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遊

徒步旅遊

徒步旅遊是一種靈活自由、老少鹹宜的旅遊方式。以健身為主要目的,可鍛鍊人的意志和毅力,把鍛鍊身體與觀光遊覽有機地結合起來。

基本信息

徒步旅遊概念

旅行旅行
徒步旅遊是一種靈活自由、老少鹹宜的旅遊方式。以健身為主要目的,可鍛鍊人的意志毅力,把鍛鍊身體與觀光遊覽有機地結合起來。旅遊者邊走、邊游、邊看,不受時間或季節限制,從容不迫,自由自在。在西方經濟已開發國家很受人們歡迎。尤其在聯邦德國,“弗爾克斯徒步旅行”(德語“弗爾克斯”意即“人民”、“國民”)幾乎成為一項全民性活動。據統計1968年全國有2.4萬人參加,到1977年劇增至7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9以上。
這種民眾性旅遊活動通常始於周末,距離10公里至40公里不等,速度自行掌握;有的還利用假日進行長途徒步旅遊,如到風景幽美的阿爾卑斯山,甚至到達丹麥盧森堡等鄰近國家的名勝古蹟或鄉村城鎮。目前此種旅遊方式已擴散到歐洲其他國家。
CVA關於徒步旅遊又有更加豐富的解釋:
徒步旅遊是指旅遊者以徒步為主要旅行方式的一種旅遊形態。即旅遊者具有明確的旅遊意識,用行走的方式在走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獲得強烈的旅遊體驗。
休閒徒步旅遊在時間上可長可短,在空間上是一條線路。按照徒步旅遊線路所在地理環境可以劃分為山Y野徒步旅遊(M-)城市徒步旅遊(C-)、山地公路徒步旅遊(MC-)等。
按照徒步旅遊資源並結合線路形式分為:自然類休閒徒步旅遊、人文類徒步旅遊線路和特殊綜合類徒步旅遊線路(如: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
徒步旅遊”產生和興起的基礎和條件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多,以及新觀念和新文化的發展,休閒、度假、療養、健身娛樂活動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和中國近十年間徒步運動的普及,使得“徒步旅遊“作為一種嶄新的旅遊模式迅速受到廣大旅行和徒步愛好者的青睞;
其次,“徒步旅遊”產生興起的主觀因素是由於徒步運動的廣泛開展,徒步者徒步素養提升,對於生活品質、生命質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促使其已不單單滿足於徒步強身健體,遊玩享樂的功能,而更加追求在徒步中欣賞自然美景、探奇求新、開拓視野、體驗不同區域民族、古今中外的風俗文化。
徒步旅遊”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旅遊,而是對傳統的旅遊概念從內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與傳統旅遊模式相比,旅遊者具有更加明確的旅遊意識,旅遊行程可以彈性變化。由於徒步旅遊的高參與性和簡單易行,旅遊者不僅能從自然和人文景觀中獲得強烈的旅遊體驗,而且作為一種體育健身的方式,能有效地增強旅遊者的體質,錘鍊旅遊者的意志。

徒步旅遊防病準備

徒步旅行對於青年人和中年人,無疑可以增強體質。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準備,則有可能適得其反,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防疲勞

預防的關鍵在於,一要步姿正確,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會走路,走小路而不是走平坦的路,即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邊。

防腳打泡

萬一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防寒暑

部分徒步旅行要帶一些質輕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廣闊的北方平原,風速較大,衣著應及時調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解渴要適可而止

出發前最好準備一壺清茶水,適當加些。清茶能生津止渴,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鹽分不足。

熱水洗腳去疲勞

熱水洗腳可以去除長時間徒步旅遊的疲勞。

常用藥

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的感冒藥、防暑藥和外傷藥,備一酒精盒浸1-2根馬尾。

注意事項

比起其他形式的旅遊,徒步旅遊受自然界的影響最大,消耗的體力也最多,特別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最好是結伴而行,至少是三個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則互相干擾,行動不便。行李帶的少而輕,但一定要帶一些常用藥。出發前就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膚潰瘍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有所了解。

