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舞獅

徐水舞獅

徐水縣北里村獅子會創建於1925年,以民間花會形式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以迅速發展。徐水舞獅的基本特徵是外形誇張,獅頭圓大,眼睛靈動,大嘴張合有度,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作為中國北方舞獅流派發祥地之一的徐水舞獅,以其精湛的技藝,長時期享譽中外雜技舞台。

徐水舞獅簡介

河北北獅的發祥地。徐水縣北里村獅子會創建於1925年,以民間花會形式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以迅速發展。徐水舞獅的基本特徵是外形誇張,獅頭圓大,眼睛靈動,大嘴張合有度,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作為中國北方舞獅流派發祥地之一的徐水舞獅,以其精湛的技藝,長時期享譽中外雜技舞台。

起源與發展

徐水舞獅徐水舞獅

徐水舞獅的起源,要從北里村說起。

北里村是徐水縣東北部的一個村莊。民國十四年(1925),北里村大戶牛耀去世,牛家從定興縣北迎邱村請來獅子會。由於獅子會首次到異鄉演出,演員們格外賣力,贏得了北里村民連聲叫好,喝彩不斷。此次獅子會的演出,給北里村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村內幾個熱心人商議,決定成立自己的獅子會,專程從北迎邱請來三個師傅傳藝。這就是徐水舞獅的起源。

獅子會成立後,並非一帆風順,像許多新生事物一樣,也歷經磨難。沒有道具,他們自己動手做:沒有資金,大家捐款解決。家長們也鼓勵自家的孩子去獅班學藝。學員有了進步,視為家庭和村內一種莫大的榮耀。

舞獅,北里村始終把它當做一項神聖的事業,“獅子會興我榮、獅子會衰我恥”,成為北里村代代相傳的箴言,賦予了舞獅巨大的精神動力,促使這項民間藝術牢牢地紮根於徐水大地。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們克服重重困難,以訓練為樂,以演出為榮,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經過兩代人發奮拼搏,技藝有了明顯提高。

北里獅子會春節期間串村出會和廟會助興演出,受到附近村民的喜愛。20世紀40年代,他們在當地已頗有名氣,縣內求師建會的越來越多。徐水縣境內除北里村外,戶木、廣門、屯裡、謝坊營、東張豐、沿村、邵莊、張莊、東崔莊、北胡渠、何莊、凌角橋、大東張等十幾個村也紛紛辦起獅子會。特別是建國後的20世紀50年代,北里村獅舞進京匯演大獲成功,一舉奪魁;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也深受好評。同時,北里獅子會也走出國門,參加中央首次組織的中國民間藝術團訪問歐洲六國,並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第四屆)演出,引起轟動,獲一等獎;獅子會還兩次赴朝鮮進行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演出,也非常成功。因此,北里舞獅名聲大振,吸引了定興、滿城、容城、雄縣、青縣、滄縣和天津楊柳青等18家來北里村求師辦團。

隨後,中央歌舞團、吉林省歌舞團、天津市、遼寧、河北、內蒙古、山西、新疆、河南等省區十幾家省市級雜技團或歌舞團組建舞獅隊,都到北里村挑選演員,北里舞獅團有43名演員從農村走向專業團體。業內人士給予北里舞獅“北獅王”的稱號,並引出“無獅不北里”的佳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徐水舞獅演出隊伍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逐步發展壯大。他們活躍在鄉村文化生活第一線,除了節假日為鄉親們演出以外,還參加村民婚喪嫁娶及廟會助興活動。演出隊靈活多變,隨時隨地與本村和外村組團,參加中央、各省市的文化活動,還組團去國外演出。這樣既保護和發展了傳統藝術,又讓演員的生活得以改善,演出活動紅紅火火。僅北里一個村就有60多個演員,平均每年演出200場次。徐水舞獅作為一種文化產業,正在悄然興起。1998年,中央電視台來徐水拍攝《百獅吼春》實景,一聲令下,百頭獅子立即趕赴現場,使見慣大場面的央視記者們為之驚嘆!

徐水特色

徐水舞獅的活動時間主要在春節和春季寺廟法會期間,徐水舞獅的表演形式是由一名或兩名武士(俗稱"獅郎")手持繡球引逗一頭或數頭獅子。一頭獅子由兩人扮演,一人耍獅頭,一人耍獅尾,表演時由兩人前後配合,前者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飾蓋扮演獅身,兩人合作扮成一隻大獅子,稱太獅;另由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手持繡球逗引獅子的人稱引獅郎。引獅郎在整個舞獅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氣概,還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過獅子"、"後空翻上高桌"、"雲里翻下梅花樁"等動作。引獅郎與獅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獅的一個重要特徵。在表演上分為"文獅"和"武獅",前者的主要特點是刻畫獅子的溫順的神態,如搔癢、舔毛、打滾、抖毛等動作,後者則表現獅子勇猛的性格,如跳躍、跌扑、登高、騰轉、踩球、鑽火圈等。新中國成立後,在傳統表演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整理和改進,將"文獅"與"武獅"的技藝精華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表現了雄獅的勇猛和活潑,又表現了耍獅人的勇敢和智慧。許多驚心動魄的舞姿,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

