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

語出:漢王充《論衡·論死》:“蟬之未蛻,為復育;已蛻也,去復育之體,更為蟬之形。”《廣韻·入屋》:“復蜟,蟬未蛻者。”

fù yù【Restoration and Cultivation, ㄈㄨˋ ㄧㄩˋ】
“復育”一詞,源為“蝮蜟”、“復蜟”,釋義:蟬之幼蟲或蟬蛻。《康熙字典·申集中·蟲字部》:東漢·王充《論衡·論死》云:蟬之未蛻,為蝮育;已蛻也,去蝮育之體,更為蟬之形。北宋陳彭年、丘雍奉旨編修的《廣韻·入聲卷第五》:“復蜟,蟬未蛻者。”清·洪頤煊《讀書叢錄·字林》:“蝮蜟,蟬皮也,猶蛣蜣【qī qiāng】。”
“復育”是古義借喻,指還較稚嫩、脆弱的事物,需要依據機理使之復元並精心培育。如生態~、環境~、森林~、土壤~、文化~、精神~等等(柳諧·今注)。字源:蝮-《說文解字》:第13卷上,虫部第2字,編號8740;《康熙字典》:第1091頁,第1字;《古文字詁林》:第10冊,第4部,虫部,第2字。復[彳和 復組成]還原,回歸之意。《說文解字》:第2卷下,彳部第4字,編號1225;《康熙字典》:第369頁,第22字;《辭海》:第5卷,第1620頁,第4字;《漢語字典》:第2卷,第834頁,第2字;《古文字詁林》:第2冊,第13部,彳部,第4字。蜟-《康熙字典》:第1086頁,第4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