重要裝備

1、背包 

徒步者最重要裝備之一:背包

背包的大小要看出行路線遠近而定,一般在本市周邊出行30升左右即可。如果長途出行的話,MM們要有一個55升左右的背包,GG要有一個65升以上的背包:在選擇購買背包時一定要反覆背試(最好可以有負重測試)並且一定要向有相關技術的營業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出行時會起不到減輕負重,均勻負擔的作用。有關背包的選購以及使用資料很多,曾經在此版塊有帖子,如果你需要知道詳細知識,自己可以查看。買包時不一定要最貴,重要的是要合適自己的身體的背負系統,面料我個人認為要結實,輕度防雨,在購買時如果背包沒有自帶防雨罩,那你別忘了同時買一個背包防雨罩。

2、鞋子 

徒步者最重要裝備之二:鞋子
鞋子和背包被稱為徒步者最重要的裝備,因為鞋子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你的人身安全。你一定要選擇一雙好的登山鞋登山鞋最好是高邦的,可以保護你的骨踝,人在長時間徒步時踝骨很容易受傷。如果你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選擇一雙好的鞋子上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值得的。

如果你將作長途旅遊,或者已知有涉水,那你該準備一雙溯溪鞋作為備用,當然你也可以買一雙便宜的解放鞋。

幾種路況通過方法

過獨木橋

直接過去時人有點像雜技演員一樣,腳步跨開同肩寬,並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公尺處,一步步牢固貼在橋上,迅速走路。如果橋身不長,稍微快點會比慢走好得多,只要保持平衡就能很快的通過。如果隊員較多,可以先過去兩個人(帶上將繩子帶上)。在溪流兩岸拉上一根或兩根保護繩,繩子兩頭繃直並在兩岸邊的樹上,就可以大膽通過了。碰到女隊員心虛可以由一名男隊員在後協助,並幫她背包。

過碎石地

如果有其它可行的路線,應儘量避免在碎石地行走。在過碎石地時,先試探石塊是否穩固,要避免一下子用力踩在石塊上,這樣容易失去平衡而滑倒或受傷。

過棧道

這裡的棧道指的是一些峽谷邊的窄路,一面是峽壁,一面是河谷,只容一人通行。由於人都背著背包,如果突然轉身或下蹲,背包往往會碰到岩壁把自己抵出道路,造成危險。正確的方法是面向岩壁慢慢地側身移動。

徒步渡河

當摸不清河水深淺時,用一根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小木棍在前探路。遇到河水比膝蓋淺時,夏天可以捲起褲管,慢慢渡過。避免光腳,不要脫鞋比較安全。河中有石頭可踏時,要選擇乾燥的石塊走,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並且確定石頭不易搖動(也可用小木棍在前面試探),再移動重心。有些石頭容易搖動,會造成骨折意外事故。遇到河水深時,不要冒險渡河,考慮繞路,或者其它方法。

雨天行走

雨天最為頭痛的是泥土粘在鞋子上,行走非常困難,同時還容易滑倒。所以行走時要將鞋帶繫緊,以免碰到泥坑將鞋子粘脫下來。在泥坑裡爬坡時最好用上鞋爬子(防滑作用)或手杖。如果能向當地農民買到草鞋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上坡路

提步要自然,步幅不要太多。如果邁開大步走路,身體會左右搖晃,失去平衡,要一步步紮實地走。記得不要提膝過高,儘量利用大腿肌肉力量來提升身體;同時要避免攀扶樹木或其他植物,如遇到陡峭山路,應避免直線攀升,最好向左向右交替(之字形)上去。

下坡路

下坡路一般覺得很輕鬆,但如果破壞原來走路的節奏性,很容易跌倒受傷。尤其是千萬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傷。老練的人,下坡路總是慢走,並把鞋帶系得很緊,以免腳尖撞到鞋頂,弄傷指尖。如果斜坡太陡,可以採用之字形下山或側身而下。

過草叢灌木

首先應穿著長袖衫和長褲,小心觀察路線及走向,避免迷途。不要緊隨前面的人,以免被因樹枝或草木反彈打傷;要時刻留意草叢內的洞穴或石塊,以免失足或摔交,同時留意草叢內的蜂巢蟻穴,利用樹枝撥開草叢荊蕀,並提膝踏步前進,以減低受蛇蟲侵襲的危險。

過吊橋

吊橋比較容易左右搖晃,人最好是一個個的過,切記不可擁擠,以免發生危險。如果有恐高症,則不要向下看腳底的河流(尤其是溪流踹急的情況下),儘量把視線轉移在身體前100公尺處的橋身;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有節奏性地走過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