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歷史的100個安徽第一

影響歷史的100個安徽第一

《影響歷史的100個安徽第一》以立足安徽、宣傳安徽、擴大安徽社會影響力為編寫宗旨,是一部契合主旋律、弘揚創新精神、增強安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優秀讀本,《影響歷史的100個安徽第一》隆重出版,追古撫今,既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今人的激勵,一經面世即受到各界的廣泛歡迎和深入關注,掀起銷售熱潮。

內容簡介

《影響歷史的100個安徽第一》中安徽歷史悠久而彌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書中所選限定為100個條目,因此,從古至今安徽還有許多對歷史文化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化學術、習俗風物、名勝古蹟等,供讀者閱讀學習。

圖書目錄

序(葉文成)/001
1.和縣猿人頭蓋骨
——我國現存唯一完好的舊石器猿人頭蓋骨化石/001
2.凌家灘遺址
——中華遠古文明的第一縷曙光/005
3.尉遲寺聚落遺址
——中國原始第一村/008
4.禹會塗山
——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的重要標誌/011
5.管仲
——春秋第一相/014
6.芍陂
——中國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019
7.老子
——道家學派第一祖/022
8.莊子
——“其學無所不窺”/025
9.陳勝、吳廣起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029
10.《淮南子》
——“絕代奇書”/034
11.淮南
——豆腐的故鄉/038
12.文翁
——中國歷史上官辦教育第一人/042
13.天柱山
——首封“南嶽”第一山/046
14.桓譚
——反對讖緯神學第一人/050
15.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054
16.曹操地下運兵道
——“神兵古道”天下絕/058
17.“三曹”
——古代北方文學第一派/061
18.《孔雀東南飛》
——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065
19.華佗
——開創世界手術麻醉先河/068
20.司空山
——中華禪宗第一山/072
21.九華山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蓮花佛國”/076
22.鍾馗畫
——中國辟邪祈福第一鬥神圖/080
23.包拯
——名揚古今“包音天”/084
24.陳翥與《桐譜》
——桐樹栽培科學技術第一著作/088
25.醉翁亭
——中國四大名亭之首/091
26.朱熹
——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095
27.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甲天下/100
28.突火槍
——熱兵器時代的先聲/105
29.朱元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皇帝/108
30.程大位
——珠算第一人/112
31.朱載□
——音樂十二平均律的創立者/115
32.《元亨療馬集》
——獸醫學集大成著作/119
33.亳州
——中華藥材第一市/123
34.徽商
——“明清十大商幫之首”/127
35.蕪湖正田藥店
——譽滿明清國藥店/132
36.龍川胡氏宗祠
——中國古祠一絕/134
37.棠樾鮑氏牌坊群
——中國最大的牌坊群/138
38.新安畫派
——“開一代山水畫之宗”/142
39.梅文鼎
——“歷算第一名家”/146
40.湯天池
——蕪湖鐵畫的鼻祖/150
41.吳敬梓
——中國諷刺作家第一人/153
42.桐城派
——天下文章盡在桐城/157
43.戴震
——清代樸學的集大成者和中國哲學近代轉型的開創者/160
44.王茂蔭
——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163
45.萬安羅盤
——中國現存唯一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的羅盤/167
46.《棉花圖》
——我國第一部植棉專著/171
47.鄧石如
——清代第一篆刻書法家/175
48.汪萊
——我國方程理論研究的發端者/179
49.鄭復光
——中國最早測天望遠鏡的發明者/183
50.亳州花戲樓
——中國現存最完美的古戲院/187
51.程長庚
——京劇鼻祖/190
52.胡雪岩
——晚清最負盛名的紅頂商人/194
53.安慶內軍械所
——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企業/198
54.李鴻章
——晚清重臣/202
55.劉銘傳
——台灣第一任巡撫和“台灣近代化的先驅”/206
56.孫家鼐
——京師大學堂首位管學大臣/211
57.周馥
——中國第一所陸軍武備學堂的創建者/215
58.楊文會
——近代中國佛教對外交流的先驅/219
59.詹天佑
——中國鐵路之父和中國近代工程之父/223
60.周學熙
——清末民國中國北方最大的實業家/227
61.呂碧城
——中國近代曠世奇女/231
62.安慶馬炮營起義
——打響新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235
63.屠坤華
——中國宣傳世界博覽會第一人/239
64.鳳陽花鼓
——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42
65.皖韻茶風
——中國十大名茶占三席/246
66.陳獨秀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250
67.胡適
——現代白話文運動第一人/253
68.陶行知
——中國現代平民教育第一人/257
69.汪孟鄒
——現代出版業的“維新巨子”/261
70.王星拱
——中國第一部著作人/265
71.蔡曉舟與楊亮功
——中國第一部五四運動史著的撰者/268
72.蔣光慈
——中國普羅文學的拓荒者/271
73.朱光潛
——現代中國美學第一大家/275
74.張恨水
——“通俗小說大師”第一人/279
75.章伯鈞
——中國農工黨創始人/283
76.黃賓虹
——中國現代山水畫第一人/287
77.劉開渠
——我國現代雕塑第一人/290
78.金寨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294
79.《新四軍軍歌》
——誕生於皖南的新四軍第一歌曲/297
80.皖南事變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300
81.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中國革命戰爭的轉折點/303
82.淮海戰役
——中國革命戰爭的關鍵點/306
83.“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新中國江河治理第一令/309
84.嚴鳳英
——“一曲黃梅遍九州”/312
85.鄧稼先
——“兩彈元勛”/315
86.趙朴初
——現代中國佛學第一人/319
87.楊振寧
——華人獲諾貝爾獎第一人/322
88.合肥造DJS—050機
——中國微機的搖籃/326
89.小崗村“大包乾”
——中國農村改革第一幕/328
90.許海峰
——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331
91.“傻子瓜子”
——開創個私經濟發展的先河/334
92.黃山
——“登黃山天下無山”/337
93.古井酒文化博物館
——華夏第一白酒博物館/340
94.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中國農業無稅時代第一步/343
95.《八月桂花遍地開》
——“神六”上播放的蘇區歌謠第一曲/346
96.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
——全國獨有的自主創新“新特區”/350
97.安徽出版集團
——中國新聞出版主業整體上市“第一家”/353
98.安徽醫改試點
——中國醫改破冰之旅/357
99.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360
100.合肥
——躍居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會城市/363
後記(徐國利高紅)/366

