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歌舞團

徐州市歌舞團

徐州市歌舞團,始建於1971年1月.前身為徐州市文工團,1984年3月與徐州地區文工團合併,合併後仍稱做徐州市歌舞團。 徐州市歌舞團隊伍整齊、演出陣容強大。具有高、中級藝術職稱的演職員占全團總數的 85 %,設有舞蹈隊、樂隊、聲樂隊、曲藝隊、舞美隊及創作室、藝術檔案資料室、演出辦公室、業務辦公室等。擁有先進的進口燈光、音響設備,同時,舞台美術、服裝設計及製作等方面亦人才濟濟。該團以舞劇、音樂、歌舞、曲藝見長。

演出作品

曾上演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沂蒙頌》、《紅纓》、歌劇《洪湖赤衛隊》、《小二黑結婚》、《第二次握手》,歌舞劇《馬蘭花》、《摸花轎》等優秀劇目。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該團堅持時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相結合,創作上演了仿漢音樂舞蹈《漢風樂舞》、音舞詩話《運河四季歌》、大型綜藝晚會《熱土雄風》、《壯歌行》、《紅旗頌》等劇 ( 節 ) 目數十台、以及一大批謳歌新時代、弘揚主旋律的舞蹈、聲樂、器樂、曲藝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各類專業大賽中摘金奪銀,並多次應中央、上海、東方、江蘇等電視台的邀請參加重大演出。先後出訪日本、奧地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日本 NHK 、歐洲電視網曾錄製播放過該團的劇 ( 節 ) 目。

與此同時,該團還參加了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濰坊國際風箏節、第五屆江蘇電視藝術節、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頒獎晚會、第二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等大型文藝演出,各種類型的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各地、素有“歌聲響徹大江南北、舞姿遍及九州方圓”的美譽。該團曾榮獲徐州市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江蘇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

徐州市歌舞團自覺地走出藝術小天地,長年堅持文藝“三下鄉”,深入到工礦、農村、部隊、學校進行公益義演、服務大眾。不斷地為人民大眾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1987年該團隨江蘇省慰問團赴老山前線慰問演出、受到廣大指戰員的高度讚揚。得到中央軍委的通報表揚。

創作理念

在藝術創作上。徐州市歌舞團較好地把握時代主旋律,融人新意識,掌握舞台聲、光、電高新技術,重質量,講信譽、努力做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高度統一,在全國巡迴演出中受到廣泛的讚譽。近年來、面對時代的挑戰、市場的競爭,該團努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給歌舞藝術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歷屆徐州市經貿洽談會上都能看到他們的精彩演出。同時。他們還為眾多企事業單位培養文 藝骨幹,組織策劃各種慶典、促銷活動,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