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

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系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作品,文章主要內容為長安周圍的好幾個縣發生了旱災,上書皇上期望減免百姓賦稅。

文章全文

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①
右2 。臣伏以今年已來,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3 。陛下恩逾慈母,仁過春陽,租賦之間,例皆蠲免4 。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雖宏,下困猶甚。至聞有棄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樹以納稅錢5 ,寒餒道途,斃踣溝壑。有者皆已輸納,無者徒被追征。臣愚以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臣竊見陛下憐念黎元,同於赤子。至或犯法當戮,猶且寬而宥之,況此無辜之人,豈有知而不救?又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其百姓實宜倍加憂恤。今瑞雪頻降,來年必豐,急之則得少而人傷,緩之則事存而利遠。伏乞特敕京兆府,應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內6 ,征未得者,並且停徵,容至來年蠶麥,庶得少有存立7 。
臣至陋至愚,無所知識,受恩思效,有見輒言,無任懇款慚懼之至。謹錄奏聞,謹奏。
說明:
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韓愈調任御史台任監察御史。這是個八品小官,卻掌管考察萬官,巡查地方行政之職,有干政的機會。
這一年,長安周圍的好幾個縣發生了旱災,春夏無雨,秋又早霜,田畝所收十不存一。但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長官京兆尹李實,卻為了討好唐德宗,一味壓下諂上,封鎖訊息,報喜不報憂。天災加人禍,人民生活困苦萬狀。韓愈向德宗遞交了這份奏狀,說明事實真相,請求朝庭減免賦稅。狀文首先列舉了夏秋以來京畿一帶受災的具體情況,接著,韓愈向皇帝建議,免除百姓當年的租稅,待明年蠶絲上市和收麥子的時候再征。第三段是寫己的心跡,說自己愚魯無知,只是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而已。這篇狀文觸怒了德宗,加上其他原因,韓愈被貶為陽山縣令。

韓愈生平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鬥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志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採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像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注釋:

①《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方氏《舉正》:貞元“十九年冬作。” 廖本題註:“公時為監察御史。皇浦湜為公作《神道碑》曰:‘貞元十九年,關中旱飢,人死相枕籍,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役,而免田租之弊,專政者惡之,出為連州陽山令’。蓋謂此也。公二十一年《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歷言得罪之由,與湜言無異。史以為言宮市,出陽山,誤矣。”魏本較簡。 御史:諫官。台:就是機關,與閣、府、寺、省等意義相似。狀,一種公文體裁。
2 右:指右方所開列的簡短事由,即本文的標題。
3 京畿:京師及其附近地區。亢旱:韓愈《寄三學士》詩:“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又《上李尚書書》:“今年已來,不雨者百有餘日,種不入土,野無青草。”按:貞元十九年正月至七月關中不雨,見《舊唐書·德宗紀》。
4 蠲免:免除。韓愈《寄三學士》詩:“上憐民無食,征賦半已休。” 
5 據《舊唐書·李實傳》:“德宗問人疾苦?李實奏曰:‘今年雖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稅皆不免。人窮無告,乃拆屋瓦木,賣麥苗,以供賦斂。優人成輔端因戲作語,為秦民艱苦之狀云:‘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賤田園?一頃麥苗五碩米,三間堂屋二千錢。’凡如此語有數十篇,實聞之怒,言輔端誹謗國政,德宗遽令決殺。”諫臣被逐,優人遭殺。德宗晚年實極昏瞶和殘忍。
6 腹內:當時的俗語,公文中亦常用,其義如後來之“名下”。
7 容至來年蠶麥:寬容到明年蠶絲上市,收割麥子的時候。少有存立:少,稍;存立,生存自立;少有存立,勉強可以過活。

賞析:

童第德曰:“文體明白曉暢,兼用當時口語,如拆屋、瑞雪、百姓腹內等等,務求人人都解,就是他(韓愈)自己所說的‘當時之文’。”
峻峰補評:“文章有理有據,文字淺顯明白,不加修飾,自有一種沉著樸實、直率誠懇的氣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