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風[作家]

徐風[作家]

徐風,男,漢族,江蘇省宜興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宜興市文聯副主席,民進成員。徐風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血路》、《欲望》、《秋風涼了》,散文集《守住心靈》,電視文學集《苦苦尋覓》,電視劇劇本《這把壺》(上、下集,已錄製播出)等。正在創作長篇小說《多夢春秋》約20萬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徐風徐風(左)

徐風,江蘇省宜興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宜興市文聯副主席,民進成員。大專畢業。1976年參加工作,歷任耐火廠工人,宜興市文化館創作組長,《宜興文化報》編輯部主任,宜興市文聯副主席,宜興電視台副台長。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徐風著有中短篇小說《血路》《欲望》、《秋風涼了》,散文集《守住心靈》,電視文學集《苦苦尋覓》,電視劇劇本《這把壺》(上、下集,已錄製播出)等。正在創作長篇小說《多夢春秋》約20萬字。反映當代青年探索人生的曲折故事。其筆下的人物大都來自鄉村阡陌,樸素得近乎寒傖,但又瀰漫著塵世的溫情。他近年致力於“城與鄉”系列的中、長篇小說創作,並較多地表現出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的關注。他涉獵的題材,大多發生在江南的“城鄉結合部”,一個個卑微、矛盾而善良的人物漸次登場,演繹著世俗的故事。

徐風少年輟學,早年當過工人,辦過小報。來自底層兼刻苦自學是徐風成為作家的惟一途徑。199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一部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他也由此從文化部門調入宜興電視台。從此,他“日出而記者,日落而作家”。熟悉徐風的人都知道,這些年他一直是手握兩支筆,一支是鋼筆,一支是攝像機,在文壇和電視圈不斷推出力作而引人注目。

人生經歷

徐風徐風

三十多年前,14歲的徐風輟學在家,整日與鍋碗飄盆打交道,圍繞身邊的則是一群面露菜色、終年為生計而奔忙的鄉鄰。文學既不能成為舉手可得的飯碗,滿足他正在發育的身體所需,也不是田舍郎的天子堂,能在十年寒窗之後兌現給他一個光明的未來。文學對於這少年而言,就像天邊的彩虹,絢爛,驚艷,卻也無用得近乎奢侈。

很快,徐風瘦弱的肩膀也掂量出生計的份量。那是一種能將愁苦轉變成麻木、能將精神驅逐出肉體的份量。太過寡淡的吃食與嚴重的體力透支令疲憊如影隨行,而每日早出晚歸時的爬吊拖拉機成了一種莫大的快樂。當一個個血泡化作肉繭記錄下成長的歷程,文學卻不知躲在哪個角落裡冷眼旁觀著這一切。

終於跨進了當地最大的鎮辦工廠,成了人人羨慕的產業工人。徐風此時已長成青年,然而等待著他的,依然是無休止的辛苦勞作,以及日復一日場景固定、內容乏味的生活。此時的中國大地,文學已炙手可熱,但它像一陣風,吹過青年棲身的山鎮,撩撥起他滿腔的希冀,卻不肯稍作停留,而是將他拋棄在原野上,一任徐風無望地掙扎。

苦苦掙扎了十年,終於感動了高貴的繆斯,給了徐風一葉小舟,將他載到了當地的文化中心——縣文化館,當上了一名創作員,並逐漸有了一些變成鉛字的文字,在不斷壘積著他的自信。然而,離真正的文壇依然遙遠,個人前途的謀劃卻迫在眉睫。許多像他一樣乘上文學之舟的年輕人,一旦告別底層、逃離苦海,便很快棄舟登岸,去攀援社會這座大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角色。只有他,仍然固執地一次次解纜遠行,在茫茫大海中顛簸、漂移,向著心中的彼岸挺進。

於是,常常又覺得,徐風對於文學的執著同樣令人費解。在官本位仍牢牢占據主流價值觀地位的宜興,從政幾乎是所有有一點野心的青年之人生目標。那些兩腳污泥、一身臭汗,從放牛娃乾起的農村青年自不必說,就是心高氣傲的天之驕子們,在踏進社會兩三年、書生意氣被消磨得差不多之時,也爭先恐後地擠進這羊腸小道,急切地要從職位的升遷中找回丟失的尊嚴

和他們相比,徐風既不缺少做事的才幹,也不缺少為官的智慧。事實上,底層奮鬥的經歷決定了他從來就不是迂腐、教條的書生,缺乏必要的世故與變通。相反,他善謀勢,知進退,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就連那些做官的朋友也由衷地欽佩他為人處事的幹練與周全。然而,他始終沒有讓這些難得的個人稟賦變成投向仕途的資本,以換取豐厚的利益回報。

