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溜

復溜

復溜,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昌陽、伏白、外命。屬足少陰腎經。經(金)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及脛後動、靜脈。主治腹脹,水腫,腸鳴,泄瀉,盜汗,自汗,腳氣,腿腫,足痿。直刺0.5-1寸。

名稱釋義

1、復溜: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

2、伏白:伏,隱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氣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熱溜散的水氣隱伏著肺金之氣的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溫度上升而變為肺金之性的涼濕之氣,故名伏白。

3、昌陽:昌,昌盛繁榮也。陽,陽氣也。昌陽名意指腎經陽氣至本穴後才變為昌盛繁榮之狀。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變為了天部的陽氣,腎經陽氣在此變得繁榮昌盛,故名昌陽。

4、腎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經過本穴動而不居,故為腎經經穴。

5、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腎經的天部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其屬金。

治法

寒則先泄後補或補之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在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

在比目魚肌下方,拇長屈肌內;有脛後動、靜脈分布;布有腓腸肌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和脛神經。

主治

1. 水腫,腹脹;

2. 盜汗,身熱無汗;

3. 腸鳴,泄瀉;

4. 足痿,腰脊強痛。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睪丸炎、尿路感染等。

配伍

配腎俞、關元、天樞、足三里主治泄瀉;

配腎俞、脾俞、太溪、足三里主治水腫;

配合谷主治汗出不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