古雅威猛

徐水縣的舞獅子,仿照歷代石獅的形態,在色彩、造型、裝飾等方面利用誇張的藝術手法精心製作而成。古雅圓大的獅頭,寬闊隆起的前額,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張閉有度的大嘴,稍微顫動的雙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頭頂用彩綢紮成的彩球的映襯,更顯得獅子的威武雄壯,憨態可掬。

脖子上安的一圈響鈴,隨著獅子搖頭晃腦的動作而丁當作響,煞是惹人喜愛。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配合默契,能模仿真獅子的看、站、走、跑、跳、滾、睡、抖毛等動作,形態逼真,還能展示"耍長凳"、"梅花樁"、"跳樁"、"隔樁跳"、"亮搬造型"、"360度擰彎"、"獨立單樁跳"、"前空翻二級下樁"、"後空翻下樁"等高難度技巧。獅子暴躁、兇猛、嬉戲、親昵的性格,神態多變,形象逼真,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技藝

徐水舞獅扮演形式上有雙人獅和單人獅之分。雙人獅是兩個人合扮一頭獅子,在舞獅中為多。前者雙手握著獅頭道具戴在頭上,後者俯身用雙手緊抓住前者的腰帶,身披用麻、羊毛紡織加工而成的獅皮,二人緊密配合完成各種動作。單人獅是由單人扮演的小獅子,也叫“少獅”,獅皮與四肢是連在一起的整體裝束。引逗獅子的角色稱“獅童”或“引獅郎”,武士裝扮,手拿繡球引獅起舞,動作以翻轉、騰躍、亮相為主。舞獅表演中以打擊樂器伴奏,烘托氣氛。

徐水舞獅在表演形式上有“文獅”(雌)和“武獅”(雄)之分。文獅重在表現獅子的活潑神態和溫順嬉戲的性格,通過演員的肢體活動,表現獅子搔癢、打滾、抖毛、舔毛、弓腰、舔爪、掏耳朵和打舒展等習慣性動作,感情細膩,憨態可掬。武獅則更是一絕:通過“獅子出洞”“翻山越澗”“登山直立”“踩球過橋”和跳、轉、騰、撲等動作,把表現獅子兇猛的動作展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尤其是“梅花樁上空翻”和“多獅踩球過橋”的表演,更是匠心獨運,令人嘆為觀止。

徐水舞獅技藝的提高與發展,有一個發展過程。北里舞獅團1952年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匯演奪冠和被國家選中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之際,有幸接受國家正規舞蹈藝術的指導和訓練,逐步脫離了只追求驚險和粗魯動作的俗套。演員們在舞蹈家的指導下,精心琢磨,刻苦訓練,使這一民間藝術日臻完善。

徐水舞獅的技藝主要表現在耍(板凳)、桌(高桌)、樁(梅花樁)、板(滾球板,也稱橋)四門功課上,有托舉、打滾、甩尾、翻、跳、多獅過橋等50多個難度較大的動作,作為北獅的藝術形式顯示了它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四獅踩球過蹺蹺板”和梅花樁上“單腿鏇轉360度”的絕活,使人觀而生畏,驚而喝彩。

徐水舞獅的榮耀

建國以後,徐水舞獅參加眾多文藝演出和比賽,為徐水人民增添了榮耀,選其重要的記載如下:

1952年,北里村舞獅隊代表河北省進京參加全國民間花會匯演,榮獲金獎。

1953年5月,北里舞獅隊在北京校軍場、中山公園長安大戲院及中央直屬機關巡迴演出17場後,同月14日,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受到中央首長的鼓勵和稱讚。

1953年6月,北里舞獅隊隨賀龍元帥率領的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戰場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巡迴演出百餘場,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熱烈歡迎。回國後,賀龍元帥贈“獅子彩船會”錦旗一面,並頒發給演員每人抗美援朝紀念章一枚。

1953年7月,北里舞獅隊參加慰問朝鮮人民軍的赴朝慰問團,深入到朝鮮城鄉、郡道、工廠演出77場,光榮地完成了任務。

1953年7月17日,北里舞獅隊隨中央歌舞團參加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羅斯特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經過35天98場預賽,擊敗眾多對手,在決賽中一舉奪魁,榮獲金牌。

舞獅隊在布達佩斯演出24場後,即對蘇聯、波蘭、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進行友誼演出,歷時半年之久,所到之處,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演出非常成功。