文學情結

徐風作品徐風作品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大潮席捲而來,又有一大批文學青年棄文經商,開始構築另一個成功的夢想。中國的商場是另一個官場,商人與官員乃一父同胞,二者的區別恐怕就在於嫡庶之分吧。既然同宗同源,也就熟門熟路,對徐風而言,構不成什麼挑戰。

37歲那年,徐風走進了當地電視台,成了一名編導。有人為他慶幸:終於幡然醒悟了,文學終究不可靠,何況已走向了邊緣;也有冷嘲熱諷:終於繳械投降了,脫去高尚的外衣,也不過俗人一個……但徐風不在意這些,他在意的是電視強大的滲透力,有它做翅膀,文學便能高高地飛翔。事實證明,有了文學的加盟,電視的威力令人震驚。從進入電視台的第二年開始,徐風編導的電視專題片開始不斷在央視露臉,頻頻得獎:《山神爺》、《老龍窯》、《最後的魚鷹部落》、《農民潘根大》……一部比一部更精彩;江蘇省政府優秀電視一等獎、入圍上海國際電視節(1998年)、中國電視政府獎特別獎、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入選加拿大國際電視節(1999年)……一個比一個有份量。這些榮譽的紛至沓來既是意料之中,確又猝不及防。

2004年,徐風調到了宜興市文聯。命運似乎有意要顯示一下它翻雲覆雨的威力,變戲法般地將他“扔”回到十多年前的那個起點。一下子從忙碌而喧囂的電視台來到這清閒幽靜的所在,徐風深深憂慮的不是耐不住這份寂寞,而是習慣了撥弄攝像機的手還能來能拿得住文學創作的筆。把所有現實的糾隔都暫且放一放,當務之急是要重新找回與文學的親近感。雖然用鏡頭寫作的十年文學始終默默地在背後給予著他力量,但現在要讓它重新登台亮相,它會不會像一個昔日名噪一時的紅伶,一旦開口便露出了昨日黃花的尷尬。

答案很快在徐風寫作《堯臣壺傳》時有了。他發現,自己對於非虛構性文字的把握能力超乎想像。這部傳記有著真實的核心,審美的形象,其間流淌著的智慧的清泉與情感的激流,都是令他自己耳目一新的。直到這一刻他才恍然:電視鏡頭給了他另一雙眼睛,透過這雙眼睛看世界,既有冷峻的直面現實,也有詩意的闡釋升華。這樣的獨特語境到創作《花非花紫砂藝人蔣蓉傳》時趨向了成熟,為人們重新認識文學理論意義上的傳記文學提供了現實的文本。就這樣一路走來,漸漸的,在當今文壇上,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一個來自江南宜興的聲音。雖然這聲音還不夠響亮,卻是特別的,因為在它的背後,是古老陶都發出的渾厚而有力的千年吟誦。

走進徐風的文學世界,仿佛一腳踏進了平頭百姓的日常生活。這裡沒有騷首弄姿的顧影自憐,沒有晦澀堅深的故弄玄虛。有的,是深山密林里的清澗鳴唱,農家田舍里的雄雞報曉,是叮噹作響的鍋碗瓢盆,抑揚頓挫的沿街叫賣……無論你是否熟悉這樣的場景,它們都無一例外地讓你感覺身臨其境,看得到其間散發出的陣陣熱氣。無疑,這樣的感受來自徐風說故事的本領。這一本領似乎與生俱來,被他運用得嫻熟自如。於是,跟隨他的敘述,我們就像跟隨一位農民走進了他自家的果園,只見他隨手一摘就是一串鮮翠欲滴的葡萄,隨腳一踢,就是一隻囊紅汁甜的西瓜。

這樣新鮮的故事在他的小說里有,散文里也有,甚至充斥於他的日常話語中。傳神的故事如果再以一種不露聲色的幽默語調娓娓道來,足以讓最不苟言笑者招架不住。於是,看過他作品的,覺得他是一個會說故事的作家,不知道他是作家的,覺得他是一個令人捧腹的幽默家。這樣的睿智既保留了一點農民的狡黠,也融合了一點市民的精明,但更多的,是文化人的一種舉重若輕,它會讓你在忍俊不禁之後,陷入深深的思索和久久的感動中。因為他所有的文字都在表達著同一種情懷,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在徐風近年來的文字中,能夠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紫玉金砂的肌理、韻律和氣息。其實,按照質量守恆定律,紫砂這一全世界僅宜興獨有的物質,肯定會通過特定空間裡物質間的轉換而影響到宜興人的體魄、氣質乃至喜好。如果說這樣的影響總是讓人感覺有些玄,那么紫砂在文化意義上的影響則毫無疑問是與生俱來且絲絲入微的,就像是用紫砂壺泡的陽羨茶,喝一口,頃刻間清香便流遍全身。