後記

本書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葉文成、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擔綱總主編並審定全稿,由安徽大學徐國利教授、安徽農業大學高紅副教授為執行主編。徐國利負責主編安徽古代和近代部分的65個條目.高紅負責主編安徽現代和當代部分的35個條目。參與的撰寫人員有高紅、朱春龍、韓璐璐、李天星、趙文宇、文子明、丁佳麗:雍振、余道年、高曼、郭艷飛等。各條目的撰寫人在書中標明。由於編撰者的識見和水平所限,本書編寫定然存在諸多不足,敬請讀者指正和諒宥。
安徽歷史悠久而彌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由於本書所選限定為100個條目,因此,從古至今安徽還有許多對歷史文化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化學術、習俗風物、名勝古蹟等,只能忍痛割愛,未能將之選入本書。在此,要向讀者表達歉意。
最後,特別要對安徽文藝出版社的創意策劃和編輯出版過程中付出的勞動表示真誠感謝。
徐國利 高 紅
2012年10月8日

序言

安徽跨長江、攬淮河。中國最長的江河長江從安徽的南部跨越東流,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水嶺之一的淮河從安徽北部蜿蜒流過。安徽又地近大海,與中國沿海省份浙江、江蘇和山東毗鄰,是中國東部向西部過渡的前沿之地。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安徽自古以來成為中國南北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的過渡區域,成為中國北方文化向南方文化過渡的橋樑。還成為近代中國東西文明的交融地之一。安徽由此孕育出了豐厚多韻的歷史和燦爛多樣的文化,這在中國各省區的歷史文化發展中是無出其右者!
在遠古洪荒時期,安徽就出現了人類原始文明的星星之火。和縣猿人頭蓋骨是中國現存唯一完好的舊石器時代猿人頭蓋骨化石,凌家灘遺址放射出中華遠古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尉遲寺聚落建起了中國原始第一村……因此安徽成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社會以後,江淮大地進而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廣闊舞台。安徽歷史上湧現出無數風流人物,從管仲到陳勝、吳廣,從曹操到包拯,從朱元璋再到李鴻章……他們叱吒風雲,指點江山,在中華五千年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大戲。在江淮大地,發生了眾多決定和左右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大事。從“禹會塗山”標誌著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到大澤鄉起義揭開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新發展的序幕;從雄踞明清十大商幫之首的徽商造就了“無徽不成鎮”的中國經濟神話。到近代中國第一家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從安慶馬炮營起義打響辛亥革命中新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吹響中國革命勝利的進軍號角……在中國歷史的版圖上.安徽畫上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安徽文化發達,學術鼎盛。這裡是先秦道家兩祖老子和莊子的故里,這裡是宋明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家鄉,這裡是清代考據學領袖和大哲學家戴震的桑梓,這裡還是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兩大領軍人物陳獨秀、胡適的.誕生地……從古到今,眾多的安徽思想家和學術大師激揚文字,引領著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的發展潮流。安徽崇文重教、崇尚科技,湧現出許多大教育家和科學家。在教育上,文翁創辦了中國歷史第一所官辦學校,孫家鼐成為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的首位管學大臣,陶行知是中國現代平民教育第一人……在科技上,“神醫”華佗開世界手術麻醉之先河,獸醫學經典《元亨療馬集》享譽中外,詹天佑被譽為中國的鐵路和近代工程之父,楊振寧成為華人獲諾貝爾獎第一人……中國的教育和科技發展因這些安徽人的傑出貢獻而驕傲自豪。
安徽大地秀美,山川壯麗。優美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厚的人文積澱,玉成了黃山、九華、天柱等諸多融天人為一的名山勝景,令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盡折腰,為之留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安徽還因其位處南北,跨江近海,得以融會中國南北文化為一爐,吸收東西文化文明為一體,其文化藝術、風物習俗呈現出多元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淮南的豆腐、“三曹”詩歌、鳳陽的花鼓、新安的藝術、徽州的四雕、文房之四寶、蕪湖的鐵畫、亳州的中藥、安慶的黃梅……這些文化藝術和風物習俗,或因其富含深厚的人文傳統而為後人大加弘揚.或因其內具濃郁的藝術氣息而為時人不斷創新。
在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全面推進的新時代,安徽人物仍然活躍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的各個領域,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藝術繁榮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江淮大地六千八百萬人民正在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勞動汗水,從事著前無古人的改革開放宏業:從鳳陽小崗村揭開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幕,到國家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建立:從安徽醫改開啟中國醫改破冰之旅,到合肥建設為躍居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會城市……當代安徽人譜寫出一篇篇新的歷史華章,吹奏出一曲曲新的時代強音!
追古撫今,作為一名安徽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安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及其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告訴世人。這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今人的激勵。我們期望通過這本書的撰寫出版.能對宣傳和介紹安徽歷史文化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