給A將獲得10,101次展示,而投給B只能獲得6001次展示。所以,如果只按直接冬粉數量決定廣告投向,那該投給B,如果再考慮到間接冬粉數量,那就該投給A。
A和B的冬粉群和冬粉的冬粉群訪問微博的時間間隔平均是多長?假如A的冬粉平均每2天訪問一次,那么廣告有效展示給冬粉的機會只有5050次;而B的冬粉平均每天訪問一次,廣告展示機會仍然是6001次。考慮了這個新變數,廣告顯然應該投給B。
A和B與他們的冬粉之間,冬粉與冬粉的冬粉之間各自的互動性如何?假如A的冬粉平均每天對A的微博發表100條評論,A選擇性回帖50條;B的冬粉平均每天發50條評論,B回帖10條;那么可以說A與冬粉的互動性大於B,而互動性是影響力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廣告也許該投給A。
A和B各自的冬粉之間相互關注度如何?假如A的100位冬粉間都是互相關注的,那么在這個社傳播形成放射性發散的機會比較大。這樣看來廣告好像又應該投給B。
以上四個因素涉及了社會網路分析中中心度,連線性,重複度和網路強度等基本概念。每多考慮一個因素,結論就會變化一次.如果再考慮到這四個因素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建立一個分析模型.這還只是為了說明問題給了一個極度簡化了的例子,如果廣告額不是一百元而是一百萬,廣告代理商又是比較盡職而不是糊弄的話,這個模型還應該至少再多考慮五個因素.有人喜歡把這樣的工作叫做數據挖掘,其實不是,這些事情在做產品設計,後台管理和商業模式建設時就該提前想到。

增粉技巧

搶占先機

兵法上常講“時機”,所以凡事先入為主、先發制人總會占得優勢。所以,搶占先機是非常重要的。擁有5500多名冬粉的巫先生表示:“可能我的微博開得比較早吧,當時微博還沒那么多人。”在新浪微博開始起步的時候,巫先生就註冊賬戶了。
所以,想出名還得趁早啊。

職業色彩

不容忽視的是,職業也是微博冬粉大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社會職業,由於其特殊性,在微博上有著自然的吸引力。比如,有一條微博就說:“如果往微博里一塊石頭砸下去,砸中的不是記者就是編輯。”隨即有評論回覆說:“這一砸,砸得真準。”
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在微博中的比例相當的高。這一方面,是媒體人員需要從微博當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媒體人員也經常在微博上發布信息,很多相關行業的人士也會對媒體人員的微博舉動加以關注,以期獲得這些信息或動態。
實際上,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職業,比如公務員、公安、房地產、金融行業等,越是敏感的行業,可能被關注的程度越高。

刷粉內幕

您的微博有多少冬粉?想擁有和巨星一樣的號召力嗎?您的冬粉數量決定了您在這個時代的發言權!
“玩微博、屯冬粉,創造個人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力!冬粉數(聽眾人數)=影響力!=人脈!=人民幣!”……
國內某知名購物網站上,“新浪微博刷冬粉,新浪微博怎么刷冬粉”廣告鋪天蓋地。
微博時代,男女老少都在發微博,分享信息。同事、同學、親朋好友互相關注成為對方的“冬粉”,“冬粉”數量越多,似乎意味著影響力越大。這一背景下,一種另類職業——“新浪微博刷冬粉大師”便應運而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