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訓練

後勤訓練是指軍隊後勤組織指揮、專業勤務、專業技術和防衛的訓練。後勤訓練是隨著軍隊裝備的變化和後勤工作的發展而發展的。

後勤訓練

正文

軍隊後勤組織指揮、專業勤務、專業技術和防衛的訓練。目的是提高后勤工作水平,完成各項後勤保障任務。
簡史 後勤訓練是隨著軍隊裝備的變化和後勤工作的發展而發展的。17世紀以前,軍隊的編制與武器裝備比較簡單,軍隊後勤工作多由國家和地方或民間商人承擔,軍隊一般不負責後勤訓練。18世紀及其以後,由於軍隊的編制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後勤體制逐步形成和健全,特別是歐洲工業革命使戰爭規模、機動程度迅速增大,對後勤保障提出新的要求,後勤訓練逐步被重視起來。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戰爭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新的軍種、兵種相繼建立,彈藥、油料及物資的供應量劇增,後勤保障的任務日益繁重,促進了後勤訓練的迅速發展。許多國家的軍隊把健全後勤訓練機構、增設後勤院校、加強部隊後勤技術戰術訓練提到重要位置。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勤訓練,在革命戰爭年代,主要是結合實戰進行後勤技術戰術和指揮訓練,同時還通過醫務、供給、軍械等學校,培訓後勤專業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成立了專門後勤訓練機構,加強了後勤院校建設,統一了訓練大綱和教材,健全和完善了後勤訓練體制,開展了包括指揮、財務、軍需、衛生、軍械、運輸、油料、物資、營房及軍種、兵種後勤等多種門類的訓練,後勤訓練走上正規化的軌道。
後勤訓練的內容 後勤指揮訓練,包括契約戰役戰術理論和後勤理論,後勤保障和後勤協同,各種後勤力量的運用和指揮手段,防衛作戰的組織指揮等。專業勤務訓練,包括專業物資器材的籌措、儲備、管理、維修、供應的組織原則和實施方法,各種專業勤務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專業勤務分隊的管理等。後勤專業技術訓練,包括醫療救護、 使用操作、 駕駛裝運、檢查化驗、保管保養、維護修理、設計施工等專業理論和技能。後勤防衛訓練,包括對後勤目標和設施的隱蔽、偽裝、警衛,對核、 化學、 生物武器的防護,反空襲反空降反坦克的技術戰術以及反敵特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訓練的實施 由院校和部隊分別組織實施。後勤指揮院校分初、中、高三級,負責培訓和輪訓各級後勤指揮、勤務軍官。後勤技術和醫務院校分中等、 高等兩類,中等院校培訓使用、 維修技術軍官和中級醫務人員;高等院校培訓後勤高級技術軍官、醫務人員。部隊後勤訓練由司令部統一計畫,由後勤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後勤司令(戰勤)部門負責後勤指揮後勤防衛和後勤訓練的組織計畫和檢查指導;後勤各業務部門負責本專業的技術、 勤務訓練。 部隊後勤訓練,除結合執勤保障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外,後勤機關、醫院、倉庫及汽車、修理、警衛勤務等部隊、分隊,通常採取新兵集訓,老兵復訓,在職自學,舉辦訓練班,組織後勤演習和參加合成軍隊演習等方法進行。
發展趨勢 為適應現代戰爭對後勤保障的要求,不少國家的軍隊研究了20世紀80年代初局部戰爭的後勤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後勤指揮和防衛訓練,注重適應性訓練、後勤演習和野外(海上)作業,特別是後勤機動能力的訓練,強調後勤機械化、自動化、電子化的專業訓練。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