1954年~1956年,北里舞獅隊連續三年參加首都國慶慶典遊行隊伍,在天安門前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1958年大躍進時代,中央領導多次來徐水視察,均受到徐水舞獅健兒的迎接。

改革開放後,徐水舞獅重獲生機,活躍在文化舞台上。

1994年2月15日,南北里舞獅隊在北京文化局主辦的第八屆龍潭杯全國民間花會大賽中,榮獲優勝獎(一等)。

1994年9月4日,南北里舞獅隊在瀋陽市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瀋陽)國際民間舞蹈比賽中,榮獲金玫瑰獎(一等)。
1994年12月20日,南北里舞獅隊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四屆群星獎比賽中,榮獲銀獎。

1995年春節,南北里舞獅隊參加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九屆龍潭杯全國優秀民間花會大賽,榮獲優勝獎(一等)。

1996年12月16日,徐水舞獅組團100頭獅子,參加中央電視台星光燦爛十周年晚會,各代表隊均獲中央電視台贈送的“星光燦爛、譽滿京華”錦旗。

1997年春節,張莊村舞獅隊參加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十一屆龍潭杯全國民間花會大賽,榮獲優勝獎(一等)。

1997年7月,南北里舞獅隊參加中國(天津)龍獅舞邀請賽,榮獲最佳獎。

1997年,北北里舞獅隊參加中國吳橋雜技節花會表演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7月8日,南北里舞獅隊參加中央電視台“九州月園文藝晚會”,中央電視台贈“九州月園,譽滿京華”錦旗。

1998年春節,北北里與張莊舞獅隊聯合參加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十二屆龍潭杯全國優秀民間花會邀請賽,榮獲優勝獎(一等)。

1998年5月,北北里舞獅隊劉志忠等四人隨河北省藝術團赴美國洛杉磯迪斯尼樂園演出,歷時110天,演出172場次,觀眾達850萬人次,演出隊成員被授予“迪斯尼樂園榮譽員工”稱號。

1998年,中央電視台《東西南北中》欄目在徐水拍攝“百獅吼春”大型節目實景,場景選在瀑河水庫。一聲令下,徐水縣各舞獅隊立即組織100頭獅子,與省藝術學校30多名兒童演員及解放軍一個連隊,聯合組成龐大演出陣容,演出非常成功。

1999年,北北里舞獅隊應邀參加河南開封“再現清明上河圖”文藝演出活動,歷時4個月。後又到開封瀚園碑林演出8個月之久,深受河南觀眾歡迎。

1999年5月,南北里舞獅演出隊赴浙江台州參加“世界武術絕技大賽”開幕式演出。

1999年6月,南北里舞獅隊參加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演出。

1999年9月,南北里與張莊聯合舞獅隊參加河北省首屆民間藝術節閉幕演出,榮獲一等獎。

2000年,北北里舞獅隊參加洛陽牡丹藝術節演出。

2000年,北北里舞獅隊參加浙江台州文化藝術節演出。

2001年,北北里舞獅隊應邀參加杭州盛大狂歡節演出。

2001年6月,南北里舞獅隊在石家莊參加河北省委主辦的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慶典活動。

2001年10月,南北里舞獅隊在四川綿陽參加第二屆全國體育大會,榮獲表演獎。

2001年,南北里舞獅隊在湖北省荊門市參加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聯合會聯合舉辦的“金龍泉杯”第五屆全國民間藝術節,獲金獎。

同年,河北省文聯、河北省雜技家協會命名南北里和北北里兩個村為“獅舞之鄉”。

2003~2005年,北北里舞獅隊連續三年參加北京天壇公園主辦的“春節文化活動周”演出,受到北京市民的歡迎,《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均刊文報導。

2004年2月,北北里舞獅隊參加山西太原市舉辦的“鬧元宵文藝晚會”演出。

2004年10月,北北里舞獅隊參加山東濟南大明湖公園舉辦的全國獅王爭霸賽,榮獲金獎。

2005年,北北里舞獅隊參加山西壺關大峽谷舉辦的“國際攀岩比賽”開幕式演出,受到國內外友人的好評。

2006年7月,北北里舞獅隊隨山東文化傳播公司赴韓國仁川、大邱進行文化交流,歷時20天,演出10場,觀眾達15萬人次。

2006年9月,北北里舞獅隊在五台山,參加“中國第三屆佛教旅遊節”演出。

第四節 徐水舞獅的演出隊伍

徐水舞獅自1925年成立到2006年曆經八十個春秋九代人的傳承,頗有建樹的演員層出不窮,據演員回憶而錄之

1925年,北里村組織獅子會和首批演員是:牛大林、牛桂蘭、徐洛翠、徐洛棉、牛連、高洛華、王建華、牛春、王洛有等。

1953年,北里村參加羅馬尼亞首都布達佩斯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舞獅表演演員是:高樹禮、徐志高、牛世宗、牛志忠、牛紅漢等。

