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順從學習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困難,學習壞的就像山崩一樣容易。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基本信息

解釋: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傳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言善之難也。”東周末年,王子朝叛亂。周敬王見逐於都城,奔至成周。諸流亡大臣擬在成周築城建都。晉魏舒表贊同,然衛大夫彪傒不以為然。彪傒曰:“俗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昔孔甲亂夏,傳四代而隕。商自玄王始,經十四代努力不懈始成,傳至帝甲始衰,僅七代遂亡。今周自幽王始已傳十四代而敗,離崩不遠矣!”喻為學好難如登山,而學壞易似山崩, 多用於勸勉之語。
【出處】 :《國語·周語下》
衛彪傒適周,聞之,見單穆公曰:“萇、劉其不歿乎?《周詩》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詩也,以為飫歌,名之曰‘支’,以遺後之人,使永監焉。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少典與焉。是以為之日惕,其欲教民戒也。然則夫‘支’之所道者,必盡知天地之為也。不然,不足以遺後之人。今萇、劉欲支天之所壞,不亦難乎?自幽王而天奪之明,使迷亂棄德,而即慆淫,以亡其百姓,其壞之也久矣。而又將補之,殆不可矣!水火之所犯,猶不可救,而況天乎?《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昔孔甲亂夏,四世而隕;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帝甲亂之,七世而隕。雕稷勤周,十有五世而興,幽王亂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謂多,胡可興也?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盪以為魁陵、糞土、溝瀆,其有悛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