這樣的鐘情在徐風不只是直接描寫紫砂的文字多了起來,也不只是對於紫砂的解讀有了仰視、俯視與平視的多角度切換,更體現為一種全新的紫砂文化立場:質樸,日常,有著實用器皿與人的親近感;同時又是高貴、自重的,有著絕不媚俗的傲骨;淡定,安詳;寵辱不驚;寬容,悲憫,更重人間真情。這種立場下的文字,有柴米油鹽但洗去了熗人的煙火氣,有恩怨情仇卻終是以德報怨,平實而不失精緻,活潑而意蘊豐厚。通過它們,真的可以觸摸到古老的紫砂文明在新世紀的脈動。

作品榮譽

徐風先後在《北京文學》、《雨花》、《青春》《海燕》《北方文學》等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數十部(篇)。短篇小說《絕技》曾被《小說月報》轉載;中篇小說《欲望》由江蘇電視台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在中央台播出。《名角》獲江蘇省第3屆報刊文學獎。小說結集作品有《血路》(百花文藝出版社)、《欲望》(江蘇文藝出版社)、《秋風涼了》(中國文聯出版社)、長篇小說《公民喉舌》(作家出版社)。此外,徐風還在《中華散文》、《文學報》、《雨花》、《揚子晚報》、《新民晚報》等報刊發表大量散文隨筆,結集為《守住心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10日,長篇報告文學《花非花》榮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山文學獎報告文學獎。

徐風在堅持業餘文學創作的同時,8年間編導、拍攝了30餘部人文類電視記錄(專題)片。其中《農民潘根大》獲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1998年中國電視政府特別獎、第六屆中國電視神農獎金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山神爺》、《老龍窯》、《最後的魚鷹部落》等獲江蘇省電視政府獎一等獎。30餘部電視片在中央台播出。《農民潘根大》還赴加拿大國際電視節展播,《最後的魚鷹部落》入圍第6屆上海國際電視節。2001年,他的電視文學作品結集為《苦苦尋覓》,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徐風曾獲中國電視學術一等獎、江蘇省優秀電視編導獎、江蘇省報刊文學優秀作品獎,並7次獲“太湖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

文學蘇軍

江蘇是文學大省,在全國都是實力最強的。老、中、青三代在全國都非常突出。文學觀念也是很前沿的。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江蘇在文壇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無論是文體的革新、藝術思想的解放等方面,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有一批先鋒作家湧現。讓我們來盤點文學蘇軍吧。

蘇童
高曉聲
韓東
陸文夫
葉兆言
畢飛宇
范小青
李美皆
荊歌
鄭小瓊
王朔[作家]
何永康
范伯群
斯妤
張弦
吳晨駿
魏微
儲福金
王一梅[作家協會文學分會副會長]
范培松
馮新民
朱文穎
費振鍾
艾煊
林苑中
章紅
楊苡
海笑
丁家桐
王遼生
劉靜生
黃蓓佳
陸建華
陳敬詠
薛冰
徐悅
成正和
劉健屏
林道立
金曾豪

周憲
張曉惠
魯敏[作家]
王鴻
沙白
傅寧軍
吳功正
孫友田
王川
陳遼
李中林
龐培
龐瑞垠
賀景文
裴顯生
滕鳳章
夏堅勇
王大進
賈夢瑋
成漢飈
子川
李風宇
張嵩山
陳武[作家]
許鈞
胡弦
黃毓璜
龐余亮
凌繼堯
章品鎮
傅曉紅
王春瑜
劉仁前
肖俊志
龔正
趙愷
趙本夫
潘浩泉
俞律
許軍

王玉彬
葉彌
包忠文
陸永基
朱輝
朱曉進
楊旭[作家]
祁智
孫華炳
楊守松
沈喬生
吳周文
張王飛
張昌華
趙蘭英
周桐淦
憶明珠
袁瑞良
張文寶
梁晴
趙翼如
徐兆淮
梅汝愷
許麗晴
斯群
曾華鵬
許洪祥
黃小初
趙紹龍
方忠[作家]
李潔冰
車前子[作家]
馮光輝
宋詞[作家]
張芳[作家]
王清平[作家]
孫士英
孫爾台
柳蔭[作家]

姜俐敏
吳星飛
沈蔚德
張傑[作家]
張劍[作家]
張榮彩
王慧芬
黃東龍
陳義海
朱文[作家]
凌煥新
唐金月
黑陶[江蘇作家]
趙康琪
陳道龍
徐風[作家]
徐明德[作家]
柯江
梁弓
肖靜
劉振華[作家]
黃梵
蔡玉洗
戴仲燕
王堯[作家]
王效平
毛敏
子龍
李文瑞[作家]
劉衛星[作家]
王虎華
杜海
王振羽[作家]
吳小平[作家]
周莉[作家]
黃瑞康
曹巧蘭
王彬彬[作家]
葛紅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