1953年,北里村第一次參加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舞獅演員是:牛桂三、高景海、楊義成、張景紅、牛世魁、牛忠和等。

1953年,北里村第二次參加赴朝慰問朝鮮人民軍的舞獅演員是:王樹林、王秀三、賈珍、楊玉田、劉貴祥劉鳳祥、李金生等。

1998年5月,北北里舞獅隊隨河北省藝術團赴美國洛杉磯演出的演員是:劉志忠、李連成、牛偉、王寶章等。

2006年8月,北北里舞獅隊隨山東文化傳播公司赴韓國仁川大邱進行文化交流的演員是:徐振國、李輝、徐文黨、毛軍、李連福、徐波、張樹堂、王宏柳、李長喜、高增力等。

傳承發展

徐水舞獅在中國民間藝術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徐水縣的獅子的舞演員牛洪漢牛忠志牛世宗等隨同中央歌舞團參加了在羅馬尼亞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當時演出的主要技巧是雙獅耍長凳和梅花樁,動作有走樁、單跳、連跳、隔樁跳、獅子亮相造型,受到國際友人的歡迎,奪得一等獎。回國後在雜技舞台上流行開來,先後出現了小獅子爬桿、大獅子懸空戲水等動作。到20世紀60年代初,他們又結合雜技特點,排練出了技藝性更強的獅子踩大球過板技巧。這一既合理又有趣的動作,不僅使人耳目一新,也提高了雜技獅子舞的技巧性。近年來,他們在一些大型文藝晚會上表演的梅花樁前後滾翻、二階空翻、後空翻踏跳板、馱兩個小獅子、四獅雙層踩單球過板等高難技巧,通過電視的錄像、轉播,更是吸引了億萬觀眾。河北省雜技家協會於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為"雜技舞獅之鄉"。目前,由於舞獅道具昂貴、培養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舞獅面臨傳承危機,亟待有關部門加以搶救、扶持。

優秀傳人引領發展

北里舞獅第六代傳人李獻義,1950年生人,1976年選八新疆英吉沙縣雜技團,1978年考入河北省雜技團,有“河北獅子王”之稱。李獻義是國家二級演員,中國藝術院創作委員、中國雜技家協會理事、河北省雜技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河北雜技》主編。他研究創新並演出了“四獅雙層踩單球過蹺板”“單獅馭雙少獅走梅花樁”及“梅花樁前後空翻”等獨門絕技。李獻義在1985年河北省首屆雜技比賽中獲一等獎,1986年華北大區比賽獲第一名,1987年第二屆全國雜技比賽中獲銀獅首獎(上海):在第一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比賽中獲金獎首獎: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代表雜技界參加開幕式及專場演出(北京)。他根據本人多年演出實踐,先後撰寫《北派獅舞的個性》《獅子舞與力學談》《談北派舞獅的形態訓練》等多篇專業論文,在舞獅理論創新上獨樹一幟,為舞獅的繼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62歲的王利忠,18歲時拜第四代傳人牛金玉為師。由於從小受父親舞獅的薰陶,他悟性很高,勤奮刻苦,與同伴舞頭舞尾,配合默契。27歲時,王利忠經常和隊友們一起到北京的良鄉、長辛店、門頭溝、還有山西大同等地演出。演出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在繼承原來舞獅表演套路的基礎上,王利忠改革舞獅道具,大搞舞獅技藝創新,使舞獅由原先的呆板笨拙變為靈活,從而更加真實地體現獅子的勇猛威武。一代舞獅演員在他的培養下成才,徐水舞獅越來越精彩。1996年,徐水北里獅舞上了中央電視台《東西南北中》第44期。當時在瀑河水庫的一個山坡上錄製,200頭獅子精神抖擻,氣勢宏大,精彩的表演讓導演連連叫好。

1997年,受中央電視台邀請,徐水縣北里村的農民舞獅藝術團攜百頭雄獅參與了在北京天壇錄製的慶香港回歸節目,而且還進入人民大會堂,參加了歡迎中央領導香港歸來的歡迎晚會。1998-1999年,該村的10名農民演員赴美國,在舉世聞名的迪斯尼樂園駐場演出14個月。在今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李獻義編導訓練的徐水北里舞獅團共32人被確定為奧組委在冊專業志願者,在北京各奧運比賽場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排練演出,並特別受邀參加了中國對美國籃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演出,此次舞獅展演,共有七國元首觀看了他們精湛的技藝。在奧運中國民間藝術展演中,他們的精彩表演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為河北人民和中國人民贏得了榮譽。

活躍在燕趙大地上的徐水舞獅演員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改變著自己的未來,也譜寫著徐水舞獅的輝煌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